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PonusRoraiensisSiebetZucc.)又名果松,松科松属。在辽宁宽甸地区长势良好,其木材材质松软耐用,食用,可榨油,是天然的绿色食品。近几年,随着红松种仁产品出口量加大,红松的商品价值愈来愈高,红松造林苗木的需求量也大大提升,从而调动了广大育苗职工育红松苗的积极性。
红松苗木培育过程,种子处理是关键步骤,出苗率、产苗量、苗木品质的优劣,均与种了处理的好坏有关,结合宽甸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多年的育苗经验,将红松种子的几种处理措施及种子选择、播种介绍如下,供大家在育苗生产工作中参考。
一、种子选择
宽甸地区的育苗工程,应选择以草河口为中心区域的优异种子,宽甸的黄椅山种子园种子亦可用,种子可选择30年生以上的红松母树林,红松无性系种子园,红松种材兼用林内的优树生产的种子,采种时间应在9月20日早先。
二、种子处理
1、越冬混沙埋藏法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背阴地方挖一贮藏坑,坑上口宽1.0米,下底宽0.8米,深1.3米(坑底应为砂石底),长度依贮种量而定。在10月20日到11月10日选择干净的细河沙,种沙体积按1:3的比例混在一起。如果是9月20日以前采集的种子,混在一起前需将种子浸泡3天,清除飘浮在水面不成熟的种子,使种子吸足水份。贮藏时沙子的含水量以手握成团,但不滴水,手松即散开为宜,坑底放入20cm厚的细沙,细沙上面堆放种沙混在一起物,堆至距地面25cm再填入河沙,再用细土在坑上方堆成土丘状,土丘高80~100cm。用去叶的玉米杆绑成直径15cm的透气把,在贮藏坑内每隔2~4米放一束,以便通气。在春季3月中旬用遮荫网或玉米秸在种子窖上方遮盖,避免窖内种子过早开化。苗床做好后,在播种前2天取出种子,筛净细沙,放在背阴处,以备播种。若种子裂口低于40%,可在日光下翻拌,直至裂口达标即可进行播种。
这类办法省工、方便,操作简单,因而被广泛采用。
2、快进催芽法
在播种前40天左右用冷水将种子浸泡2天,清除飘浮水面的不成熟的种子,将剩余的种子捞出;再用2%的硫酸硐或3%的生灰乳剂消毒,浸3小时后捞出,再把种子倒入缸内,用45℃的温水浸种,随倒水随搅拌,当水温降到20℃时停止搅拌。浮出水面的种子不要丢掉,浸几天就会沉下去。浸泡一星期后,当种仁紧依靠到外种皮的内壁上时,表示浸种适度,如达不到这一标准,需继续浸种,浸种时期2~3天换一次水。
种子浸泡适度后,在室外选建筑物南侧背风向阳的地方,将种子捞出后与细湿沙按1:3的体积比例混在一起,把种沙混在一起物按北高南低的方式堆放,北侧高出地面60cm,南侧高出地面20cm,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种沙混在一起物四周用木板围成四框,摊平后盖上塑料布,傍晚加盖草帘或玉米秸以利保温。处理前半期每隔2~3天翻拌一次,后半期1天1次,以保证上、下层的种子温度、温度坚持一致,翻拌时若缺水,可浇水,坚持沙子温度在60%为宜。播种前5~6天撤掉塑料布,床做好后,播种前1~2天取出种子,筛净沙子,放在背阴外,以备播种。若种子裂口低于40%,可在日光下翻拌或用赤霉素浸泡均可。
此法可在种子调入较晚,地已经结冻,又没有永久式的种子窖时使用。实践证明,使用此法处理的种子,出苗早、齐且匀称,但费工。
3、种冰沙混在一起埋藏处理法
处理前备好湿河沙,6~10cm的小冰块以及大冰块,将种子、小冰块、湿河沙按1:2:2的体积比例,混在一起成种冰沙混在一起物放入种子窖中,至地表30cm高时,上面再放一层大冰块,冰块上面再放10cm厚的湿河沙。在~15℃以下的天气状况下,摆放8天,使种冰沙混在一起物冷冻,再覆上20cm厚的湿沙,沙上用玉米秸盖严,以延长冷冻时间,在播种前15天取出混在一起物,在室内或室外暖棚内催芽,坚持其湿润状态,每日翻拌1次,40%裂嘴即可播种。
此法在时间上,用工上介于冬藏法及迅速催芽法之间,可在正月十五前后进行,有现成的种子窖即可。
三、播种
苗床做好后,即可播种,为保证苗木出的匀称,在播种前应分均种子,采取撒播的方式,播种量为150~165千克/亩,播后立刻镇压,覆沙,再镇压,覆沙厚度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