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制作灵芝菌种应注意的事项

时间 : 07-23 投稿人 : 涟漪 点击 :

制作灵芝菌种菌种质量的好坏与灵芝的产量、质量有着极大的关系,优劣不同的菌种,其产量可相差30%-40%,子实体大小可相差一倍。 品种的种性与制种技术决定着灵芝菌种质量的好坏。种性决定于所用菌种的遗传性。不同菌株在相同的制种技术及培养条件下,其产量质量也会有很大差别的。种性决定后,菌种培养的好坏取决于制种技术。

制作灵芝菌种应注意的事项 | 菌菇种植

菌种分离方法与分离部位

灵芝菌种分离有菌木分离、组织分离、孢子分离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可以获得灵芝菌种。菌木分离时,因菌丝生命力强弱难以测出,使所分离的菌种好坏难以掌握。孢子粉离时,因灵芝孢子具有4种性别,可产生多种方式配对而成的双核菌丝,由这些双核菌丝形成的子实体,其产量、质量、性状会很大的差异,必须经过选种才可应用。而组织分离时,肉眼能够观察到子实体的长长性状,可随意选取取优良的种芝;同时组织分离的菌种性状稳定。因此,生产上宜用这种方法获取菌种。

灵芝子实体的不同成熟阶段及子实体的不同部位上,其细胞大小,内含物(原生质、细胞器)多少及分化程度是不同的。幼小的子实体和长大的子实体,其细胞数量相差很小,而细胞大小相差很大,成熟子实体的细胞明显大于幼小子实体的细胞。子实体长孢子前,细胞大,其细非金属器、原生质含量也多。这种细胞萌发的菌丝生命力强,种性也好。灵芝菌丝和子实体很容易纤维化,纤维化的细非金属空腔很大,细胞质、细胞器含量比幼嫩子实体细胞还少。所以,灵芝组织分离时,应选菌蕾大,刚开始开片,子实体刚出现橘黄(开始纤维化)时分离。分离部位应选在菌柄基部和菌盖边缘之间的中间部位,即选取在中部菌管的止方而不是选取在菌柄和菌盖交叉的位置。

组织分离时所用割刀必须锋利,一刀割下就应把其分开,切忌反复用用力撕拉,伤害组织。接种针火焰灭菌后要冷却后方可使用。接种块大小为0.3厘米左右,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搞好菌种扩大繁殖

灵芝菌丝暴露在空气中,尤其是在温度偏高或偏低的条件下,表面菌丝很容易纤维化。纤维化的菌丝细胞内含物少,空腔多,生命力弱,扩大分离接种后生长慢。多次用纤维化的菌丝分离、繁殖菌种,菌种会逐渐退化。所以,灵芝菌种除第一次组分离采用斜面试管培养外,以后的扩大繁殖都应用瓶装的木屑(棉籽壳)加玉米粉(米糠)的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培养繁殖。用这种方式繁殖的菌种其菌丝在培养基内部,菌丝不会纤维化。同时,纤维素、术质素是一种迟效性培养基,菌龄即使较长(不超过两个月)也不会造成营养饥饿。

培育健壮菌种

要求每次分离、繁殖都不使菌种受到不利的损害,使之保持优良的菌种性状和旺盛的生长势。具体应做到:培养温度不要过高或过低,高温不超过30℃,低温不低于20℃;培养基配制要适宜菌种生长,含水量用手紧握时手指间稍有水迹即可; 使用菌龄不超过两个月;接种过程中防止机械伤、烫伤;分离、 扩大时,应弃去表面菌丝。

挑选无病毒菌株

灵芝菌种常会从母体组织中带来病毒,也可在分离繁殖 时被病毒感染。菌种感染病毒后初期不容易扩展,也不容易表现出来,常常呈潜伏状态;不过一旦菌丝生命力下降,病状就 容易表现出来,结果灵芝不能长大,对产量会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必须认真挑选无病毒菌种。

病毒是在动植物寄主细胞内繁殖的,当寄主的细胞死亡后病毒就释放出来又进入新的细胞中去,因此,病毒很难用药来杀死。目前,防治病毒病的方法,对高等动物来说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由体内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将 病毒杀死;但植物和真菌没有免疫系统,因此,预防灵芝病毒病只有依靠选取无病毒菌种和改变培养条件、提高灵芝生活力、增强灵芝细胞膜封闭度以阻止病毒进入健康的细胞内。

灵芝菌种是否感染病毒,可从菌种的外表特征上观察。凡感染病毒的菌种,当菌丝生命力不很旺盛时,本应整齐向前生长的前端菌丝有的会出现生长特别慢或特别纤细,形成不规则的菌丝前缘区,或者在已长有菌丝的区域出现边缘整齐的音二二菌丝空斑(实际上还是有非常纤细、生长势极弱的菌丝存芒)现象,经过一定时间后空斑上的菌丝死亡,就变成为黑褐 兰的斑块。这样的菌种就应弃去。

菌种是否带有病毒,在生长良好的菌种中往往不能表现出来。但可用玉米粉或款皮含量较低(不到15%)的培养基, 将其置于32-24℃的温度中培养,使其长出生命力弱的灵芝菌种,若有病毒就容易表现出来。凡抽试的菌种出现病毒症状,表明整批菌种都可能有病毒,最好不用。若要应用,则应逐一挑选,经鉴定确认无病毒后再以良好的培养条件培养。

防止杂菌感染

菌种感染杂菌,一般是因原种带杂,接种污染,棉塞湿或塑料袋有微孔。原种带杂常由于菌种培养过程中对杂菌检查不严密,菌种菌龄长,培养室暗、不通风、空气湿度大造成。

棉花是一种隔热性能极好的物质,难以消毒彻底,故是各种霉菌的良好培养基。开始由于棉塞干燥,杂菌抱子不能萌发、长出菌丝,但以后菌种培养过程中因呼吸散发出的水气被棉塞吸收,使棉塞中心的杂菌抱子逐渐萌发生长,时间一长杂茵茵丝就会穿透到棉塞头上,继而产生抱子并掉落到菌种表面。这种情况在培养室黑暗、通风少、湿度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所以,菌种培养时培养室要每隔1-2天通风1次,室内地面要高于室外地面50厘米以上,室内湿度不要超过65%(但也不能过分干燥,否则培养基表面会失水,造成菌丝生长不良)。菌种菌龄不超过两个月。菌龄长的菌种扩大繁殖时应敲破瓶底,从底部接起,近表面的菌种弃去不用。原种菌种封面可每隔2-3天应检查1次杂菌,有杂菌污染的应弃去不用。培养料灭菌时,瓶子上面盖一圆形弧状的塑料薄膜,防止锅盖上的水蒸气水淋到棉塞上。接种环境要清洁。灭菌到接种的问隔时间不要太长,最好是在消毒好的培养料还有余温(32-35℃)时接种,这样就可降低杂菌的感染程度。

提供适宜菌种生长的培养基与环境条件

灵芝对木质素的分解能力很强。为培育菌丝生命力强、不易衰老的菌种,最好选用硬质术屑作培养原料,如青杠标术屑等。用材质较松的木屑作培养原料时菌龄不宜太长。常用的灵芝原种培养基配方为:阔叶树术屑78% ,玉米粉10% ,麸皮 10% ,蔗糖1%,石膏粉1%。灵芝菌种培养对外界环境的要 求:无光或弱光,温度25-28℃ ,空气湿度65%左右。室内保持清洁、不阴湿,定时通风。应注意的事项

相关文章

  • 食用菌资讯 | 灵芝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食用菌资讯 | 灵芝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黔东南州天柱县竹林镇棉花村的灵芝种植基地,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的灵芝正茁壮成长。来来往往的工人将一个又一个成熟的花灵芝搬出大棚,不一会儿,田间小道已布满一排整齐的花灵芝。“灵芝产业是镇里有名的产业,当地自然条件适合灵芝生长,工人也大多是镇里的人,在家里也能达到一两万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1735 食用菌种植技术 菌类报道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松茸的简易保存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松茸的简易保存

    1.白菜叶鲜松茸包裹,覆盖,放置在阴凉,潮湿的地方,这种方法可以扩展到四天左右的保质期; 2.冰箱,冰柜,你可以保鲜一个星期左右;用冰箱将新鲜松茸冷冻,这种方法可以保存几个月的时间;食用的时候要用开水解冻,因为开水解冻后,松茸不会变稀掉;将新鲜松茸切片晒干,可以常年保存;做成盐渍松茸保存,具体方法是...

    1000 食用菌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当前北方平菇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当前北方平菇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1 软腐病 1.1 病害症状 培养料表面或菇体上长满一层白色绵毛状菌线、纤细绵软但生长速度很快、逐渐染病的菇体从菌基部开始向上蔓延淡褐色病态,菇体逐渐软腐;染病后约一周时间菇体自动倒伏,或轻轻一触即倒,如同大白菜得了软腐病,但软腐菇体无臭味;尚未软腐的菇体生长速度极慢,菌盖逐渐呈土黄色,无生机不鲜亮...

    1601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病害与病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如何高效种植香菇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如何高效种植香菇

    食用菌在我国的种植面积相当广泛,香菇作为食用菌当中的“平价”珍品自然有很多种植户也格外青睐。其实香菇作为一种菌类其蛋白质丰富但是脂肪含量低,在如今这个崇尚绿色健康饮食的时代,自然成为了餐桌宠儿。我国市场香菇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香菇属于木生菌,是需要用纤维素以及木质素和果胶质、淀粉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碳源...

    1793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天麻的加工步骤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天麻的加工步骤

    一、分级 根据天麻大小,可分成3个等级。150克以上的为一等品,75-150克的为二等品,75克以下的和挖伤的为三等品。 二、清洗泥土 将以上3个等级的天麻,分别用水冲洗干净。洗净的天麻,当天一定要加工处理。如果泡在水中过夜,加工出的天麻则为黑色,会影响药用效果和商品价值。三、剥皮 如果将天麻出口或...

    2620 菌类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蘑菇罐头生产流程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蘑菇罐头生产流程

    ①原料选择:选用菇径在20-40mm之间的未开伞的新鲜蘑菇。蘑菇在采、运输和整个加工工艺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露空时间,严格防止蘑菇与铁、铜等金属接触,避免长时间在护色液或水中浸泡。 ②护色处理:蘑菇采收后,切除带泥根柄,立即浸于清水或0.6%盐水中。采摘和运输过程中严防机械伤;采收后若不能在3...

    2340 菌类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液体菌种的培养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液体菌种的培养

    液体菌种设备最好有这几点功能:有停电防护装置和防止培养液倒流装置。 做液体菌种的几大重要环节:1.菌种制作 液体母种的制作也有较多方法,我一般就是用小木屑加其他营养料,用锥形瓶培养。此环节比固体菌种培养要更仔细一些,特别注意细菌的监测,菌种环节一定要把握好。 2.培养液的灭菌环节 此环节要严格按照操...

    2980 木耳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蘑菇白腐病简易方法要点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蘑菇白腐病简易方法要点

    一、发病症状:被害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发生褐色瘤肿,后逐渐增多,并在病菇表面形成一层白色霉。受害严重的蘑菇开始长出就呈畸形,成为一个不定形的白色团块。有些病菇的菌柄极粗,菌盖畸形,最后病菇皱缩、软化,病部常有褐色的粘液流出,具恶臭。二、防治方法:1、及时铲除病菇,将病菇及10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

    2537 菌类病虫害防治 蘑菇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野生牛肝菌的储藏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野生牛肝菌的储藏加工

    1.采后处理 (1)选菇:野外采摘的牛肝菌有时会混有杂菌、杂物,加工前要仔细精选,将不同种类的牛肝菌进行分类,分别加工,以保证加工产品的纯正。 (2)摊晾:雨天或阴天采摘的菇体含水量高,要在通风干燥处摊晾3—5小时,以降低菇体水分。采后不能及时加工的牛肝菌也应在通风处摊晾。 (3)去杂:...

    2572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滑菇的接种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滑菇的接种

    目前滑菇菌棒接种方式有二种:一种是用接种箱法,另一种是开放式接种法。接种箱法具有接种成品率高、效果稳定,受限制少,缺点是速度较慢,每人每小时接种 量为30~40袋,开放式接种法具有接种速度快,工作效率高,每人每小时接种数在60~90袋,比接种箱接种提高1~3倍,缺点是技术要求较高,否则效果 不够稳定...

    219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瘤状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瘤状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金针菇瘤状菇发生的原因金针菇菌瘤大多数在第一茬菇采收后,第二茬菇未形成时出现。形成时从栽培袋内部出现菌瘤块,逐步长大,看上去小的如蚕豆,大的如鸡蛋。仔细观察发现:菌瘤表面呈细小根瘤状颗粒,每个颗粒表面光滑,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有单独一块,也有几块连在一起。前期较硬,后期一般在18℃以上时开始慢慢腐...

    742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瘤状菇发生的原因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瘤状菇发生的原因

    金针菇瘤状菇发生的原因金针菇菌瘤大多数在第一茬菇采收后,第二茬菇未形成时出现。形成时从栽培袋内部出现菌瘤块,逐步长大,看上去小的如蚕豆,大的如鸡蛋。仔细观察发现:菌瘤表面呈细小根瘤状颗粒,每个颗粒表面光滑,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有单独一块,也有几块连在一起。前期较硬,后期一般在18℃以上时开始慢慢腐...

    1659 食用菌杀虫药有哪些 菌类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滑菇罐头加工工艺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滑菇罐头加工工艺

    (1)原料的验收和漂洗:罐藏用滑菇应选用未开伞、菌盖直径为1.5~3厘米的幼嫩菇,削去菇根,留l厘米左右菌柄,在清水中漂洗去除杂质。(2)预煮:将漂洗干净的滑菇在沸水中煮沸3分左右,煮透为度,捞出于冷水中冷却。预煮时菇与水之比为2:1。(3)装罐、加汤汁:预煮好的菇体沥去水分后进行装罐,并加入浓度为...

    559 蘑菇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日引1号杏鲍菇液体制种条件研究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日引1号杏鲍菇液体制种条件研究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杏鲍菇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肉厚,开伞比较慢,柄组织细密结实,雪白粗壮,孢子少,保鲜期长,质地脆嫩、风味独特,有特殊的杏仁香味和鲍鱼口感,素有“平菇王”、“干贝菇”、“草原上的牛肝菌”之称,其栽培条件苛刻,适于工厂化栽培。日引1号系漳州市农业...

    989 菌类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黑木耳畸形的原因和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黑木耳畸形的原因和防治

    一、拳状耳病状 原基不分化、耳片不生长,球状原基逐渐增大,也称拳耳、球形耳、栽培上称不开片。病因 1.出耳时通风;2.光线不足;3.温差小,划口过深过大;4.分化期温度过低。防治措施 划口规范标准;耳床不要过深,草帘不要过厚;分化期加强早晚通风,让太阳斜射光线照射刺激促进分化;合理安排生产季节,早春...

    429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