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昆虫开始运动。近日的科技下乡运动中,发现园区路边黄杨上有一种害虫“黄杨绢野螟”开始出现和危害。
黄杨绢野螟是黄杨、瓜子黄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雀舌黄杨、匙叶黄杨、朝鲜黄杨、冬青等植物上常见害虫之一,在上海和另外省市都有出现。上海1年出现3-4代,时代重叠严重。通常春季3月开始运动,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发生,6月上旬第一代开始化蛹,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6月下旬产卵,同时第二代幼虫开始发生,7月中旬化蛹,7月下旬第二代成虫形成;8月上旬产卵,同时第三代幼虫产生,8月中旬化蛹,8月下旬第三代成虫开始羽化,9月上旬产卵,9月中旬越冬代幼虫发生,10月中旬进入越冬期。幼虫1-2龄取食叶肉,3龄后吐丝做巢,在其中取食。被害叶初期呈黄色枯斑,后至整叶脱落。吐丝将树叶及被害后的落叶缀合在一起,致使叶不能伸展,成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受害严重时整株死亡。成虫白天暗藏,傍晚运动,飞翔力弱,趋光性不强。
防治和治疗该虫,种植上要增加管理,促进其发育健壮,以加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合理修剪和人工捕杀,可去掉一些虫源,并改善其成长环境的通风透光性。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和治疗。在幼虫孵化至2龄危害时期喷洒20%灭幼脲800~1000倍、20%绿安10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