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药用植物萱草的组织培养技术。为工厂育苗供给科学依据。对策:以萱草的幼嫩花梗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差别的植物激素进行实验。结果: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MS+6~BA1.0mg·L+NAA 0.1 mg·L,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MS+6~BA 1.0 mg·L+NAA 0.1 mg·L,不定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1/2MS+IBA 0.1 mg·L+NAA 0.1 mg·L。结9k:以幼嫩花梗为外植体。经过诱导愈伤组织渠道能够达到迅速养殖的目的。 关键词:萱草;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552~02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系百合科(Liliaeea)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为我国传统中药“萱草根(Ra~dix Hemerocallis)”,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黄痘、便血、崩漏等症。近年来研究表明萱草根中含有多种蒽醌类和二氢呋喃~γ~内酰铵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癌、杀虫等生物活性。
萱草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具有蔬菜食用和花卉观赏价值。其花通过加工后是颇负盛名的“黄花菜”、“金针菜”,营养物质充沛,且具有保健益寿之功。而其观赏价值表现在萱草花优美俊俏、雅而不俗、人见人爱,令人欢喜,解忧忘愁,是“中国的母亲花”、“忘忧草”。以往报导的萱草组织培养的文章,是基于观赏花卉品系的迅速养殖技术的实验研究,而在药用和食用方面缺乏思考和实践。因此,作者借鉴这些研究成就,对药用植物萱草开展了组织培养技术方眼前期实验工作,期望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材质量以及开发中药功能保健类蔬菜奠定基础。
1.材料与措施
1.1材料。供试植物材料采自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种植的成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带花萱草植株,经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资源学教研室刘长利博士鉴定为H.fulva,外植体为萱草的幼嫩花梗。
1.2措施。①无菌外植体的获得:将外植体先用毛刷蘸洗涤剂洗净,再用流水冲洗干净。在无菌条件下用75%的酒精消毒30s,再用0.1%的HgCl溶液浸泡5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6-8次,在无菌条件下切成1-1.5cm长的小段进行接种。②培养条件:培养条件为MS培养基,附加0.6%琼脂,pH5.8。培养室温度为(25±2摄氏度,光照12h·d,光照度为20001x。
2.结果与解析
2.1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将萱草幼嫩花梗分别接种于含有区别激素配比的1-6号培养基(蔗糖浓度为3%)中。培养30天后统计各处理愈伤组织诱导状况。结果见表1和图1。
由表1能够看出,植物激素浓度越高越容易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当细胞分裂素与成长素浓度达到1:0.05时,愈伤组织色浅不易分化芽,而且玻璃化严重;当细胞分裂素与成长素比例小时,愈伤组织分化率也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MS+6~BA 1.0 mg·L+NAA 0.1mg·L,所诱导出的愈伤组织黄绿色,且表面有突起的芽点。
2.2激素对不定芽分化与继代增殖的影响 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一样激素配比的4-7号培养基(蔗糖浓度为3%)中,培养1个周期后观察其成长状况,结果见表2和图2。
由表2可见,细胞分裂素6-BA浓度在0-1.0mg·L之间均能诱导出不定芽(图2所示),随着其浓度的增高,诱导出的芽数加强,苗子相应变细弱。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继代次数的加强,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容易导致玻璃化,苗子不健壮。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继代次数的加强应逐步下降细胞分裂素的浓度,直至为零。
2.3激素对不定根诱导培养的影响 通过一段时间的继代培养后,将丛生芽切分成带小量愈伤的单株转到含有区别激素配比的8-10号培养基(蔗糖浓度为2%)中。半月后观察其生根状况,结果见表3和图3。
由表3可见,萱草组培苗生根较容易。实验结果表明:诱导不定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1/2MS+NAA 0.1mg·L+IBA 1.0mg·L。通过8-10天后开始长出乳白色星状根(如图3所示),至15天时,生根率最高可达99.5%。
2.4组培苗的移栽 当组培苗根长至1cm时,将培养瓶放在自然光照下炼苗3-5天后,打开瓶盖再炼苗3-5天,轻轻取出组培苗,洗净培养基后,移栽到经0.1%KMnO溶液消毒过的基质中,坚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驯化成活率可达95%以上,2周后待长出新叶即可移栽到苗圃,移栽成活率可达100%。
3.讨论
萱草一般采用分蘖方式进行增殖,1株萱草每年仅可养殖4-5株,难以适应市场商品化生产的要求。本文经过对萱草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实验研究,建立了以萱草幼嫩花梗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生根培养及炼苗移栽的技术体系,该技术取材容易,消毒简便,移栽成活率高,是加速养殖速度的有用渠道,为工厂化育苗供给了科学的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用成分含量、开发中药功能保健类蔬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