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 Sapiumsebiferum)是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使用于园林中,集观形、观色叶、观果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景观使用
在城市园林中,乌桕可作行道树,可栽植于道路景观带,也可栽植于广场、公园、庭院中,或成片栽植于景区、森林公园中,能发生良好的造景成效。笔者所在的江苏宿迁市在城市绿化中大量地运用了乌桕。宿豫区庐山路栽植乌桕和龙柏为行道树,乌桕植于道路内侧,龙柏植于外侧,品字型配置,秋天行于路上,翠绿的龙柏映衬鲜红的秋叶,景象宜人。山河大道道路绿化运用乌桕矩阵式栽植,同棕榈矩阵、紫薇矩阵、桂花矩阵、栾树矩阵、石楠矩阵等配置,150米一个重复布列,整条道路显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成片乌桕在该路造景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恒山路两侧绿化景观带各宽22米,植物采用自然式配置,每隔100米左右栽植3株胸径10至 15厘米的大乌桕,高大雄伟,树姿挺拔,仿佛画龙点睛。牡丹江河绿化中采用乌桕成片林与雪松、木槿、桂花、碧桃、垂柳等树木配置,成效不一样凡响。嶂山森林公园中乌桕片植于山坡上,秋叶如火如荼。运河桥头公园中植乌桕于水畔。公园、广场中植乌桕于草坪上或景石旁,或数株群植或单株孤植,形式多样。许多的庭院采用乌桕做庭荫树、孤赏树。据统计,宿豫区在2006年春天绿化中栽植了乌桕7000余株。
苗木培育
乌桕的养殖以播种为主,优异品系用嫁接法养殖。因其种子外被蜡质,播种前要进行去蜡处理,否则影响种子吸水、发芽。用草木灰温水浸种或用食用碱揉搓种子,再用温水清洗,可去掉蜡质。春播宜在2至3月进行,条播,条距25厘米,每亩播种7kg左右,播种后25至30天可发芽。幼芽高12至15厘米时须减苗,保留苗木株距8厘米左右,每亩留苗8000至10000株。间下的苗木可摘叶(顶端留3片叶片)移植。6月上旬后苗木进入速生阶段,这时.要准时锄草、松土和施肥,每月追肥1至2次,每次亩施硫酸铵等化肥5kg左右或薄施人粪尿,9月后要停止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以防长秋稍,导致冻害。1年生苗高可达60至100厘米,地径0.7至1.2厘米。嫁接以一年生实生苗做砧木,选取优异品系母树上成长健壮、树冠中上部的1至2年生枝条做接穗,2至4月间用切腹接法,成活率可达85%以上。乌桕侧枝成长强于顶枝,故不易发生直立树干,在育苗过程中准时抹除侧芽,小心呵护顶芽,并增施肥料,可获得符合园林绿化要求的树干通直苗木。
栽植技术
乌桕树苗在苗圃培育3至4年,一米高处直径达6厘米左右可出圃用于园林绿化,规格不可太小,否则难以形成较好的景观成效。乌桕的移栽宜在春天(3至4月)进行,萌芽前和萌芽后都可栽植,但在实践中萌芽时移栽的成活率相对于萌芽前、后移栽要低。移栽时须带土球,土球直径35至50厘米。因城市中土壤条件较差,栽植时.要保持大塘浅栽,挖1米×1米×1米的大塘,清除塘内建筑碴土等杂物,在塘底部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回填入好土,再放入苗木,栽植深度掌握在表层盖土距苗木根际处5至10厘米。栽后上好支撑架,再浇一次透水,三天后再浇一次水,早先视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晴肯定浇水次数一般 10天左右浇一次水。乌桕喜水喜肥,成长期如遇干旱,就要准时浇水,否则成长不良。
虫害防治和治疗
为害乌桕的虫害有樗蚕、刺蛾柳兰叶甲、大蓑蛾等。如有出现,可用20%除虫脲8000倍液、0.5%蔬果净(楝素)乳油600倍液、Bt乳剂50倍液或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至2500倍液喷洒防治和治疗。出现大蓑蛾,可用人工摘除结合剪枝的办法防治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