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万年青属,天南星科,约30种,分布于热带美洲,我国引入种植的有花叶万年青D. picta (Lodd. )Schott 等4种,见于台湾、福建和广东,供观赏。矮小亚灌木;茎轴木质,常粗厚,直立或下部伏地;叶长椭圆形或卵形,全缘,常有斑点,叶柄有长鞘;花序柄由叶柄鞘内抽出,短于叶柄;佛焰苞长椭圆形,宿存,下部包旋把雌花包藏;肉穗花序直立,约与佛焰苞等长;雌花一些背部常与佛焰苞管部合生,雌花阔别;雄花多而密;雌雄花之间裸秃或具少数不育雄花;花单性,无花被;雄花具雄蕊4-5,合生成一体;不育雄花有退化雄蕊4-5;雌花具4-5枚退化雄蕊;雌蕊无柄;子房2-3室;胚珠每室1枚,柱头2-3裂。
万年青炭疽病
症状:多沿叶缘产生初为黄色小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圆形、长形至不规则形较低大病斑,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有红褐色边缘,有轮纹。严重时病斑相连呈一片干枯,后期病斑生有小黑点。
病原:Colletotrichum mouteartinii var.rhodeae Trav. 为万年青炭疽刺盘孢菌。
传染渠道:(1)病菌以菌丝体和拟菌核(发育不成熟的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遗落土壤里越冬。
(2)翌春环境条件适宜,越冬后的菌丝体和拟菌核发育成分生孢子盘,出现大量分生孢子,为当年供给初次感染病源。
(3)寄主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盘,并形成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和灌溉水的反溅,导致再侵害。
发病条件:
(1)一般气温22~240c,相对湿度95%以上发病最重。
(2)土壤粘重偏酸,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光照不足,通风排湿不准时,均可诱发此病。
防治和治疗办法:
1.增加种植管理 选择通透性良好的砂壤土,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随时清除种植地的病株残体,减少病源。
2.放风排湿,控温防病 塑料棚、温室种植时,上午温度抑制在30~330c,下午和晚上恰当放风,把湿度降至70%以下,或地表铺草、麦秸吸取潮气,抑制病害形成。
3.药剂防治和治疗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再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20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喷雾,7~10天资喷泉雾一次,间断2~3次。喷药时混入施宝或植宝素7500倍液,可有药肥兼收之效。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