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草珊瑚;种植;开发利用
中药草珊瑚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 的地上金株[1]。地方名有肿节风、九节茶、九节兰、九节风、接骨木、接骨金粟兰、九珍竹、野靛青、山野靛等多种,生于阴坡、沟谷的林下草丛中,主产于江西、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台湾等省区,以江西产量最大。该品具有抗菌消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功效,近年资料报导该药有抗肿瘤作用。
自70 年代以来我国医药学界对草珊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内容包括药品、保健、食品、日用品、化妆品,现就草珊瑚的种植与开发使用阐述如下:
1、种植
1.1 形态特点
多年生常绿草本或亚灌木,全株长50~200cm。茎圆株形,较硬挺,多分枝,有显著膨大之节,干燥茎枝表面深绿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皱纹,节下有一圈显著的叶鞘痕,粗茎上可见圆形小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淡棕色,中间有空洞,边缘纤维状。叶对生。叶柄较硬,基部抱茎;叶子革质,皱缩易破碎,暗绿色或棕褐色,长5~15cm,宽5~7cm,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粗锯齿,齿尖腺体呈黑褐色,表面光滑,常向叶背微反卷,顶部常有穗状花序,棕色。气微香,味微苦。花期8~9 月,果期10~11 月。
1.2 成长习性
野生草珊瑚常成长于海拔400~1500 米的山坡、沟谷常绿阔叶林下阴湿处。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凉环境,忌强光直射和高温干燥。喜腐殖质层深厚、疏松肥沃、微酸性的砂壤土,忌贫瘠、板结、易积水的黏重土壤。
草珊瑚多为须根系,常分布于表土层,采收时易连根拔起。根部萌蘖能力强,常从近地表的根茎处出现分枝,而使植株呈丛生状。种子育苗的植株,订植后第二年开始结果。
1. 3 种植技术
1.3.1 宜选水源方便的山坡田、排田或山沟溪流旁和山谷林荫下的砂土壤地段栽培。秋、冬天翻挖土地,自然风化,立春栽培前整地。苗圃地选在阴湿、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常绿阔叶林下地块为好。
生产上多用扦插养殖,也可用种子和分株养殖。本文就扦插养殖作一介绍,在3~4 月间,从健壮植株上选取1~2年生枝条,剪成带2~3 节,长10~15 厘米插穗,捆成小把,插穗处理后,在事前预备好的苗床上,按株行距要求斜插入土,土面上留1 节,按紧,浇透水。如果苗床都闭度小,最好搭设荫棚,经常坚持苗床湿润。插穗后30 天左右,扦插生根,并开始萌芽。成活后,应堤防松土锄草,适期追施稀薄人畜粪水,促使小苗成长。培育10~12 个月,即可出圃订植。
种子和扦插养殖的苗木,一般在当年11~12 月或立春2~3 月起苗移栽。在整好的畦上,按株距20 厘米×30 厘米订植,并浇透定根水。
1.4 田间管理
1.4.1 查苗补苗移栽后如果发现死苗缺株,要带土补栽, 保证全苗。
1.4.2 中耕锄草苗期要准时清除田间杂草,并恰当进行中耕松土。一般每年中耕3~4 次,坚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
1.4.3 灌溉排水定值后要经常坚持土壤湿润,多雨季节,如田间积水,要准时排解,以免导致烂根。
1.4.4 追肥一般每年春、夏两季各追肥1 次,每亩施用硝酸铵或尿素6~7 公斤,氯化钾2~3 公斤,对水浇施。冬天结合覆土,施1 次农家肥,将栏肥或沤肥施于植株根际,提沟边泥土覆盖肥料,既可保温防寒,又可促使立春植株早生快长。
1.4.5 遮荫草珊瑚耐阴性强,喜漫射光,所以宜选常绿阔叶林下栽培。如在无荫蔽条件的山坡、排田栽培,可在田间间作玉米等高秆作物,使用高秆作物恰当遮荫。
1.5 病虫害防治和治疗草珊瑚刚从野生转为家种,抗病虫能力较强,目前尚未发现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无需防治和治疗。但如果田间遮荫条件差、在日光强烈的夏天,会形成叶子灼伤征象,叶尖或叶缘发生斑枯,严重的全叶枯焦。可采用灌水降温、改善遮荫条件等办法,以减轻危害。
2 采收加工
据报导,草珊瑚叶子有用成分含量比根、茎高,因此在成长中,可将植株下部浓绿的老叶摘下,晒干或直接加工成浸膏。一般秋天收割,将植株从离地表5~10 厘米处割下,洗净晒干即可入药。亦可直接加工成浸膏,交制药厂作为生产中成药的原料。一般订植当年,每亩可产干品200~300 公斤,早先产量可逐年增高,最高每亩可产600 公斤以上。药材质量以无杂草、泥沙、虫咬和霉变成佳。
3 化学成分
草珊瑚的化学成分较多,全枝重要含有延胡索酸、琥珀酸、愈创木基脂体;香豆精类化合异白蜡树素。鲜叶含挥发油,油中含乙酸芳樟酯。近据报导尚含金粟兰内酯、落新妇甙等,并含香豆素、内酯、黄酮甙、氰甙及鞣质类成分。果实含碲纹天竺葵素~3~ 鼠李糖基葡萄糖甙[2]。
4 药理作用
4.1 抗菌消炎作用:草珊瑚水煮液具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杆菌均有一定控制作用,这可能是琥珀酸有广谱抗菌作用有关。
4.2 抗尼古丁毒素:近年来有资料显示,草珊瑚有降解尼古丁毒素作用,实验人员曾用江中制药厂生产的" 复方草珊瑚含片" 浸泡的水溶液与用普通香烟浸泡出的水溶液混在一起在一试管里,常温下摆放半小时,肉眼可观察到褐色絮状物,可能是对尼古丁毒素有吸附及改变其化学结构的作用[3]。
4.3 抗血小板减少:有资料报导,用草珊瑚提取物加工制成口服液制剂,可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
4.4 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有显著的镇咳、祛痰作用。乙醚提取一些经动物肺溢流实验证明有一定的平喘作用[5]。
4.5 祛风通络,活血散瘀作用:民间多用草珊瑚治疗关节肿痛,跌打损害、闭经腹痛等症。
4.6 抗白血病作用:1976 年浙江省中医研究所肿瘤白血病研究组、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白血病研究组就有报导,草珊瑚对急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联合化疗临床作用更为显著。
4.7 抗肿瘤作用:近年常有报导草珊瑚粗提物及总挥发油有抗肿瘤株作用[5]。1975 年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首次报导草珊瑚治疗恶性肿瘤373 例,其中113 例单用草珊瑚治疗有用率达62.8%[6]。另有报导草珊瑚总黄酮甙对恢复带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比较明显成效。其恢复吞噬功能的作用,可能是破损或控制免疫因子的某些成份的结果[7]。
4.8 抗溃疡作用:用草珊瑚浸膏治疗利血平诱发的大鼠胃溃疡糜烂性胃炎,有与硫酸铝相似的抗溃疡作用,有控制胃蛋白酶的自体组织分解作用,并能直接与胃粘膜蛋白结合出现呵护膜,促使溃疡的修复和粘膜再生[8]。
4.9 毒性及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未发现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