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蒲公英 生药颗粒 咖啡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浸膏得率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栽培物的干燥全草。蒲公英为常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药理实验表明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临床用于各种急慢性侵害。其中咖啡酸为重要的有用成分,测定其含量能够有用地评价蒲公英质量[1]。目前中药是以传统饮片的方式入汤剂进行应用,其重要优点是制法简便,汲取快,可随症组方[2]。但传统饮片具有不利于机械化包装、浪费药材严重等缺点[3]。丁青龙等[4]探索了黄芪生药袋包颗粒替代传统中药饮片的研究,认为生药袋包颗粒具有煎出率高等特性。笔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蒲公英生药不一样粒径颗粒及饮片汤剂进行比较研究,经过含量测定比较,筛选出与饮片含量相近或较高的颗粒,为进一步研究蒲公英袋包颗粒替代饮片入煎汤剂供给实验依据。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Varian prostar 230(三元梯度泵)、prostar33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rostar410(自动进样器),十万分之一天平BP211D(sartorius),超声波清洗器KQ3200DB(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隔膜真空泵(津腾),真空干燥箱2KB2T(上海实验仪器厂)。
1.2 试验用药:蒲公英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厂供给,经陈锡林副教授鉴定为蒲公英生药。咖啡酸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200212。甲醇为色谱纯,磷酸、磷酸二氢钠和甲酸为解析纯,水为重蒸去离子水。
2、办法与结果
2.1 蒲公英生药颗粒的制备:取蒲公英干燥品,粉碎后,根据《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进行过筛,制得1号颗粒(最粗粉,所有过一号筛但混有能经过三号筛的不超过20%)、2号颗粒(粗粉,所有过二号筛但混有能经过四号筛的不超过40%)、3号颗粒(中粉,所有过四号筛但混有能经过五号筛的不超过60%),备用。
2.2 浸膏得率测定:取各粉碎粒度的颗粒及饮片100g,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第二次加入8倍量水提取,各提30分钟,合并两次提取液并定容至1000ml,备用。各取200ml,蒸干。重复3次,测浸膏得率并计算变种系数(RSD)。区别粒径颗粒及饮片的浸膏得率等相关数据见表1。
2.3 咖啡酸含量测定:分述如下。
2.3.1 色谱条件:色谱柱:YMC~ODS~A柱(250×4.6mm,5μm);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23∶77),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3nm,柱温40摄氏度。以咖啡酸为对照品,采用外标法峰面积定晕,按咖啡酸峰测定柱效,理论塔板数为17177。
2.3.2 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定在110摄氏度干燥至恒重的咖啡酸对照品10.0mg,置100ml量瓶中,加入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吸收1.0ml,置10ml棕色量瓶中,加入甲醇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10μg/ml的对照品溶液。
2.3.3 供试品溶液制备:取2.2项下的提取液,各精密汲取5ml,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甲酸的甲醇溶液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甲酸的甲醇补足减火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置棕色量瓶中,即得。
2.3.4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精密汲取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1μl、2μl、5μl、8μl、10μl、15μl、20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其对应的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进行回归计算,得到咖啡酸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为:Y=3.21×10?4X~1.91×10?5,r=0.99998。实验结果表明:本对策中咖啡酸在0.01-0.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
2.3.5 样品含量测定:精密吸收供试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重复3次,记录色谱图(见图1),测定咖啡酸的含量并计算变种系数(RSD),测定结果见表2。
3、讨论
从表1和表2可得,蒲公英制成生药颗粒后,1号、2号和3号颗粒浸膏得率和咖啡酸含量均高于饮片含量,1号颗粒与饮片相近。且随着颗粒的变细,浸膏得率和咖啡酸含量均稳步增高。说明随着颗粒的变细,其成分易于煎出,与预期一致。从数据上剖析1号颗粒更符合我们的要求,因其两项指标均高于饮片且在数值上与饮片最为接近。
4、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44.
[2]范碧亭,刘汉清,狄留庆,等.中成药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5.
[3]董占军,何洪林.无纺布袋包煎法革新中药汤剂的可行性和优越性[J].中国药房,1996,7(1):48.
[4]丁青龙,狄永良.黄芪生药袋包颗粒和免煎颗粒及其饮片汤剂的对比研究[J].当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20):1980~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