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又名兰花菇、苞脚菇起源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中,300年前我国已开始人工种植,在20世纪约30年代由华侨传入世界各国,是一种主要的热带亚热带菇类,是世界上第三大种植食用菌,我国草菇产量居世界之首,重要分布于华南地区。 草菇养分充溢,味道鲜美。每100g鲜菇含207.7mg维生素C,2.6g糖分,2.68g粗蛋白,2.24g脂肪,0.91g灰分。草菇蛋白质含18种氨基酸,其中必须氨基酸占40.47~44.47%。此外,还含有磷、钾、钙等多种矿质元素。
草菇因往往成长在潮湿腐烂的稻草中而得名,多产于两广、福建、江西、台湾。肥大、肉厚、柄短、爽滑,味道极美,故有“兰花菇”、“美味包脚菇”之称。 夏闲棚室草菇生产技术
一、种植季节
草菇是高温型食用菌,在成长发育中对温度的要求相当敏感,为了使草菇在播种后能正常发菌出菇,种植季节应选在日平均温度稳定在23摄氏度以上时进行。实践证明,鲁南地区在6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种植较适宜,这样既有利于菌丝的成长和子实体的发育,也不耽误秋天冬茬蔬菜的生产。
二、菌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菌株能显著提升产量和质量。通过几个菌种的试验比较,选择了V23、V238两个品类,它们属于高温型恒温结实菇类,菌丝的成长适宜温度为32-35摄氏度,子实体成长适温为28-30摄氏度。
三、建堆发酵
种植料为麦秸或麦糠、石灰。选用的种植料要新鲜、干燥、无霉变,生产前曝晒2-3天,若是新收获的麦草必需彻底干燥,否则易烂料而失利。按每100公斤麦秸或麦糠加10公斤石灰的比例一层麦草一层石灰层层交替在水池中铺好,铺满水池后,用重物将草压住,将水池灌满水,此时,池中溶液的pH值为14左右。麦草浸泡24-48小时后,捞出后沥去明水,喷洒占麦草干料总量的0.1%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0.1%的80%敌敌畏乳油水溶液,将上述处理好的麦草捞出堆成底宽2.0m,高1.5m,四周成梯形的料堆,上覆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发酵3-5天,其间翻堆3-4次,堆内温度坚持在65摄氏度以上。翻堆时,把底部和四周的料翻到中央,中央的料翻到外围。发酵后要检查发酵麦草的质量。发酵好的麦草,其质量标准是:质地柔软,一拉即断,麦面脱蜡,手握有弹性感,金黄色,有麦草香味,有少量白色菌丝,手握堆料能挤出少量水滴,含水量65%-70%左右,pH9左右。
四、种植措施
1.菇棚消毒:消除棚室内前茬秸秆,深翻曝晒土壤后,疏松土层,整平地表,一次性灌足底水,同时喷洒5%甲醛及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
2.铺料播种:在棚室内挖畦,畦为南北向,宽1m,长度视棚宽而定,畦深8-10m,畦间距50cm。挖畦的土暂放在畦埂上,菇床内喷0.2%敌敌畏、0.1%多菌灵灭菌杀虫。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在畦内铺成波浪形,先在畦内铺上20cm厚的培养料,然后匀称撒播第一层菌种,在铺第二层料时,开始起垄,料垄厚15-20cm,垄沟料厚10cm,以加强出菇面积提升产量,再撒第二层菌种。两次菌种用量分别占总菌种量的30%-40%和60%-70%。菌种用量占培养料干料重的5%-10%。菌种播好后,在料面上再覆盖一层略能盖好菌种的薄草,用干净木板将麦草垄压实,产生四周低中央凸的龟背状,然后将畦埂的土覆盖在料垄上,厚度1-2cm,盖上地膜即可。
3.温度抑制:播后3-4天以保温为主,早先随料温升高,要揭膜降温,使温度抑制在35-38摄氏度,气温抑制在30-32摄氏度为宜,子实体产生与菇体发育时料温坚持30-35摄氏度,气温坚持在28-32摄氏度。
4.湿度抑制:播后3-4天菌丝基本发满,揭去地膜,空气相对湿度坚持在85%-90%,湿度不足时可喷1次2%石灰水,其对策是喷头向上,使雾滴自然下落,喷水温度要与棚温一致或略高,出菇期的空气相对湿度提升到90%-95%。
5.通风:菌丝成长期每天晌午通风15-20分钟,子实体成长期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
6.光芒:棚上要覆盖草苫,光芒宜用散射光,忌日光直射。
五、采收
一般状况下,草菇从播种到显蕾为5天,到采收为10天,三潮菇采收结束需30天左右。采收过晚,子实体开苞失去商品性;过早影响产量。生产上一般在草菇由基部较宽、顶部稍尖的宝塔形变成卵形,菇体饱满光滑,手捏略感变松,颜色由深变浅,包膜未破裂,菌盖、菌柄没有伸出时采收最好。出菇期通常每天早、中、晚各采收1次。因草菇是丛生状,并且子实体大小不等,所以采收时.要用长把小刀,右手拿刀,左手按住子实体,将小刀从基部旋转一下即可采下,这样,不影响周围菇蕾的成长。
编号:2004~6~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