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天葵(学名: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多年生小草本,高4~12厘米。块茎肉质,球形,无茎。基生叶通常1片;柄纤细,长2~6厘米,有长粗毛;叶子卵状心形,长2.5~7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近对称,边缘有不规则的尖锯齿,基出7~9条脉,两面有伏生粗毛,下面紫色。夏天开粉红色花,花单性同株,2~4朵花组成聚伞状花天酒地序,总花梗纤细,长超过叶子;雄花被片4,雄蕊多数;雌花被片3,子房下位,花柱3。蒴果三角形,有3翅,1翅特大,其他2翅条形。
紫背天葵的养殖对策
1、形态特点
多年生宿根草本,株高30~60厘米,分枝性强。直根系,较发达,侧根多,再生能力较强。茎直立,近圆形,基部木质,茎绿色,节部略带浅紫色,嫩茎紫红色,节间长2~3厘米。叶互生,在茎上呈5叶序布列,宽披针形,顶端尖,叶柄短或无柄。叶长6~15厘米,宽3厘米。叶缘浅锯齿状,叶面亮绿色,略带紫色,叶背紫红色,表面蜡质有光泽。幼叶两面均被柔毛,叶肉较肥厚,叶脉显著,在叶背突起。顶生或腋生状花序,在花梗上呈伞状布列,两性花,黄色或红色。瘦果,短圆柱形种子,但很少结实。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紫背天葵抗逆性强,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成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0~25摄氏度,耐热能力强,也较耐低温,在35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仍能正常成长,也能忍耐3~5摄氏度的低温,5摄氏度以上不会受冻,但应堤防防霜冻。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比较耐阴,但光照条件好时成长健壮。喜湿润的成长环境,耐瘠薄,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格。
3、营养物质成分及药用价值
紫背天葵除含一般蔬菜所具有的营养物质物质外,还含有充盈的维生素A、B、C、黄酮苷成分及钙、铁、锌、锰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据资料剖析,每100克干物质中含钙22毫克、磷2.8毫克、铁20.9毫克、锰14.5毫克、铜1.8毫克;每100克鲜食一些中含铁7.5毫克、锰8.13毫克,是大白菜、萝卜和瓜类蔬菜含量的20多倍。紫背天葵含有的黄酮苷成分,能够延长维生素C的作用,有提升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并对肿瘤有一定抗效。此外,还有治疗咳血、血崩、痛经、支气管炎、盆腔炎、阿米巴、痢疾和外伤止血的功效。
4、种植技术
4.1育苗
紫背天葵重要采用无性养殖,有扦插和分株两种方式,在生产上以扦插为主。扦插四季都可进行,春天4~6月或秋天9~11月成活成长较快:在健壮母株上取当年生嫩茎作插条(不宜用嫩梢),截成7~10厘米长带有几片叶的小段,摘除基部一二片叶,按行距20~30厘米、株距6~10厘米与地表成30度斜角插于整好的苗床上,入土2/3,遮阴保湿,20~25摄氏度条件下10~15d便可生根成活,18~20d即可移栽。
4.2定值及田间管理
以春秋定值最为适宜。订植前,每亩撒施土杂肥5000公斤作基肥,深耕细耙,整地作畦,畦宽约1.2~1.4米。然后在畦面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25厘米开穴订植,每穴订植一二株苗,订植多带土,每亩定值5500~6000株。
订植后30d开始采收,可一向采收到霜冻,一般每10~15d采收一次,采摘5~6片叶的嫩头,基部留二三节,以利叶腋萌发新枝。温室可四季采收,实现周年供应。紫背天葵虫害稀少,重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白粉虱等,可用阿维菌素等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喷施防治和治疗。病害通常条件下不出现。
5、食用办法
紫背天葵食用措施多种多样,可生食、开水焯后凉拌、清炒或做汤,亦可作拼盘配料、火锅配料,口感嫩滑,有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