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又名栀子、黄栀子,龙胆目茜草科。重要分布在贵州、四川、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云南、福建、台湾、湖南、湖北等地。喜温湿,向阳,较耐寒,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易产生叶片发黄的黄化病,原产于中国。属茜草科,为常绿灌木,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为主要的庭院观赏植物。除观赏外,其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单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子倒卵形,革质,翠绿有光泽。浆果卵形,黄色或橙色。喜光照充沛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强光曝晒。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栽培。可用扦插、压条、分株或播种繁育。花可做茶之香料,果实可消炎祛热。是优异的芳香花卉。通常说的栀子花指观赏用重瓣的变异大花栀子。革质呈长椭圆形,有光泽。花腋生,有短梗,肉质。果实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1室,种子许多,嵌生于肉质胎座上。5~7月开花,花、叶、果皆美,花芳香四溢。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它的果实能够用来作画画的涂料。1986年7月2日,湖南省岳阳市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讨论经过,决意将栀子花定为市花。
栀子花的养殖以扦插法和压条法较为普通。家庭多用扦插养殖,春插于2月中下旬进行,秋插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插穗选2—3年枝条,剪生长17—20厘米的小段,插时稍斜,地上只留一节。插后小心遮阴并坚持一定湿度,约一年即可移植。
江南地区可在梅雨季节用嫩枝扦插。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选择当年成长发育充实、成长粗壮、半成熟嫩枝带一节隔年生老枝作为插条。插条太嫩容易腐烂,太老则生根缓慢,用快剪刀在选定的枝条底部过节下1厘米处剪下(因节下容易长出须根),把枝条截成10—15厘米长,每根插条至少要有3—4个芽。下部1/3处剪去叶子,上部可保留3—4片叶,以进行同化作用,促进插条生根。为了减少蒸发,利于成活,可将保留的每张叶子剪去一半.扦插的深度为插条长度的1/3,插在塔盆或露地苗床内,土要疏松。插后用喷壶浇足水,早先坚持土壤湿润,不宜过于潮湿。为避免日光直射,可搭棚架,用帘子遮阴,晨盖晚掀。插条约1个月后能够生根,每隔半月可施10%淡薄腐熟人粪尿或饼肥水。约于3个月后,选择阴天移植上盆。
压条法也是简易有用的。梅雨季节,选择3年生母株下部茁壮枝条拉倒地表,在地表处剥伤部分树皮,然后壅盖上20厘米厚的细土,一个月后,便能生根。在6月底可与母株分离,翌年春季可分株栽植。
栀子花也能够播种养殖,播种养殖多用于生产上。播种分春播与秋播两种。春播以立春至雨水时期进行较好。采用盆播,一年后才能发芽,三四年后能开花。北方地区很少能收到种子,所以多不采用播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