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原名:紫苜蓿,又名苜蓿,拉丁文名:Medicago sativa. 蔷薇目、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 根粗壮,深切土层,根颈发达。茎直立、丛生以至平卧,四棱形,无毛或微被柔毛,枝叶茂盛。种子卵形,长1~2.5毫米,平滑,黄色或棕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一带。世界各地都有种植或呈半野生状态。生于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及沟谷等地。欧亚大陆和世界各国广泛栽培为饲料与牧草。
紫花苜蓿常见虫害防治和治疗
虫害能使苜蓿的茎叶大量受到损失,影响产草量和质量,务必按照害虫的形成规律及早防治和治疗,才能尽可能减轻虫害酿成的损失。为害紫花苜蓿的害虫重要有:蚜虫类、蓟马类、苜蓿籽蜂、盲蝽类、金龟子类和叶蝉类等,现分别对其为害症状和防治和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1、蚜虫类
蚜虫以刺吸器吸收汁液,多聚集在苜蓿的嫩茎、叶、小苗位置上,受蚜虫为害后,苜蓿叶片卷缩,花蕾和花变黄脱落,严重时植株成片枯死。为害苜蓿的蚜虫重要包括:苜蓿蚜虫、豆无网长管蚜虫、苜蓿斑翅蚜虫等。
对蚜虫的防治和治疗应及早进行,首先在种植办法上经过早春耕地或冬天灌水均能杀死大量蚜虫,采用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或农作物轮栽,准时清除田间杂草等对策,也能有用减少蚜虫的为害。在防治和治疗上最好采用生物防治和治疗,应用蚜虫天敌消灭蚜虫。蚜虫为害严重时,应采用化学防治和治疗,经过应用乐果或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洒,因乐果有负作用,应间隔利用。
2、蓟马类
蓟马类是北方苜蓿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蓟马为害严重时,苜蓿鲜草产量损失可达50%以上。蓟马为锉吸口器,重要为害苜蓿的幼嫩组织,将新叶表皮锉破,新叶展开后伤口愈合导致叶子畸形。苜蓿草地上的蓟马重要有:牛角花齿蓟马、苜蓿蓟马、花蓟马、普通蓟马、烟蓟马等。目前防治和治疗蓟马只能采取以药剂抑制为主,如选用除尽1500~3000倍液,菊酯类如氯氰菊酯,或低毒的有机磷农药,如甲基对硫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西维因等试验防治和治疗。喷药时应在田边周围的杂草上同时喷到。虫害严重时应尽早收获,以减少损失。
3、盲蝽类
为害苜蓿的重要是苜蓿盲蝽和牧草盲蝽,其成虫和若虫均以刺吸口器吸食苜蓿嫩茎、叶、蕾、子房,影响苜蓿鲜草和种子产量。一般在苜蓿开花达10%时刈割可减少为害,在幼虫期用除尽1000~2000倍液,40%乐果乳油4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3000倍液喷洒,均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4、金龟子类
为害苜蓿的金龟子重要有:黑绒金龟子、黄褐丽金龟子和华北大黑鳃金龟子等。其幼虫称为蛴螬,为害植物根、茎,成虫取食植株茎叶。金龟子的防治和治疗一般在播种前或播种时进行,播种前用5%西维因粉剂22.5公斤/公顷翻入土中,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22.5~30公斤/公顷随种子撒播等,均能收到良好的防效。
5、叶蝉类
叶蝉以成虫、若虫群集植物叶反面和嫩茎上,刺吸其汁液,使植物发育不良,甚至全叶枯死。在若虫盛发期可喷施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叶蝉散乳油或90%敌百虫1000~500倍液进行防治和治疗。
6、夜蛾类
为害苜蓿的夜蛾重要有甜菜夜蛾和苜蓿夜蛾,北方的为害期在6~11月,其中为害最重的月份分别为7~10月。夜蛾重要取食苜蓿的叶子,为害所酿成的伤口易导致叶斑病的出现,对苜蓿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除尽特别适用于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或几丁质合成控制剂类等杀虫剂发生抗性的害虫、害螨,防治和治疗按照夜蛾的生活习性,常在早晨和傍晚喷药,用量33.5~50毫升,稀释1000~2000倍利用。
总之,在紫花苜蓿生产中应做到综合防治和治疗,结合当地害虫的发病规律准时预防,选择抗虫品系,结合合理施肥等种植对策,才能减少虫害的出现,有用提升苜蓿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