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冬青,冬青科冬青属,常绿乔木,树干通直,枝叶繁茂,树形秀美,状似广玉兰。叶、花、果色相变化充沛,萌动的幼苗及新叶呈紫红色,正常成长的叶子为青绿色,老叶呈墨绿色。5月花为黄色,秋天果实由黄色变成橘红色,挂果期长,十分美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适应性强,较耐寒、耐阴,萌蘖性强,成长较快,病虫害少,是城市梦想的"第3代绿化树种"。同时,其叶子又是制作苦丁茶的主要植物资源,是优异的保健药用树。
本品类原产我国南方,性喜温暖湿润土壤,适生凉爽环境,深厚疏松的土壤。幼龄喜荫蔽,需一定的侧方遮阳。种子休眠期长达3年,苗期成长较慢。一般3龄后进入速生阶段,树高年增长量可达50~110厘米。1年生中有2个成长高峰,分别发生在4月和7~8月,二次抽梢的特征为采嫩叶制作苦丁茶供给了条件。应当年生苗耐寒性较差,冬天需防~3至~4摄氏度的低温。2年生苗木能适应~5至~7摄氏度的自然低温。5年生幼树能适应~10摄氏度的低温。上述特征适合我省大一些地区种植,详细种植办法如下:
一、育苗
1、种子处理:应休眠期长达3年,种子需用湿沙储存1~1.5 年,要变温处理。用4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12小时,置于5摄氏度低温下处理24小时,再用4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10小时,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取出用清水泡8~10小时,置于沙床内催芽。经3个月左右,种子陆续萌动。此法,种子可提前9~12个月发芽,发芽率达30%左右。
2、芽苗移栽。幼芽高1.5厘米,发生真叶时,移入塑料袋养分钵中,排入苗床。株距6厘米,行距12厘米,塑料袋口径5厘米,钵高10~12厘米。幼芽移入后怕高温日灼和干旱,要准时用75%遮阳度的网搭设遮阳棚,以遮阳保湿。
3、施肥。重要是在新苗成长旺期施肥。4月份每隔5天叶面喷施 0.1~0.3%的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的溶液1次,促使根系成长发育和茎木质化。7~8月每隔5天叶面喷施0.1%的尿素液1次。苗木成长后期,每隔5 ~7天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液或0.2~0.3%的硫酸钾液1次,促使苗木木质化,增强越冬抗寒性。
4、防寒。秋后增施钾肥,促使苗木木质化。后期恰当缩短遮荫时间。从9月上旬起,逐步揭除遮阳网,加强光照。冬天极端气温来临前,搭拱棚盖膜,防寒葆苗。
二、种植
1、绿化大苗种植。按照本品系喜侧方荫蔽的生物学特点,选用金丝垂柳j842、黄山栾村、光皮树等阔叶树进行异龄混交复合配置,产生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的稳定的树种群落。落叶树行距2~3米,株距1.8~2.5米。行间栽培大叶冬青,株行距均为0.4~0.5米。成活后视成长情况和绿化要求施肥管理。大叶冬青
2、叶用园种植。用2年生大苗订植,株距1米左右,行距1~1.2米,定值1年后矮化修剪定型,修剪高度1米以下。2年后即可采摘嫩叶制茶。应要取叶制茶,种植过程要增施有机肥(腐熟的饼肥、鸡粪等复合肥),严禁偏施氮肥,尽量少施化肥,达到无公要求。
3、病虫害防治和治疗。大叶冬青病虫害虽少,但绝不是无需防治和治疗。无论是绿化还是制茶,都提倡综合防治和治疗,强调呵护环境。首先是精修细剪,准时除去病虫枝、枯死枝、内堂过密枝。经过合理调解树体及树间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恶化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其次是使用生物技术消灭害虫,应用天敌,采用人工喂养投放、引进等办法,加强天敌种群数量、抑制害虫数量。第三,提倡应用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等。第四,必要时能够利用矿物源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第五,禁止应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关键时可少量应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吡虫啉等,可在制茶采叶前20天禁止利用。第六,革新喷药技术,小心适期喷药,减少施药次数和浓度,做到能兼治的不专治,能挑治的不普治,若防治和治疗1次有用,可不再多次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