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栽培户应该怎样实现棉花的优质高产呢?众所周知,棉花成长发育最旺盛的期间就是雨季了,然而由于雨季时而会酿成旱涝等自然灾害的产生,容易致使棉花栽培户经济受损。
为此,棉花栽培户要格外小心雨季棉花栽培管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降雨季实现棉花优质高产的“五因素”。
一、抑制肥水
进入雨季,棉花即长枝叶又增蕾结铃,对肥水的需求达毕生高峰,应适期追肥,谨防脱肥早衰。但由于雨季雨水相对偏丰,极利于各种肥效的发挥而引起棉株旺长、徒长。因而,在追肥的同时还应做到:
1、对基肥充沛,苗肥量大的棉田应少施或不施,并小心清沟沥水,谨防渍涝。
2、对棉株发育迟缓,红茎到顶,叶小色黄的棉田宜早施并加大肥料用量,如尿素用量每亩可在8千克左右,也可全院喷洒棉花壮蒂灵。其它,若形成间断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应适期隔沟补水。
二、适时化控
进入雨季后,棉株极易形成徒长,导致蕾铃脱落,而准时用缩节胺或助壮素化控可稳定棉株成长,改善株型,多增蕾结铃。其办法是:雨季初期棉花初开花时,每亩用助壮素6~8毫升或缩节胺1.5~2克,对水30~40kg全田喷施。
进入雨季中期,约在7月底8月初,可亩用缩节胺原粉3克左右,对水40~50kg喷施。
三、勤整枝打顶
由于雨季棉株成长加速,其赘芽也易出现。因而,应于雨停间隙准时性时人工抹掉。当棉株长到预定的株型高度时,为打破和控制顶端生生优势,减少上部失效果枝对养份的无谓消耗,促使棉铃发育等,应适期(约在7月中下旬)打顶。
四、科学治虫病
各种病虫害的产生与否,和雨季雨量情况关系极大。如若干旱就不利于棉铃虫卵的孵化和幼虫发育,但降水多雨量大也会阻碍其卵的孵化,尤其是暴雨对虫卵及初孵幼虫有较强的冲刷作用。倘若雨季降水少而匀称,则利于棉铃虫暴发流行。然而,若雨季降水少、干旱严重,则利于红蜘蛛繁衍为害。
相反,若雨季发生间断阴雨,棉株旺长,徒长严重,且田间排水不良,棉株极易患枯、黄萎病,同时又引发烂铃病形成等。因此,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和治疗,应结合雨季的天气状况,合理选择农药,科学防治和治疗,方能事半功倍。
五、适防自然灾害
进入雨季是诸如干旱、渍涝、冰雹、大风等灾害的易发期,在增加防守的基础上,还应对无法抗拒的灾害,采取方法加以挽救,以减轻为害。如对于冰雹为害后的棉田应准时浇水追肥,促其尽快恢复生机;其次是准时整枝打顶、化控,并堤防防治和治疗病虫害。
对于受涝灾后的棉花,一是及早清理、疏通排水系统,排解积水;其次是中耕松土,增施肥料,避免脱肥旱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