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是一种味道甘美的草本浆果,因其良好的口感和保健功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的草莓生产,特别是在棚室中栽培的草莓病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栽培效益。病害防治和治疗已经成为草莓生产提质增效的燃眉之急。
一、草莓常见的病害。草莓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烂果病(终极腐霉病)、枯萎、芽枯、病毒病等,但最多发的是白粉病和灰霉病。
1、白粉病症状:地上一些都能染病,叶子初期呈暗色病斑,大小不一,继而在叶背病斑上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叶子萎缩,干枯。幼果受害后,停止成长发育,在果实上密布一层白粉。
2、灰霉病症状:全生育期都可发病,尤其果实成熟期最为显著。
①叶子受侵害后,产生褐色病斑,潮湿状况下发生一层淡灰色的分生孢子。
②叶柄果柄受侵害后,病斑环绕叶柄变褐,最后萎蔫干枯。
③幼果受感染后,开始产生单个褐斑,后使果实腐烂,果肉组织变软,呈水浸状。失去香味和色泽,后期病部密生灰色霉状分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和水传播再感染。
二、形成起因
1、低温高湿:低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重要要素,发病温度20摄氏度—25摄氏度,最低4摄氏度到最高30摄氏度—32摄氏度都可发病。分生孢子在13.7摄氏度—29.5摄氏度均可萌生,所以较低温度时最有利于发病。
2、栽植过密、偏施氮肥:旺长、光照不足、排水不良都有利于发病。特别是果实着色初期至中期抗病能力最弱,最容易染病。
三、防治和治疗对策
1、预防办法:深沟高畦,实行地膜满畦覆盖,一般沟深30—40厘米,同时把地膜盖到近沟底处,以减少果实与土壤接触发病,搞好排水减轻为害。准时清除枯叶、发病叶片。
增施有机肥,特别是生物肥“土得乐”对土壤进行改良。适量平衡氮、磷、钾用量,抑制氮肥用量,避免疯长,同时.要合理密植,亩株数抑制在8000 株以内,以利通风透光。适量补充微肥,提升抗病能力。在幼叶开始成长时和蕾期喷施速效硼和硫酸铜和硫酸锰等。在成长期7—10天一次喷施海洋生物免疫制剂海天力600倍液连喷3—4次,以增强草莓的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和治疗:原则是生物+化药、内抗+外抑的防治和治疗办法。
白粉病25%粉锈宁可湿性制剂3000—5000倍+海天力6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00—2500倍+海天力6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与杀菌剂进行交替防治和治疗。
灰霉病在成长期(避开花期)可喷施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施必克600倍液,或50%密霉胺600倍液,小心交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