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仙人掌通常是指仙人掌科、仙人掌属所包含的其肉质茎能够作为蔬菜食用,果实作为水果鲜食的品系也能够作为天然面膜。最受上班族喜爱的一个 因素是能够防辐射。我国南方干热地区均有野生繁衍。因其浑身带刺、口感差,生产慢而得不到人们的开发应用。
食用仙人掌无公害种植技术
1、种苗优异纯正
种苗是后代繁殖的物质基础,是植株成长发育的前提条件,种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食用仙人掌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因此,选择优异纯正的种苗应遵循的原则是:母体成长发育优异纯正,株体健壮、饱满、厚实、颜色翠绿有光泽;种苗应是具有六个月成长期的成熟茎片,无机械伤痕,无病虫害斑点,无畸形变种特点;茎片长径应大于23厘米,短径应大于10厘米,二者之比接近2:1,厚1厘米左右。
2、种植技术
2.1灭菌杀虫每1平方米苗床用80%敌敌畏乳油2~3毫升,或20%甲醛溶液50~100倍液喷洒,然后用地膜覆盖48小时;每亩的大棚可用硫磺1.50公斤+敌敌畏500克+锯末2kg混匀,分放6处点燃熏蒸,密闭24小时。然后打开大棚,翻晒土壤,通风换气,可有用杀死土壤和大棚中寄存的病原菌或幼虫。
2.2整地施肥深翻整地可在栽植前15天进行,每亩撒施充分腐熟的厩肥、牛粪、鸡粪饼肥等混在一起有机肥5000公斤左右,翻匀耙细,作成畦宽1.50~1.60米,畦高14~16厘米呈南北偏向的平畦,适期预备栽植。
2.3种苗处理把选育好的食用仙人掌种苗在栽植前7天采割,排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伤口用50%多菌灵800倍液消毒,待伤口失水愈合后,即可扦插,防止基部腐烂。
2.4扦插订植选择晴天上午订植,扦插时种苗横截面长轴以南北为宜,深度一般为苗长的1/3或2/5,呈“品”字型双行栽培,株行距分别为10厘米、70厘米,每亩葆苗2000株左右。
3、田间管理
3.1肥水管理为了生产绿色产品,尽量少施或不施化肥,多施腐熟的农家肥。首次施肥应在食用仙人掌种苗订植后10~15天,气温在25~28摄氏度时进行,或在每年春天植株萌芽时进行。浇水的原则是:不旱不浇,浇则浇透,通常每30天浇1次,坚持土壤含水量在40%~60%为宜。早先每次施肥,可结合浇水施入充分腐熟的人粪尿,补充其成长所需营养。
3.2盖土管理每次浇水后7天左右,结合中耕锄草,对植株进行合理盖土,可有用避免植株倒伏,利于根系延伸和成长。首次盖土应在订植后30天左右进行,坚持土壤疏松透气,促使微生物运动,加强有用营养物质物质供应,减少病虫害的出现。
3.3温度湿度调控食用仙人掌成长发育最适温度为白天20~28摄氏度,夜间15~18摄氏度,坚持一定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气温超过40摄氏度或低于5摄氏度就进入休眠状态,低于0摄氏度即可出现冻害。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30%~50%、土壤湿度为40%~60%为宜。
3.4定芽修剪定芽修剪是一项直接关系到食用仙人掌稳产、高产和健壮成长的关键性技术办法,种苗定值后7~10天开始生根,15~20天后便可发芽长出第二层掌片,将第二层作为母株继续培育,养壮第二层是高产、稳产的基础,第三层则为种苗或产品重要供应层。因此,要结合生产实际和食用仙人掌成长特性,做到科学定芽、合理修剪,定芽修剪应遵循的原则是:一是第二层选留三至四片成长健壮嫩茎培养,第三层按照养份情况、空间大小、每掌片可保留二至三片嫩茎;二是选留的掌片偏向应与母片偏向基本一致,且掌片成长在母片两侧纵向边缘或顶端,成长发育健壮,分布匀称合理;三是应准时剔除残缺畸形、长势弱小的掌片、茎部萌生及有病虫斑的嫩茎,以免酿成养份的消耗,阻碍其他茎片的正常成长。
3.5病虫害防治和治疗食用仙人掌抗逆性强,基本不产生病虫害,若种植管理不妥、温湿气热失控,可能会引发个别病害或虫害,发现后应准时拔除病株,同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对症下药进行综合防治和治疗。
4、适期采收
食用仙人掌在成长发育正常情况下,从栽培到第一次采收大约需100天左右,可按照不一样用途,选择符合标准的掌片适期采收,采收后的掌片分级分批排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按差别用途包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