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学名:Aloe vera)芦荟属,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血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
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颇受大众喜爱。据考证野生芦荟品系300多种,而可食用的品系只有六种,有药用价值的芦荟品系重要有:洋芦荟 ,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元江芦荟等。 盆栽芦荟,既可美化居室,又可随摘随用,获取最新叶子,对防病治病达到最好的疗效。
一、盆土配制
为了使盆栽芦荟的盆土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又排水性能良好,应采用多种基质混在一起作为种植基质。常用的配制办法有:(1)腐殖土3份,园土2份,粗河沙1份;(2)较疏松的园土,能够园土与腐殖土各半;(3)腐殖土3份,园土2份,发酵腐熟木屑1份;(4)疏松园土4份,椰糠2份。在各种配制措施中都应加少量复合肥、骨粉来加强盆栽基质中氮、磷的含量。
此外,城市附近的垃圾土、南方山区的山泥、北方农村麦垛下的腐熟麦草、煤烟灰、沼泽土、草皮土等都可按照基质的特点精心混在一起利用。
二、盆栽办法与管理
(一)上盆 盆栽芦荟最好选用素烧瓦盆,此类质地的盆子透气,有利于芦萎根系成长。上盆前要把配制好的盆土含水量调节好,以手捏成团落地散开为标准。上盆时植株根系务必与盆土慎密接触,栽后按照天气土壤的温度、湿度2-5天内不浇水,每天用喷壶向叶面喷水。开始浇水时宜少浇,一周后浇透水。这样不至于水分过量,植株有伤口而腐烂。上盆时盆的大小与芦荟植株的大小要有相应比例。盆栽芦荟经1—2年栽培,可用上述措施替换较大的盆栽培。
(二)温度管理 北方地区4——10月是芦荟的成长季节,宜放在室外养护管理,10月下旬至次年3月要在室内养护培管,南方个别地区周年适合室外成长。温度低于0摄氏度大芦荟会受冻而死,一般须坚持在2摄氏度以上、而贝拉芦荟则要在5摄氏度以上。
(三)水分管理 芦荟浇水不妥或长期不浇水,都会使植株成长不良,甚至死亡。要按照天气的温度、湿度变化进行水分管理。气温低宜少浇,气温高多浇,夏天每天浇水,春秋两季每2—3天浇透水。盆土干了浇水。可用手指叩盆听声音,当当响的声音表示缺水,此时宜浇透水。以盆土坚持见干见湿为宜。重要应每天在叶面喷淋水,让叶面汲取水分,又能坚持一定的空气湿度,有利植株成长。北方冬天放入室内,盆土少浇水,每周1次。但要进行叶面喷水。
(四)肥力管理 盆栽时间长了,盆土缺乏营养物质,宜用饼肥浸泡发酵后对水追施。无机肥可选用尿素、复合肥、二铵、磷酸二氢钾。芦荟成长季节每15——20天追施液肥一次,饼肥发酵液1份对水4份追施,尿素、复合肥浓度不超过2%追施。磷酸二氢钾用0.1%浓度叶面喷肥。冬天特别是北方温度低时,芦荟停止成长不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