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龙,别名穿龙薯蓣、野山药、串地龙、地龙骨、鸡骨头、龙萆。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走,栓皮呈片状脱落,断面黄色。茎左旋无毛。叶互生掌状心形,变化较大,全缘。花单性异株,穗状花序腋生;雄花无柄,花被6裂,雄蕊6;雌花常单生,花被6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有3宽翅。种子每室2枚,生于每室的基部,四周有不等宽的薄膜状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林边、灌木林下及沟边,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作药物为其根茎,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之功效。
一、穿山龙的植物学特点 穿山龙为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根状茎横众,木质,多功能分枝,外皮黄褐色,易成片状剥离。茎左旋、细长,常缠绕于它物上。叶互生,叶子卵形或广卵形,常 5~7浅裂,先端渐尖。花黄绿色,小,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复穗状,雌花序单一,下垂,绿黄色。蒴果卵形或椭圆形,具3翅,成熟后黄褐色。种子上方具长方形膜质翅。花期6月~8月,果期7月~9月。千粒重9.5克左右。
二、穿山龙的生物学特点
1.穿山龙的成长环境。穿山龙常野生于山坡、林缘和杂草、灌木林中。适应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栽培及山坡地栽培。
2.种子的发芽及小苗成长。穿山龙种子棕褐色,扁平,椭圆形,具膜翅,发芽率40%~60%。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0摄氏度~30摄氏度,有足够湿度(土壤含水量16%—19.6%),约25~28天出苗;如温度低于10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则种子发芽受到控制。种子经低温层积处理(1摄氏度—3摄氏度处理30天),播种后可使种子发芽提早到9~10天,发芽率可达88%~91%,出苗后约20天,根茎薯蓣皂甙元已经产生,至小苗后期可达1.14%。光照对小苗后期根茎成长和薯蓣皂甙元的积累起良好作用。
3.开花结实的特征
开花。种子养殖的穿山龙于第2年春天开花,花株率约30%;无性养殖植株,当年6月开花,花株率约73%;2年以上植株花株率100%,且花期稍有提早。从现蕾到第一朵花开放约通过11~25天,开花期的迟早与开花期的温度有关。始花后2~8天开花最多,占开花总数的89.08%。一天内则以7~9时开花最多,约占开花总数的80%以上;午后、夜间开花极少,此类征象与开花时期温度和光照条件有关。
结实。穿山龙果实发育期重要分为3个差别阶段,即果实增长期、种子发育期和果熟期,不一样成熟度的果实,其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均有较显著的差异。因此,合理肯定种子采收期,对提升种子品质十分主要。
4.根的成长特点。穿山龙根系运动一般从4月上旬开始,10月上旬结束,以8月增长快速,无性养殖植株当年增长率为150%左右,有性养殖的增长速度比无性养殖的缓慢。而薯蓣皂甙元的含量,无论有性或无性养殖,以及不一样年龄根茎间隔,无显著区别。根重要集中于土地上层,无性养殖1~2年根系垂直分布10厘米~40厘米,水平分布半径幅度为20厘米~60厘米。有性养殖垂直分布幅度与无性养殖基本相同。要提升穿山龙根茎产量,必需按照根系发育规律和在土中的分布情况,制定出有用的施肥与耕作办法,肯定合理的栽培密度,才能获得较高产量。
三、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穿山龙适应黑龙江省各山区成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以中等肥力的沙壤土为好,土壤酸碱度以弱酸至弱碱性较适宜。在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成长更好。一般深耕25厘米左右,耕翻后整平耙细。对比较贫瘠的土地,能够经过施用有机肥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理化性状。如用堆肥、厩肥、草炭土等,必需通过充分腐熟后施用,以减少病虫害的产生。
四、收获与加工
播种的4~5年采收,根茎养殖的3年采收。春秋均可采挖,但春天采收的薯蓣皂甙元含量不高,因春天为营养物质成长期,采挖的不多,收购的也少,9~10月采收的较为普遍。
加工时去除须根及残皮,切成小段,采用晒干、炕干、阴干、烘干的措施,以晒干、烘干的措施较好。办法简便易行,干燥时间短,薯蓣皂甙元不遭破损,含量高。阴干的时间较长,易发霉变黑,薯蓣皂甙元含量低,影响质量。一般667平方米产干品200公斤左右。
五、市场前景解析
以前的穿山龙成品均是依靠野生采挖的,随着连年的不时采挖,资源日益减少,价格不时上涨,由以前的每公斤5~6元上涨到现在的7~8元,而市场十分畅销。现在很少有人栽培,尚属冷门的品系,有识之士应开发栽培,前景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