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八齿小蠹(IpstypographusLinnaeus)属鞘翅目小蠹科,国内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地,重要危害云杉以及红松,是一些云杉林区的毁灭性害虫。
危害特征筑坑于松树韧皮部与边材之间,坑道为复纵坑,还可直接侵染健康木,常与另外小蠹一起出现引起树木成片枯死。
形态特性
成虫体长4.0~5.5mm,体黑褐色,有光泽,被有褐色的毛。额面具有粗糙的颗粒,额下部中间口器上部有一个瘤状大突起。前胸背板中间具有粗糙的皱褶,后半部光滑无刻点,鞘翅后半部倾斜,斜面两侧各详细4个齿突,第三个呈钮扣状,其余三个为圆锥形,4个齿单独分开,以第1和2齿间的距离最大。斜面无光泽,似涂了一层肥皂沫。两性间斜面相同。
卵长椭圆形,长约1.0mm,宽约0.7mm,乳白色。
幼虫体长4.0~6.3mm,体弯曲,多皱褶,被有刚毛,乳白色。与落叶松小蠹虫相似。
蛹羽化前上颚及前翅末端变褐色。乳白色,腹部末端有2个刺状突起。
出现规律在东北1年出现1代,以成虫在落叶松树干基部或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少数在枯死幼树皮下或旧坑道内越冬。生活史不整齐,于第二年5月中下旬出蛰,成虫侵入树干后1~2天即可产卵,卵期长经约14天左右,幼虫期为22天左右,蛹期12天左右。新生的成虫在树皮下停留近1个月,最长可达2个月,然后才钻出羽化孔。双坑道,坑道不算太长,一般为7cm左右,坑道内成虫一般为1雄3雌。有卵室30多个,每个卵室仅有1枚卵。老熟幼虫在子坑道末端筑一个蛹室。在整个成长期内几乎都能够找到各个虫态。该虫喜通风透光,但又不喜日光直射和极度遮荫的环境,因此在树干上的分布重要在集中在中下部,在落叶松上与落叶松八齿小蠹混在一起生活。
防治和治疗措施
(1)农业防治和治疗。
营造混交林,结合抚养采伐,增强树势;堤防林区卫生,清除虫害木和风折木;在卫生条件良好的前提下,于4月中旬伐取小径木,设置饵木诱杀,然后同统一进行剥皮处理。
(2)呵护步行虫、寄生蜂、啄木鸟等天敌。
(3)药剂防治和治疗。
5月底至7月初,成虫飞翔入侵盛期,用2.5%敌杀死药膏200倍液或30%氯氰菊酯毒膏500倍液喷洒活立木枝干,防治和治疗成虫。
常用药剂敌杀死、氯氰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