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作为轮伐期长的树种除考虑木材收入之外,挖掘种子经济潜能,缩短资金回报期,解决近期经济收入,是一个十分主要的问题。凤城地区现有红松人工林800公顷,其中进入结实期的3600公顷,丰年时平均每公顷可产种子350kg,总产值可达1300万元。进一步提升这些林分的结实量,可有用地助推山区林业经济的扩展。
我们1998年2月树液流动前对现有进入结实期的红松人工林实施截头技术,大幅度提升了结实量。在操作过程中对林分内已经分叉的林木及下层林木不进行截头。采用人工上树,系好安全带,用高枝剪剪断周围几米内差别处理的树梢。每个人工每天可完成2亩林地,人工费30-50元。一次性投入,早先无需再次截头。每公顷密度1000株左右的林分,在林木上数第3、4层轮枝间截头;每公顷密度6田株左右的林分,在林木上数第1、2层轮枝间截头。
实践证明,对30年生左右的红松人工林分,采用截头技术可有用捉高林木结实量,平均增产幅度75.47%。采用促使结实技术是有用加强红松人工林经济潜能的主要手段。每公顷可加强产值1100元以上。一次性低成本投入,可长期受益。
未进入结实期的林分暂不要截头。截头目的是加强种子产量,但也要考虑木材产量和造材需要。最好选择30年生以上的林分,截头位置以下至少有10米高的树干,可满意8米、6米、4米的造材需要。
对于密度过大拟实施促使结实的林分,应先间伐。间伐强度按《辽宁省红松果材兼用林修建技术规程》执行,然后再进行截头处理。
抑制采种期间。采种开始期间应抑制在9月15日早先。此时,种仁营养物质指标达到最大值,球果变黄,采种时很容易脱落,采种时不容易损害林木。如果过早采种,球果较绿,果柄牢靠地长在树梢顶端,过分击打,易使树头折断,酿成人为二次截头,致使早先多年产量低下。其它,过早采种,种子质量差,千粒重、出仁率较低,养份含量低,不能满意出口商品要求,收购商很容易鉴别,从而引起销售价格降低,丰产而不丰收,并会严重影响本地区的种子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