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学名:Fragaria × ananassa Duch.)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厘米,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叶三出,小叶具短柄,倒卵形或菱形,叶柄长2~10厘米,聚伞花序,有花5~15朵,聚合果大,直径达3厘米,花期4~5月,果期6~7月。
草莓原产南美,中国各地均有种植,欧洲等地广为种植。 草莓养分价值高,含充盈的维生素C ,中医认为,草莓性味甘、凉,入脾、胃、肺经,有润肺生津,健脾和胃,利尿消肿,解热祛暑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食欲不振,小便短少,暑热烦渴等。
大棚草莓花果期管理“八要” 一要喷施赤霉素 扣棚加温后,植株长出1~2片幼叶时喷10~20×10~6赤霉素,每株喷5毫升药液,间隔1周,按长势强弱可酌情喷2~3次,促使成长发育。
二要放蜂促授粉 草莓授粉不良易形成畸形果和座果不整齐,若在棚内放养1~2箱蜜蜂,可显著提升座果率和减少畸形果的出现。放蜂时间在整个花期进行,放养量以每亩地2只蜂箱为宜,授粉时期棚内白天温度坚持在20~25摄氏度。
三要适度疏蕾适度疏蕾,可促进单果重加强,果实产量提升,果个大小匀称,成熟期提早,采收期集中,采收次数减少,从而增产增值。草莓以先开放的低级次花结果好,果个大,成熟早,价格高。随着花朵级次增高,常常开花后不能产生果实而成为失效花,或者即使有的产生果实,也由于太小无采收价值而成为失效果。因此,应在花蕾分离至一级或二级序花开放时,按照限定的留果量,疏除后期未开的花蕾。
四要摘除老叶草莓一年中新叶不时形成,老叶也不时产生。老叶具有较多控制花芽分化的物质且养份消耗大于光合积累;发病叶片带有病菌易传播蔓延。因此,应适期适量地摘除老叶,准时摘除残叶和发病叶片,并将其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从而促使花芽分化,下降营养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提升光合效率,减少病虫害产生,有利于草莓植株成长发育。
五要垫果提质草莓植株矮小,座果后果实下垂易接触地表,易使果实被泥土污染和病虫为害,也易酿成果实着色不均,影响果实品质,因此需要垫果。草莓垫果最好采用地膜覆盖,结合土壤管理,一举多得。没有地膜,也可在现蕾后铺上切碎的稻草或麦秸垫果。垫果材料在果实采收后应准时撤除,以利于中耕施肥等田间管理。
六要除匍匐茎草莓葡匐茎消耗母株养份,易使植株郁闭拥挤,影响通风透光。因而摘除甸甸茎,可显著防止消耗,改善光照,有利于花芽分化,增强越冬能力,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在果实发育期形成的匍匐茎,应准时摘除。人工摘除匍匐茎费工,可试用多效唑、青鲜素或矮壮素等,来控制匍匐茎的出现。摘除匍匐茎可结合中耕、覆土、摘叶等管理进行。高级次花序易发生雌雄性不稔,开花后疏除一定的高级次花果,不仅可下降畸形果率,也有利于集中营养物质供应低级次花果发育,使果个增大,提升整齐度。值得小心的是在寒冬时,对肥用的清水应尽可能调至接近棚内的温度为宜;暖棚草莓追叶肥后,应适期、适量打开门窗或棚膜通风换气,下降大棚湿度。
七要叶面喷肥草莓叶面追肥具有成本低、肥料使用率高、肥效快、增产、品质优、投入少、回报率高等优点。一般在大棚草莓花期时喷施硼肥,果实膨大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或过磷酸钙加尿素等液肥。同时,还要选在晴天下午2~3时为宜;10~15天1次,连喷2~3次。为避免浪费和肥害,必需抑制好浓度和用量,各有关肥料利用浓度应抑制在:尿素0.3%~0.5%,过磷酸钙2%~4%,磷酸二氢钾0.25~0.4%,硼肥0.05~0.1%a。一般每亩地施肥液30~ 40公斤。
八要防病治虫 为防治和治疗花期形成叶斑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可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锈灵乳剂1500倍液等。防治和治疗蚜虫可喷施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防治和治疗红蜘蛛,宜喷施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