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俗称黄丝、无根草,是为害多种双子叶植物的一年生恶性杂草,重要为害大豆、苜蓿、沙打旺、三叶草等,也寄生于菊科、藜科等植物。菟丝子的茎缠绕并寄生于寄主植物的地上一些。一株菟丝子向周围蔓延,缠绕寄生成片的寄主植株,直径可达9 m以上。被寄生的植株长势衰弱、矮小,以至不能发育结实,提早成片死亡,酿成严重减产乃至绝收。菟丝子不仅为害植物,它还能够导致家畜中毒。中毒后的临床体现为化脓性和出血性胃炎和肠粘膜炎。
塔城地区是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地区,苜蓿是地区提出以“5个一百万亩”基地建设之一。今年来随着农业栽培结构的调解,苜蓿的栽培区域和栽培面积不时发展,成为一种最主要的饲料作物。大面积推广栽培紫花苜蓿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而病虫草害防治和治疗技术尚属新的研究课题,由于缺少相关的技术资料,生产者缺乏经验,种植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和治疗技术是生产中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苜蓿栽培业的扩展。菟丝子的为害是农业生产中较大的难题,占有关专家预测对苜蓿生产酿成20%~30%的损失。
本实验经过对塔城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中菟丝子综合防治和治疗进行研究,以采取差别的高温处理对策,调查对紫花苜蓿和菟丝子种子发芽的影响,在以室内种子处理实验的基础上,将防除技术推广到大田。以期找到一种高产量、高纯度、高质量苜蓿种子的生产措施。
1、材料与办法
1.1 材料
紫花苜蓿种子来自新疆塔城地区种子管理站,菟丝子含量13.4%。土壤中的菟丝子种子坚持休眠状态可长达4年,一般在4~6年后萌发率较高。菟丝子种子在土壤中萌发后,长出一个纤细的黄色或红色的茎又称探索丝。探索丝的顶部慢慢旋转,以寻找寄主。当接触到寄主植株后即行控绕,并发生吸器侵入寄主的维管束系统,从寄主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并寄生于此。然后,菟丝子基部萎缩枯死,与土壤失去接触。探索丝如3周之内接触不到寄主植物即死掉。菟丝子寄生植物后成长快速,可出现很多无叶子的缠绕茎。在成长季节,小型的白色、粉色或黄色的花球可形成大量种子。8月下旬至9月上旬前后,种子成熟后落于地表上,或在收获时混在干草或作物的种子中、夹杂在种子中的菟丝子种子、可远距离传播。菟丝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为土温25摄氏度,土壤含水量15%以上。
1.2 干热处理
将种子样品置于高温烘箱中进行干热处理。分别在80摄氏度,24 h,36 h。75摄氏度,24 h,36 h处理。对处理后的种子和对照一块进行发芽试验,室内发芽条件采用国标在光照培养室进行,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粒种子,发芽温度25摄氏度,应用12×12 cm发芽盒,在发芽盒内垫二层滤纸,蒸馏水润湿。每个芽盒内植入10×10共100粒种子。逐天记载种子的发芽状况,第4天统计发芽势,第10天统计发芽率。对照种子无任何处理。
2、结果与解析
从试验结果及其方差剖析结果能够看出,恰当的干热处理会提升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75摄氏度,36 h干热处理后苜蓿的发芽势较CK有所提升;80摄氏度、36 h,80摄氏度、24h和75摄氏度、36 h处理过的苜蓿种子的发芽率与CK比较也有提升,但不明显。而干热处理对菟丝子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通过差别的干热处理后,菟丝子种子发芽势有所降低,但不明显;而发芽率则会与CK相比会明显地降低。
试验结果说明80摄氏度,36 h、80摄氏度,24 h、75摄氏度,36 h和75摄氏度,24 h等4种干热处理均对混于苜蓿种子中的菟丝子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各处理措施之间差异不明显,在实际生产中可因地制宜异地选择恰当的处理对策。
3、讨论
在本试验结果中以80摄氏度处理36 h,24 h为最优选择,能有用地控制菟丝子种子的萌发,且加强了苜蓿的发芽率。因此在实际收获后最好能使用高温设备将收获后的混有菟丝子种子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高温处理,后期结合其他防除菟丝子的农业科技方法以有用去掉菟丝子,减轻杂草为害,达到根治菟丝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