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电子商务的方向是怎样让顾客花钱
我们回顾一下,国内的网络消费是怎么兴起的。首先是特定的群体,生长于80年代的一群,刚刚同国内经济起飞对应。然后他们的学习期,正好又是互联网蓬勃 发展的时期。就过去十年来说,流动性充裕影响了经济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人们较容易找到工作,另一方面,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又影响到商品的 流通成本。
原有的百货业面临一个糟糕的循环,从业者希望毛利高一些,以摊销逐渐增加的成本,东西贵买得人就少,于是进一步提高价格……
这个时候,马云们就出现了。我们知道,只要约一二百种商品就可以覆盖基本的生活所需,超级市场不断延伸货架的目的是,销售出顾客价格敏感性低的商品。于 是超级市场的策略是,以极低的毛利率,或者负毛利率销售诸如大瓶装可乐、散装大米,之后希望你“顺便”可以带走一块巧克力,或者一瓶红酒。当然,无论超级 市场的规模有多大,都不如网上电商平台可以提供的商品多。
这一商业模式在过去十年非常成功,许多不是生活在中心城市的消费者,现在也能方便地购买到多样化的商品,从带有文化印记的圆领衫,一直到一些让人脸红的成年人使用的用品。
消费成为一种从一线城市逐级向下渗透的文化,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再到三四线城市,然后到五线城市也就是县城,我们也终于有了消费的一代。
现在,人们开始畅谈农村电商
那么如果说,农村电商仅仅是把商品卖给居住在农村的顾客,那么之前已经做到了。无非,之前的顾客收入相对高一些,现在从电商企业增长的角度考量,收入低一些的顾客也需要重视。
显然这个阶段,互联网应该承担更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农民赚钱。当然开一个店铺,然后希望特定人群愿意为差异性的商品支付溢价,这在之前的电商环境里不乏成功案例,但是对农村电商来说,农产品是大宗商品,个别案例没有代表意义。
农村电商的方向应该是,改善现有的流通,不一定是取消流通环节,但是要使得流通过程变得透明和富于效率。
三十年前,一个普通城市居民每天消费的蔬菜,多半由不超过20公里的农民来提供。今天可能来自于2000公里以外,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已经工业化,但是流通依然依赖于传统的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领域必将掀起一场变革。
今天众多的传统电商企业在农村通过刷墙等方式做品牌渗透,接下来,地面铺点又会是热点,但本质是一种传统的企业运作方式,最终依据的是成本收益原则,所有投资的钱,都希望从农村顾客消费中赚回。他们以前是创新者,现在不是了。
农村电商的方向应该是让农民赚钱,将会有新的企业来引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