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有一种十分奇特的食虫植物——猪笼草。它与其他绿色植物的差别之处是:不从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养份物质,而是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餬口。此类植物被植物学家称为食肉植物。
猪笼草是一种矮小的植物,叶的上部特化成外型奇特的瓶状捕虫器,下部呈叶子状,中部变为卷须。瓶状体的内壁上密生腺体,能分泌消化液,并以特别的气味引诱昆虫进入内部。据观察,昆虫受猪笼草分泌物引诱,进入瓶状体后,最终落入瓶底的消化液中。由于瓶状体的上半部腺体上有一层表皮细胞覆盖,较为平滑,昆虫不容易爬出,便逐步被其中的消化液消化掉,成为这个“足不出户的猎人”的一顿美餐。这是绿色植物捕杀站动物的典型例子。因此,猪笼草常作为科普教育的好教材。 猪笼草为附生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为攀援状的亚灌木。猪笼草一般高不及1米,一些的也有高达3米的。叶子长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4-8厘米。叶子的顶端连接着向下弯曲的卷须,在卷须的顶端有一捕虫囊。捕虫囊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有些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在海南当地人多叫它雷公壶,意指它像农民盛酒用的壶,在雨天响雷降雨时,捕虫囊装上雨水,就好象酒壶灌了酒一样。 捕虫囊长12-16厘米,宽2-4厘米,绿色或稍带红色,顶端有囊盖。囊盖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5-3.5厘米。捕虫囊小的时候,囊盖是密封的,生长后囊盖才打开,只有一处与囊口相接。 如果你到野外观察,就能够见到捕虫囊经常装着半囊水。如果雨天盛水过量,卷须承受不了重量,它会自动倾斜,倒去囊内一一些水。这样有利于发挥捕虫囊的捕虫作用,因为如果囊内盛满水,昆虫掉在水里后就容易爬出逃逸。捕虫囊的囊口内侧囊壁很滑,并布有蜜腺。蜜腺能分泌香甜的蜜汁,引诱昆虫。囊盖内壁也有蜜腺。捕虫囊下半部的内面,囊壁稍厚,并有许多消化腺,这些腺体在昆虫未掉入囊内时,已分泌出稍带黏性的消化液储存在囊底。消化液呈酸性,有消化昆虫的能力。 有些人以为昆虫坠入囊内后,囊盖会自动关闭。其实它并无那么灵活。 当叶长成后,囊盖是经常打开的,囊盖的重要用途是它的内壁也有许多蜜腺,具有引诱昆虫的作用。 掉进囊内的昆虫多数是蚂蚁,也有个别会飞的昆虫如野蝇和蚊等。 猪笼草的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红色或紫红,有萼片,没有花瓣。雄花萼片四枚,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7厘米,雄蕊的花丝合生成管状,花药集生成圆球型。雌花的萼片较小,雌蕊椭圆形,黑色,密生浓毛,猪笼草果实成熟时,开裂为4个果瓣,深褐色,长1.5-3厘米,内面有许多丝状的种子。 全世界共有猪笼草7种,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印度、斯里兰卡、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和澳大利亚北部,只是1种分布在我国海南省和广东省南部。猪笼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欧美等地,室内盆栽猪笼草已经是比较普遍。近年来,在我国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超级花市上,人们也能见到家这类神奇植物的风度,但因不了解具莳养的办法,很多人不敢轻易购买。其实,猪笼草并不难养。猪笼草是热带植物,对居室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室温不能低于18摄氏度,种植基质应疏松、肥沃,在成长季节要经常喷水以坚持其周围高湿的环境,还在勤浇水。在冬天可将其置于窗前,但夏天一定要防止强烈阳光直射。宜用吊盆或吊篮栽植,使其瓶状捕虫器自然下垂,显现烂漫的风采。冬春天节,能够用插叶法叶法进行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