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花(Calendula officinalis)又名金盏菊,古代西方作药用或染料,也作化妆品或食用,叶和花瓣可食用,作菜肴的装饰。原产于南欧。具有药用价值消炎抗菌 清热降火 治青春痘,痤疮。
菊科金盏菊属植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喜光照,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干旱、疏松肥沃的碱性土中良好成长,耐瘠薄,常用于花坛摆花。 金盏菊为菊科金盏菊属,喜光照,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干旱、疏松肥沃的碱性土中良好成长,耐瘠薄,常用于花坛摆花。但若成长期管理不妥,则会引起植株提前衰老,观赏价值下降,售价下跌等不良后果。
下面简单介绍金盏菊提早衰老的几种 因素:
通风不良
金盏菊在成长后期株型较大,植株的抗病力相对较弱,底部老叶抗病力差尤为显著,遇到不良环境宜受损。若通风不良,底部老叶易得病,如灰霉病,也会生理黄化或腐烂,影响植物的正常成长发育,加速衰老速度,下降观赏价值。
光照不够
金盏菊是强光性花卉,在成长周期内需要有充盈的光照,才能正常开花。若光照不足,会引起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使其底部叶子因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而逐渐失绿,变为黄叶。引起植株疯长,长势减弱,同时下降植株的抗性。应把植株的正常高度抑制在30厘米左右,最多不高于 45厘米。若产生疯长征象,应准时加以抑制,可用激素处理。若不准时处理会大大下降金盏菊观赏性,如花蕾展开后花径偏小等。
湿度问题。盆土湿度过大或过小,会破损其根系的正常生理功能,大大下降根系的汲取性能,无法供给植株正常成长所需的水分及养份,加速衰老。 空气湿度过大,会使底部叶子,尤其是已黄化和抗性差的叶子的得病率加大。同时,也会加速病害的传播,如加速加重灰霉病的传染速度和感病状况。严重时,亦会导致虫害的出现,如蝇类、蓟马等的为害,应当将虫害消灭在幼虫期或以防为主。
施肥不足。在金盏菊成长时期,若发生缺肥状况,花蕾偏小且开放时间显著缩短,使其观赏价值大打折扣。此外,要使金盏菊花蕾正常开放,还要准时抹去侧蕾,使营养物质可以促使顶蕾的正常成长。如果需要延长花期,则应准时将残花,烂叶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