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别名水梨子、鸽子树,为珙桐科珙桐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珍稀、古老的孑遗植物,它已被列为国家一级珍稀呵护树种。珙桐树高达15—25米,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盛花时好像满树群鸽栖息,被世界上誉为“中国鸽子树”,有和平的象征意义。为世界出名的珍贵观赏树。因此,开展该树种的种子育苗技术的探讨研究,扩展其种群数量,为林木种质资源的呵护和园林景观使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主要的意义。
一、种子处理
珙桐种子果核厚硬,种子发芽困难,未经处理的种子播后第二年约有30%的种子发芽出土,苗床须妥善保管2—3年,为了促使种子早发芽,我们采取了尿浸法,即将成熟的果实倒入有盖的粪便桶,桶中注满新鲜人尿,全面淹没果实,经5—7周左右,果肉及果核壳所有腐烂,果硬壳软化后再倒入竹筐内,用清水洗净后即可播种。
二、圃地选择
应选择地势高、崎岖、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并且具备灌溉设施和遮阳设施的地块作为苗圃地。
三、整地及土壤消毒
圃地封冻前深耕30厘米以上,解冻后再浅耕15—20厘米,封冻前深耕时,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500—3000kg,解冻后浅耕时每亩施入三元复合肥 80—100千克。为避免苗期立枯病的形成和地下害虫的为害,结合浅耕每亩撒施敌克松5kg,呋喃丹4kg。要求床面宽1米、长15米(床面中央高,两边稍低,便于排灌水)。
四、播种
在河南的播种时间以每年3月上旬为宜。采用开沟点播法。行距50厘米,株距10—15厘米,播种前在苗床开沟深8—12厘米,宽5—8厘米。开沟后用水先洇沟,渗水后播种,播种后用细土覆盖,盖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3倍为宜。然后覆盖地膜,以坚持土壤水分和加强床面温度,促使发芽。一般播种后60天左右出苗率在95%以上。
五、出苗后管理
1、适宜的土壤商情。播种后要随时观察出苗状况和合理的土壤商情(若土壤商情不足时,准时在床间沟内小水灌溉,杜绝大水漫灌)。因为种子破壳萌芽到未形成真叶前土壤不宜过湿,刚出土的新苗若长时间在阴湿环境中,根、茎、叶易腐烂,此时小苗死亡率高。如遇长时间阴雨天气,要准时做好排水防涝。
2、撤膜。小苗出土时,于每天上午10点以前将出土小苗上方的地膜进行破膜,利于小苗顺利的正常成长(若不准时破膜,温度高时易烧毁幼芽,影响出苗率)。当小苗破膜后用土块将小苗四周的地膜压紧,以避免风大损坏幼芽。日平均气温达25摄氏度时撤掉地膜。
3、遮阳。小苗出土后,对强光抵抗力较弱,应准时用木棒、竹片和铁丝撘架,盖上遮阳网,遮阳网离地表高度2米,遮阳率为50%,待苗长出5—7片真叶后,拆除遮阳网。
4、灌水施肥。珙桐小苗长出真叶后,要经常检查土壤商情,坚持苗床湿润,当土壤含水量不足时,要准时灌水,以灌透土壤为度。浇水和追肥可结合进行,一般于6—7月每亩可追施复合肥10kg。间隔半月后追施第二次。
5、松土锄草。小苗期增加中耕锄草,苗木稍大时结合松土进行锄草。雨后和灌水后应准时松土,以免土壤板结。锄草要做到“除早、除少、除了”的原则。
6、病虫害防治和治疗。珙桐易受黄刺蛾、叶螨的为害,可喷洒90%晶体敌百虫0.05%药液加1.8%的齐螨素0.02%药液防治和治疗。幼芽期易产生立枯病,可喷洒0.167%多菌灵预防,每半月一次,间断喷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