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朴素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种植历史。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清纯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亲信,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徐徐秋风将兰苑中的兰蕙吹得绿浪翻滚,摇曳多姿的翠叶在散射光下烁烁生辉,一批批红绿相间的花苞应常常生。广大爱兰者经历春夏的繁忙和艰苦,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年年如此,乐而忘忧。这就是兰人们修身养性.寄予期望的现实写照。
秋分转瞬来临,分盆的季节开始了。古兰家们认为:春分墨建,秋分春蕙。这是历史性的总结。一般正常状况下的秋分换盆,能使兰蕙得以根据规律较好地成长,所 谓分长有序,应常常得。秋分的前十天后十天是最佳分盆时间,鉴于今年的地球热效应,秋老虎肆虐,在秋分后二十天内分盆也是情理之中了.
一、科学分盆。
分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兰蕙的成活和成长,不可掉以轻心。在分盆前五至七天应施一次离母肥,以利分盆后的兰蕙元气充沛,加速恢复成长。分盆时 的盆内要稍干部分,以防伤至新根和兰芽.花苞。在操作过程中切忌生拉硬拽,需用手掌轻敲盆壁两侧,以便盆泥(兰石)脱壳。
二.、清理消毒。
兰蕙下盆早先,慢慢抖掉兰根周围的植料;用消过毒的兰剪清理残根败叶;将兰蕙分成三到五苗一丛;在自来水中冲洗干净。放于1:800倍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消毒液里浸泡半小时。在清水中漂洗一下。放于阴凉通风处凉干一至两小时,待兰根微白后,把木炭灰或硫磺粉涂以兰蕙的切口处,以防侵害。
三、上盆手法。
兰于盆中,好像人住房间,考究安逸怡兰。按照苗的多少,选择盆具的大小.款式,不应大苗小盆,尤忌幼苗大盆;直桶盆可将兰蕙放于盆中央,爷代草稍稍依靠边为宜,兰根直立进盆;敞口盆要将长兰根转圈于盆壁,以使兰苗稳住根基。植料放好后轻摇兰盆,使兰根与植料稍有接触度。
四、分后管理。
兰蕙分盆后头水什么时候浇最好,历来说法不一。我以为要按照实际状况而定,如植料有些湿度,那就缓苗三四天,然后再浇头水更有利于兰蕙切口的恢复,免去烂芽的后顾之忧。新栽兰蕙同样不需要喷水,以保顺利过度。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下需要七到十天的休养生息期,再上兰架转入正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