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系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异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国特产茶,它香气温和、味道可口,为大众所喜爱。桂花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山东临沂依据地理优势,成为南北花木交易的中转站。然而,在这里看似平等规格、同样品类的桂花,有的供不应求,有的却鲜有人问津。细了解,才知道是桂花养殖方式差别所致。长江以南地区桂花常用扦插养殖,而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地区桂花则用嫁接养殖,植株抗性更好。在临沂,相对南方运过来的扦插桂花,当地嫁接养殖的桂花成了“香饽饽”,而用古桩嫁接而成的桂花更是被称为“绿色银行”,单盆价格甚至高达几十万元。为什么古桩桂花增值相对要快呢?临沂林业局种苗站站长李淑臣一语道破:“古桩嫁接桂花技术门槛高哇!”
临沂的古桩桂花是指以树龄古老的流苏树桩做砧木嫁接桂花品类,经过复壮、催古、蟠扎、修剪、整形等对策进行园艺种植和艺术加工,成为一种集古老苍翠、浓香四溢的艺术观赏品。自1998年以来,临沂林业局种苗站一向在研究古桩桂花的培育技术,经过所立项目《古桩桂花培育技术研究及利用》的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经济效益显著的培育技术。
选砧木促成活不简单
首先,要筛选出古桩桂花的最佳砧木。据李淑臣介绍,项目组将流苏、白蜡、大叶女贞、小叶女贞4种树种老龄古桩作为砧木,以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每个品种两个桂花品类为接穗,调查栽植成活率、萌芽、新梢成长状况和物候期等状况,最后发现流苏根系发达,嫁接后成长旺盛、冠形较好,是桂花嫁接的梦想砧木。因此,当地桂花生产者相继选用流苏作为砧木。
老龄树桩采集和运送困难,栽前处理是保障成活的关键。很长一段时间,老龄流苏嫁接桂花后栽植成活率低,加强了生产者的成本。随着近几年流苏古桩价格的水涨船高,这一影响日益显著。通过十来年的试验摸索,李淑臣总结的经验能使流苏老桩嫁接成活率高达90%以上。部分别人嫁接后栽不活的古桩,他拿到后还能使其起死回生。李淑臣说,流苏老桩嫁接成活的窍门就在嫁接方式上。桂花嫁接常采用枝接而不用芽接,枝接又分切接、腹接、皮下腹接、依靠接4种,有用地方式是先经过截根、截冠,让砧木成活,再应用盆栽桂花幼树对成活老桩进行多头依靠接。依靠接的特性是砧木和接穗在嫁接过程中有各自的根系,均不脱离母体,砧穗愈合成活后只需剪断穗树依靠接处以下的一些。更关键的是,许多人只在流苏冠上依靠接,李淑臣则接根、接冠双管齐下,取得了梦想成效。据了解,不时地观察试验过程中,李淑臣为此自己交了近20万元的学费。
除了接根、接冠的核心技术,李淑臣还总结了古桩砧木栽植成活的其他关键技术,即用福尔马林对土壤进行消毒、裸根时间不宜超过12天、裸根时期可用河水浸泡根部4至7天、栽前用120ppm至150ppm生根粉处理等。
催老促古整枝有原则
在砧桩催老促古技术的研究上,项目组发现电钻打孔、人工雕凿、抛光打磨、浓硫酸腐蚀等对策可实现古桩桂花的催老促古。在恰当位置对砧桩实施电钻打孔,使树干产生空洞,让其自然腐朽,能够显著提升砧桩的古老形态。此外,可人为将砧桩树干正面的一些树皮剥去,用凿将木质部进行雕饰,但要保证上下树皮相连,否则会影响成长。需要堤防的是,人工雕凿或者锯截的痕迹要通过抛光机打磨或者浓硫酸腐蚀,才能显示出自然枯朽形态。
催老促古的同时是整枝造型。李淑臣说,树桩枝条分布是否合理对盆景成型影响比较大。对盆景构图有好处的枝条称为俏枝,必需保留。相反,影响构图的枝条为舍弃枝,必需剪掉。侧枝造型的要点是一枝见挫折,两枝分长短,三枝讲聚散,多枝有露有藏。其培育和分布应遵循以下原则:侧枝部位宜偏左或偏右扩大,不宜正面向人;需防止侧枝上下重叠;数量服从主干高矮;需要侧枝但未长侧枝的地方可用依靠接法弥补。
古桩桂花项目在技术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边试验边推广的路线。目前,在临沂全市九县三区范围内,累计培育古桩桂花十来万盆,实现收益上亿元,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