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丰都县高家镇汶溪村草莓栽培基地看到,已经开花结果的草莓不但被棚室薄膜覆盖,而且厢面上也覆盖了一层黑色地膜,看上去整整齐齐,长势良好。
“棚室地膜双覆盖,不仅能够保证草莓正常越冬。还可有用下降棚内湿度,控制杂草成长。”草莓基地负责人胡三中介绍说。
几年前,看好草莓行情的老胡,栽培起50多亩棚室草莓,由于冬管技术到位,棚室草莓开花多、坐果率高,亩产可达1400千克左右,采摘期也从1月中下旬一向延续到五六月份。
他告诉笔者,其搭建的棚室为东西向,棚长55米左右,宽7.5米,棚顶最高2.5米。每年9月上中旬草莓苗就要移栽到地里,此时室外温度一般在30摄氏度左右,可露地让其成长一段时间。
“到了10月中旬后,随着气温逐渐走低,特别是夜间温差较大,此时就要扣棚升温。扣棚最迟不能推迟到11月中旬,否则夜间的霜露有可能冻坏植株。”老胡说。
在扣棚一周后,还要在厢面上覆盖一层黑色地膜。此时,草莓已陆续进入萌芽期,棚室管理也由此拉开帷幕。白天,棚内适宜温度为20-30摄氏度,若天晴太高,则要打开棚室两段的门让其通风透气。相反,草莓对夜间的温度要求不高,一般在80-10摄氏度之间较好,寒冷的霜露从两段的门洞里流入,正好下降了棚内温度。
笔者看到,老胡的草莓棚室属于联体搭建,棚与棚之间相通,拱形与拱形之间的薄膜连接处密封完好,降雨时雨水可从连接处两段排解。同时,他告诉笔者棚内也摆放有多个温度计,这是为了便于随时观察棚内温度,一旦发现异常状况便立马采取相应办法。
“草莓属喜光植物,由于冬天昼短夜长,加上天气总是阴沉沉的,日光稀少。针对光照时间短和光照强度不足,我还经常清扫棚室膜上的灰尘加强透光度,同时经过在棚内安装电灯来加强光照时间,促使草莓及早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