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果属山榄科热带常绿灌木,原产于西非、加纳、刚果一带。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到西非访问时,加纳共和国把神秘果作为国礼送给周总理。总理回国后,将这稀有的奇异果转交给国家科学院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种植,终于在海南热带作物研究所试种成功。后又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栽培成功。
神秘果为终年常绿灌木,极少落叶,株高1.5-4.5m,枝条较多,叶片稠密,树呈馒头形,成长缓慢,盆栽4年生的树高可达60-80cm,树形略呈尖塔型。其枝叶属低位萌发,侧枝萌发力强,茎枝褐色,枝绿梢红,独具特色;叶片较小,互生,分枝矮,丛生;花小、白色、腑生;花期2-5月;盛果期为3、6、10月。其性喜高温多湿,成长适温为20摄氏度-30摄氏度,田间栽培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值为4.5-5.8的酸性砂质土壤最好。
其养殖有效种子、插条发、空中压条等对策,以插种为主,亦可采用点播、撒播或条播,种子随采、随播,不可曝晒或久存,种子入土2cm左右,发芽率可达100%,当幼苗长到5cm有4-5片叶时,可进行移植。苗期要增加肥水管理和恰当荫蔽。它成长缓慢,一般成长3-4年才开花结果,采用无性养殖可矮化树形,提前1-2年结果和提升观赏价值。
神秘果适于密植,植距1.5×2.5m,宜选择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低洼地或平缓坡地栽培,神秘果要求温湿条件较高,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潮湿地区成长,但要有一定耐旱、耐寒能力,在冬天最低气温3摄氏度-5摄氏度时,会对幼枝和叶出现冷害,8摄氏度-10摄氏度可安全过冬。
神秘果的重要虫害有圆形盾蚧、吹绵蚧、绿蝽象等,较集中在花期危害,应在花蕾产生时准时防治和治疗。
神秘果果实呈椭圆形,红色,长不过2cm,宽1.2cm,成熟时果实鲜红,果肉白色多汁。它以蚂蚁等昆虫传授花粉为主。神秘果表面上看去没什么神秘,但吃果后味觉由原本酸的、苦的、辣的都变甜了。它含有变味蛋白酶(又称神秘果素),对人的舌头味蕾细胞膜出现作用,改变人的味觉。它能够鲜食,也能够制成酸性食品的助食剂或变味剂。如消费者为摄取柠檬中含有充盈之维生素C,食用1粒神秘果,就可把酸柠檬变成甜柠檬,食后甜度味觉留存在口腔内可达30分钟。怕吃苦药的人,亦可先尝1粒神秘果后再服药,就不怕味道难受而不敢吃药了。所以,神秘果亦被称为“味蕾魔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