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防止菌种的混杂。在菌种转管,进行出菇试验等工作中,均应加强品种隔离,减少品种间的混杂,以保证优良品种的遗传组成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足够的稳定。
2.控制菌种传代次数。菌种传代次数越多,产生变异的机率就越高,因此菌种发生退化的概率就会越多,生产中应严格控制菌种的移接代数。
3.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保存菌种。菌种保存应是短期、中期和长期三者相结合,根据不同的要求从不同保藏方法中进行扩和移接,确保菌种能长期保持该品种的原有优良性状。
4.创造菌种生长良好营养条件和外界环境。菌种培养基的营养条件应适宜,才能使菌种生长健壮,减少退化的发生。营养不足和过于丰富对菌种生长均不利。菌种的生长繁殖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条件适宜,菌种生长正常,不易退化,不相适宜,则会引起菌种的退化。比如芳香族化合物,能诱发绒毛状菌丝体成扇形菌落的形成,这种菌丝体在料床上易形成致密的白斑,导致产量下降。
5.对菌种可能遭受病毒的感染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对有疑问的菌种要及时检验。确证已感染病毒,尤其是病毒粒子含量大,菌丝体及子实体性状已受到严重影响的菌种,应及时淘汰。(常德星火科技网)
编辑: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