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核桃采收不宜过早

时间 : 11-19 投稿人 : 雅馨 点击 :

核桃采收不宜过早

核桃采收不宜过早

核桃产量主要取决于核桃坚果体积的大小及单果重量。核桃到接近成熟期时,果实的个头大小基本上已定形。不同采收期的核桃坚果的纵径、横径、棱径的平均值,无明显差异。但是,采收早的核桃,核桃内部干物质的积累,却仍在增加。

调查资料表明,此时核桃在树上每天平均单粒重增加0.07克,而且在一定期限内采收越晚,增重量越大。在落果前每推迟10天采收,产量可增加10%。在采收前的单果重,8月25日前迅速增长,产量的增长主要在8月25日以前。由此可知,早收核桃必然减产。

核桃越接近成熟,果实越饱满,核仁重量在增加,出仁率也逐渐提高。核桃单粒重的增加,主要是核桃仁的增重。适当推迟采收的核桃,核桃仁的重量明显增加,平均每天可增重18%。试验表明:核桃仁重量,随采收期推迟而急剧增加,且增幅高于出仁率、饱满度等的增幅。

核桃采收不宜过早

在8月25日以前,每迟采一周,核桃仁重提高13%以上。北京市林研所曾试验得知,核桃早采半个月,出仁率和出油率,下降5%~10%。采收期由8月28日推迟到9月19日,核桃仁含油量可提高80%。在陕西产核桃的重点区商洛,群众的经验是,于8月25日前采收,核仁瘦小且常有空粒或半仁,达不到商品要求。

核桃采收迟早,影响核桃品质。早采的,核桃仁成褐色或深揭色,味淡,极涩。8月25日~9月1日采收,核桃仁色黄褐或浅褐,味道变香,微涩;9月1日以后采收,核桃仁为白黄色,味道油香且酥脆。采收晚的核桃,成熟度高,青皮自然开裂,去掉青皮容易,去皮后果面洁净好看,容易出售。

在陕西,大部分核桃产区群众,由于怕快成熟第核桃丢失,或怕核桃采收晚了影响他们种麦,或为了核桃早上市卖高价,核桃采收一般偏早,有处暑打核桃的习惯,较适宜核桃采收期提前了10~15天。核桃抢早上市虽然能卖高价,多卖了一些钱,但是生产的核桃总产量却减少很多。

在川道、河谷、丘陵、中低山区,以9月上旬采收为佳,高山区以9月上中旬为好。核桃在白露节前后成熟,适当推迟几天采收为宜,能够分期分批采收最好。

上一篇:芝麻油简介 下一篇:什么人不能吃瓜子

相关文章

  • 薄皮核桃冬季防寒
    薄皮核桃冬季防寒

    一、3年生以下树采取涂聚乙烯醇的办法。聚乙烯醇∶水=1∶15~20的比例进行熬制,方法是首先用锅将水烧到50℃左右,然后加入聚乙烯醇,再用文火熬20~30分钟后即可,待温后均匀涂刷树木主干和分枝。二、3年生以上树采取涂白的方法防寒,配方为:生石灰6份、水18份、石硫合剂原液1份、食盐1份、食用油0....

    1795 核桃 农产品加工 核桃生产加工
  • 泸州晚熟桂圆上市受欢迎
    泸州晚熟桂圆上市受欢迎

    近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江阳等种植的晚熟桂圆成熟上市,各地“桂”客纷纷前往采摘、品尝和购买。泸州桂圆以肉厚鲜嫩、色泽晶莹、果汁香甜、风味隽美而享有盛誉,入选农业部2006年至2015年《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近年来,泸州市...

    825 桂圆 农产品简介 桂圆市场分析
  • 美味瓜子的制作技术
    美味瓜子的制作技术

    美味瓜子的制作技术一、奶油瓜子的制作:原料:西瓜子500克,食盐35克、糖精、香草香精各适量。制法:将糖精溶解于盐水中,西瓜子用清水清洗、控干,倒入炒锅,用文火炒到爆响时,倒入糖精盐水,继续用文火炒熟,出锅后喷上香草香精即可。二、话梅瓜子的制作:原料:大粒西瓜子500克,酸梅汁50克,食醋、糖精少许...

    1666 瓜子 农产品介绍 瓜子生产加工
  • 研发无矾粉条 抢占市场先机
    研发无矾粉条 抢占市场先机

    几个年轻人展示无矾粉条。一个金融高级白领,一个外企管理人员,一个阿坝师范的教师,一个手机连锁店店长,一个华西医科大学在读博士后,5个来自不同领域的年轻人组成了创业团队,来到四川宜宾市高县复兴镇治安村的大山里,打造绿色食品——无矾粉条。7月25日,记者采访了这个创业组合。选项目...

    2817 粉条 农产品介绍 粉条生产加工
  • 马铃薯粉条加工技术
    马铃薯粉条加工技术

    1、工艺流程:选料提粉→配料打芡→加矾和面→沸水漏条→冷浴晾条→打捆包装。2、制作要点:选料提粉:选择淀粉含量高,收获后30天以内的马铃薯作原料。剔除冻、烂、腐块和杂质,用水反复冲洗干净,粉碎、打浆、发酵、过滤、过滤淀粉、成型。3、配料打芡:按含水量...

    2363 粉条 农产品加工 粉条生产加工
  • 植物油
    植物油

    植物油植物油种类: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香油、葵花籽油、棕榈油、油菜籽油、玉米油、橄榄油等。植物油植物油特征:花生油油色淡黄,细闻有花生味,油沫微呈白色。菜籽油稍带绿色,口尝香中带点辣味,油沫发黄。大豆油油色深黄,豆腥味较大,口尝有涩味,油沫发白。棉籽油油色暗黄,口尝没有味,油沫发黄。香油...

    1334 农产品科普 植物油 植物油行业资讯
  • 鹌鹑蛋红烧肉
    鹌鹑蛋红烧肉

    鹌鹑蛋红烧肉 做法主料:五花肉、鹌鹑蛋辅料:葱、姜、蒜、八角、桂皮、香叶、草果鹌鹑蛋红烧肉调料:老抽、花生油、食盐、料酒、鸡精做法:1、准备好一块五花肉,加花椒,姜片煮10多分钟,捞出切块。2、准备好葱姜蒜、八角、桂皮、香叶、草果材料。3、接下来是炒糖色,冰糖放进油锅进行翻炒,要用小火,用锅铲一直不...

    862 农产品简介 鹌鹑蛋 鹌鹑蛋综合
  • “80后”高管夫妇辞职回乡卖粉条
    “80后”高管夫妇辞职回乡卖粉条

    7月20日,宜宾市高县复兴镇治安村,顶古山粉条厂老板胡志立和妻子崔秀荣正将500斤粉条从仓库搬上面包车,“今天,要送货到成都去。”这对“80后”夫妇两年前还定居深圳,是令人羡慕的每日出入写字楼的企业高管。如今,他们回到田间地头,每天在乡村公路上往返奔波...

    1170 粉条 农产品知识 粉条市场分析
  • 怎样腌鸡蛋
    怎样腌鸡蛋

    怎样腌鸡蛋1、黄沙腌蛋法:备黄沙500克、精盐100克、精油50克、水适量腌制时先黄沙倒入盆加入精盐、精油和水搅拌成糊状再清洗晾干鲜鸡蛋逐放入粘泥待鸡蛋均匀粘上泥沙取出放入食品袋或其容器内3周即取出洗去泥沙煮食若无黄沙用其泥沙代替沙粘性好加少量粘土2、饱和食盐水腌制法:水和盐用量按鸡蛋多少来定腌制时...

    1927 鸡蛋 农产品知识 鸡蛋生产加工
  • 西丰县钓鱼镇榛子致富路
    西丰县钓鱼镇榛子致富路

    西丰县钓鱼镇翁山村村民霍庆云是钓鱼镇经管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自从成为为民服务代办员以来,多次帮助村民办理建房、土地审批、劳动保障等手续,还帮着续交话费电费、领取邮包,解决了村民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利的问题,村民都热心地称他为“跑腿儿”,每每听到这个称号,霍庆云都会露出憨厚的笑容...

    278 榛子 农业种植 榛子行业资讯
  • 历城香玲核桃荣膺国家示范社
    历城香玲核桃荣膺国家示范社

    记者今天从省林业厅获悉,历城区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近日荣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是我市唯一一家上榜的林业类别合作社。据介绍,历城区港沟街道冶河村2008年4月成立了历城区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采取“支部+协会”的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冶河村538户村民中,培养扶...

    1965 核桃 农产品常识 核桃行业资讯
  • 鹅蛋的营养价值和营养成分
    鹅蛋的营养价值和营养成分

    鹅蛋的营养价值1. 鹅蛋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2. 鹅蛋中含有多种蛋白质,最多和最主要的是蛋白中的卵白蛋白和蛋黄中的卵黄磷蛋白,蛋白质中富有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是完全蛋白质,易于人体消化吸收;3. 鹅蛋中的脂肪绝大部分集中在蛋黄内,含有较多的磷脂,其中约一半是卵...

    2798 种植资讯 鹅蛋 鹅蛋生产加工
  • 食用腊肉的注意事项
    食用腊肉的注意事项

    2、腊肉一般人均可食用,但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看,腊肉对很多人,特别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朋友而言,实在不是一种合适的食物。首先,腊肉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其次,腊肉在制作过程中营养损失多,第三,腊肉的含盐量较高。3、腊肉本身带有盐味,在烹饪时候要依据个人的口味适当...

    814 养殖资讯 腊肉 腊肉生产加工
  • 张家港打造食用植物油检测实验室
    张家港打造食用植物油检测实验室

    实验室先后成为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唯一一家被郑州粮油交易所指定的期货交割仲裁实验室、食用植物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南京医科大学和扬州大学教学科研基地。检测实力与日俱增张家港口岸对外开放于1983年。30多年来,该口岸植物油进口量不断攀升,自2010年以来,年进...

    2080 农业项目 植物油 植物油行业资讯
  • 动物油离心机分类标准
    动物油离心机分类标准

    动物油离心机分类有多种。1、动物油离心机按分离原理可分:实验室动物油离心机、碟式动物油离心机和卧螺动物油离心机。2、动物油离心机按分离方式可分:沉降动物油离心机和过滤动物油离心机。3、动物油离心机按结构可分:台式动物油离心机和立式动物油离心机(落地式动物油离心机)。4、动物油离心机按容量可分:微量动...

    2994 农业养殖 动物油 动物油行业资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