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Flower ['flauə];复数:Flowers),是用来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具有繁育功能的变态短枝,有很多种类。 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成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出现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锈病是花卉上常见病害,特别是对玫瑰、蔷薇、菊花、月季、杜鹃、萱草等危害较重,严重影响成长和发育,下降观赏价值。
症状:锈病能危害花卉的叶子、叶柄和芽。通常症状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危害叶子及花茎。开始在叶子及花茎上发生泡状斑点(病菌和夏孢子堆)。初被表皮覆盖,后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状的夏孢子。有时许多孢子堆合并成一片,表皮翻卷,叶面上铺着一层黄褐色粉状夏孢子。在夏孢子堆周围失绿而呈淡黄色,严重时整个叶子变黄,甚至酿成全株叶子枯死,花梗变为红褐色,花蕾干瘪或凋谢脱落。另一种重要危害叶部,也危害茎部。开始在叶上形成淡黄色小斑点,后变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状,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后期在叶子和叶柄及茎上,长出深褐色或黑褐色椭圆形肿斑,破裂后露出栗褐色粉状物。严重时可酿成全株叶子枯死,在菊花等花卉上形成较重。还有一种是次春病菌从嫩茎及叶基背面叶脉侵入植株,5月叶面上产生橙黄色夏孢子堆,后形成黑褐色冬孢子堆,严重时叶子所有受害,叶背布满一层黄粉,叶子焦枯,提早脱落,严重影响成长和发育,多形成在玫瑰、蔷薇等花卉上。
病原及产生特性:锈病病原菌有玫瑰多胞锈菌、玫瑰短尖多胞锈菌、蔷薇多胞锈菌、漫山多胞锈菌、刺玫蔷薇多胞锈菌、菊栖锈菌、萱草柄锈菌。病菌以冬孢子堆和菌丝在寄主植物病残体上越冬,多形成于5-9月,平均温度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85%左右更利于其形成与蔓延。病菌遇夏天高温、高湿,夏孢子易死亡;冬天温度太低,冬孢子也易死亡,所以冬天较长又较寒冷,夏天温度较高,病害不严重,如四季温暖多雨或多雾年份危害则重。如种植管理差、栽种过密,通风透气不好,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板结,土质粘重,施氮过量或缺肥及土质瘦薄等状况利于发病。反之,种植管理得当,成长健壮的花卉,发病则轻。寄主品类抗病力差异较大。
防治和治疗办法:①选用抗病品类。②增加种植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土壤湿度大,要准时排水;温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下降湿度。③小心清洁卫生,发现发病叶片和病枝准时剪除,集中烧毁。④药剂防治和治疗:发芽前喷波美3-4度石硫合剂。成长季节喷洒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敌锈钠250-300倍液,或10%波尔多液,或50%疫霉净500倍液喷雾,成效不错,还可用福美双、可湿性硫等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