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又名栗、板栗、栗子、风栗,是壳斗科栗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成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已由人工广泛种植。栗子营养物质充足,维生素C含量比番茄高,更是苹果的十几倍。栗子中的矿物质也很全面,含钾、锌、铁等。纵然含量没有榛子高,但仍比苹果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量比苹果高出3倍。
板栗嫁接重要用春天枝接,带木质部芽接可在春天、夏天(需贮藏接穗)和秋天嫁接。我国中部地区一般在春分至清明为最适嫁接期间(即砧木芽萌动期前后)。北方果区多在5月上中旬至5月底,如果嫁接过早,气温低,砧木皮层不易剥离,接口愈合慢,不易成活;嫁接过晚,尽管气温高,接口愈合快,但砧木成长消耗了大量的营养,容易消弱树势;而且接后成长期缩短,越冬能力降低。
板栗嫁接多是进行高接,因此插皮枝接是最常用的对策。传统的做法是选3~6年生,直径3~5厘米的枝段进行嫁接。首先将枝干在光滑处锯断或剪断,剪锯口毛茬用刀削平;剪取15cm左右长,顶部带有2~4个饱满芽的接穗,把基部削成马耳形斜面,削面要平滑,长5cm以上,厚度要小于穗粗的1/2然后再从削面反面两侧各轻削一刀,使其成箭头状;用刀将砧木皮层撬开,将接穗大削面向木质部,垂直插入接口,不要露出削面;然后用塑料条绑紧包严。如果砧木粗,可插两个或多个接穗,以利于接口愈合。
经过多年试验,我们在实践中将上述措施进行了改良,即在锯砧木时,比在欲嫁接位置多留30cm,然后在嫁接处进行嫁接;对策同上,留下的一些做活支柱。此类做法重要优点是不需再用支杆绑缚,待到接穗上芽萌发,新梢长20cm时,将新梢直接绑在活支柱上。既节省了大量木棍,绑缚后又相当牢靠,为嫁接成活后的管理供给了很强方便;经过几年试验观察,不影响其成活率。
小心事项:
1、留做活支柱一些上的芽或新梢要所有去掉,且要随时检查,不能使其萌发,否则影响嫁接的成活及接穗新梢的成长量。
2、要分期分批进行解缚及新梢绑缚,待接芽萌发新梢长至20cm以上时,解除塑料条,同时将新梢绑在活支柱上,新梢长得过弱不足20cm时,不要解除塑料条,也不要忙于绑缚新梢。
3、待下一年春天,接后枝条可以承受本身重量时,将留做活支柱的一些在嫁接处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