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拉丁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种植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种植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种植类型。不一样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系名称。
菊花锈病的出现及防治和治疗对策
症状:重要出现在叶子,也危害茎杆,菊花患病初期叶面出现淡黄色斑点,然后隆起呈淡褐色至铁锈色的疱疤状物,由白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而叶正面则为淡黄色斑点,且较微凹陷,不久疱疤突起开裂,在成长中后期的锈褐色粉(病菌?孢子堆)散出,散发出大量黄褐色粉末状孢子。严重时,菊叶上布满病斑、叶子卷曲,叶色黄褐,植株成长不良、衰弱。
病原及出现规律: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白锈病由柄锈菌属导致,冬孢子长椭圆形,棍棒形至纺锤形,黄褐色,顶部圆产生尖突、双细胞,分离处微缢缩,茎部狭小,表面平滑。而黑锈病则由菊柄菌导致。
病原菌一般在植株新芽中越冬,随菊苗养殖而传播,病原菌喜凉,不耐高温,9至12月出现较多,6摄氏度以下或31摄氏度以上温度不易浸染,而温暖多湿季节有利病害出现,在湿度大、光照够、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10摄氏度至24摄氏度条件下最易出现,以寒冷、阴雨、日暖夜寒、潮湿天气出现较严重。
防治和治疗办法:
①母本植株应保证无病虫害,扦插时用代森锰锌溶液浸泡插穗,可预防插穗带菌传播。
②发病时期喷洒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5%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至10天喷1次,交替利用,连喷3至4次,可收到良好防效。
③选择抗锈病品系和无病母株。防止密植,抑制肥水,不使土壤过于潮湿。遇下雨天气,应排清田间积水,以免病菌随水飞溅传播。花后要彻底清除病株叶,并集中烧毁,消灭侵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