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石楠(学名:Photiniaxfraseri)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为常绿小乔木,株高4~6米,叶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披针形,春天新叶红艳,夏天转绿,秋、冬、春三季展现红色,霜重色逾浓,低温色更佳。做行道树,其杆立如火把;做绿篱,其状卧如火龙;修剪造景,形状可千姿百态,景观成效美丽。 红叶石楠因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而得名。常见的有红罗宾和红唇两个品类,其中红罗宾的叶色明艳夺目,观赏性更佳。春秋两季,红叶石楠的新梢和嫩叶火红,色彩艳丽耐久,极具生机。在夏天高温时节,叶子转为亮绿色,给人清新凉爽之感觉。红叶石楠因其鲜红色的新梢和嫩叶而得名,其种植变异许多。
一、红叶石楠的常见品系
石楠属(Photinia)植物为常绿或落叶的小乔木或灌木,约有60种,重要产于亚洲东南部、东部和北美洲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目前我国花木界常见的红叶石楠有两个品系,一是‘红罗宾石楠’(‘RedRobin’),另一种为光叶石楠‘鲁宾斯’(‘Rubens’)。
‘红罗宾石楠’由我国产的石楠(Ph.serrulata)与光叶石楠(Ph.glabra)杂交而成,光叶石楠‘鲁宾斯’则由日本园艺家育成。对于‘红罗宾石楠’与光叶石楠‘鲁宾斯’的不一样点,请见‘鲁宾斯’和‘红罗宾石楠’对比表。
‘红罗宾石楠’的叶子较大(10至20厘米),且叶子表面的角质层较厚,所以看起来特别光明。其株型较高大,一般可达5米,为灌木或小乔木。耐最低温度为-12摄氏度,适合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栽植。而‘鲁宾斯’的叶子相对较小,一般为9厘米左右。叶子表面的角质层较薄,外观叶子的光明程度不如‘红罗宾石楠’。但其株型较小,一般高3米左右。其耐寒能力最低可达-18摄氏度,适合在黄河流域以南的地区栽植。
二、红叶石楠的栽植
红叶石楠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成长较为快速,小苗时期的年成长量达80至100厘米。红叶石楠养殖措施多采用无性养殖,即扦插养殖。扦插时,选择半木质化的嫩枝,剪成3至4厘米的插穗,每个插穗上务必带有一个芽和一片叶。为了防止插穗内水分散失过快,可将叶子剪去一半,并用生根粉处理。苗床或穴盘的基质要保湿、保温、通气,选择已用甲醛消过毒的泥炭土与细沙,按1∶1的比例充分混在一起。在北方如温度太低,可将苗床置于温暖处或从底部加温,一般坚持温度在22摄氏度至28摄氏度为宜。插穗在苗床或苗盘中50至60天即可生根,这时再换一次苗床的基质,以疏松、透气、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为好。
在温室内栽植时,成长期每半月浇一次复合肥,氮∶磷∶钾=20∶9∶9。同时配合叶面喷肥,以促使植株的成长,增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如利用进口草炭土作为基质,可使苗木成长加倍快速,叶色更明艳,补充的肥量也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