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病虫害防治方法

时间 : 05-24 投稿人 : 喜星 点击 :

1.病斑型以褐斑病为主,子实体表面有白色的毛状菌丝,同时着生褐色小斑点,受其影响,蘑菇顶盖上出现萎缩,个别的蘑菇盖部干裂;还有的以锈斑为主,蘑菇柄、菇盖上出现铁锈色的斑点,主要原因是棚内湿度过大,通风不良。

蘑菇病虫害防治方法 | 菌菇种植

2.畸型主要表现在蘑菇柄细长,根系发达且粗壮,外部形态好像海中的珊瑚,主要原因是大棚中缺少氧气或者通风不良。

3.徒长型:蘑菇的菌丝体表层生出大量团状气生菌丝,使平蘑出现了徒长的状态。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大棚内湿度过大,影响了蘑菇的正常生长。

针对上述几种不同类型,要采取如下措施预防蘑菇病害的发生。首先在栽培中注意不要浇水过多,控制棚内的湿度,湿度过大时要及时放风。另外,还要注意菌株的提纯复壮,载体的灭菌消毒等。

此外,有的平蘑受螨虫(红蜘蛛)的为害,主要表现在平蘑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受害。个别的菌盖、菌褶也受为害,造成平蘑表面出现了许多黄色凹形斑,影响了平蘑的质量和外观。另外,在平蘑生产中,种蝇在平蘑基部产卵后,孵化出大量的幼虫(又叫蛆),为害平蘑的各种部位。

防治方法:不管是红蜘蛛还是种蝇,均可用1.8%的虫螨克400至600倍液或4%绿菜宝乳油400到600倍液喷雾。

相关文章

  •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长斑病的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长斑病的防治

    当前,为害金针菇的病害主要症状是在菇盖上生成一些斑点,这是啥病害呢,该怎样防?黑斑病。这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4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防治方法:最重要的是控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

    2974 食用菌杀虫药有哪些 木耳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盐渍金针菇的制作工艺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盐渍金针菇的制作工艺

    1. 处理:选择伞径1.5厘米以内的金针菇,切除须根、疏柄。用清水洗去杂质,再浸入0.5%的焦亚硫酸钠中护色10分钟,然后用流动水洗掉吸附的焦亚硫酸钠。 2.杀青:杀青可破坏酶蛋白,防止褐变,有利于盐分渗入。方法是在沸水中加入0.1%的柠檬酸,放入护色后的金针菇,时间5~8分钟,金针菇和水的比例为...

    2563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双孢蘑菇保鲜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双孢蘑菇保鲜技术

    1、低温保鲜法实践证明,低温可以保持蘑菇的新鲜和优良品质。蘑菇采收后,其湿度为90-95%,此时将蘑菇贮存在0-3℃的温度条件下即可达到保鲜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蘑菇在保鲜期间,应保持温度和湿度的相对稳定,不宜多变或骤变。2、速冻保鲜法在100℃的沸水中添加0.3%的柠檬酸(体积比质量比均可),而后每...

    2562 食用菌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资讯 | 云南嵩明:朵朵金耳成为“金疙瘩” 铺就致富路
    食用菌资讯 | 云南嵩明:朵朵金耳成为“金疙瘩” 铺就致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嵩明县云南菌视界金耳培植基地在弥漫着水蒸气的无菌菇房里,整齐白色菌棒上盛开着金耳。工人们正在采摘成熟的金耳,经过细致挑选、打包、装箱后将销往全国各地。据了...

    2745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项目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速生薄口螨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速生薄口螨

    速生薄口螨(Histiostoma feroniarum)属薄口螨科薄口螨属。该螨以世界性害螨,凡适宜食用菌生长的环境,就有它的存在和发生的可能。 (1)危害特征 速生薄口螨能侵染蘑菇菌种瓶,降低成品率;侵害蘑菇菇床,影响产量,是栽培蘑菇的害螨之一。当菇床湿度太低或食料缺乏,就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活动型...

    2068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食用菌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鲜香菇加工注意事项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鲜香菇加工注意事项

    ⑴鲜菇不能堆叠放置,以免影响香菇干燥速度和菇体间脱水的均匀度。 ⑵干燥作业应在晴天进行,晴天空气相对湿度低,有助于减少干燥时间。 ⑶干燥程式应根据鲜菇的不同情况设定。如薄菇与雨淋菇的菌褶常呈倒伏状,对此类菇可先作日晒预干处理(至菌盖有光泽与菌褶立起为度),再转入常规干燥处理。 ⑷严格控制各个阶...

    2587 食用菌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知识 | 泡灵芝酒应该使用什么罐子?灵芝与酒的比例是多少?
    食用菌知识 | 泡灵芝酒应该使用什么罐子?灵芝与酒的比例是多少?

    赤灵芝和紫灵芝都可以泡酒。灵芝泡酒的功效和作用颇多,无毒副作用。灵芝怎么泡酒?事实上,灵芝泡酒的方法相对简单。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灵芝泡酒的方法。灵芝含有活性多糖、灵芝肽、三萜等微量元素。浸泡在白酒中可以充分提取这些活性元素。因此,赤灵芝和紫灵芝是非常适合酿酒的中药。灵芝泡酒不仅能增强身体健康,还...

    919 食用菌食用指南 食用菌日常食谱
  • 食用菌基地 | 湖南长沙羊肚菌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
    食用菌基地 | 湖南长沙羊肚菌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

    近日,在湖南迪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羊肚菌种植基地,6个连体大棚内的羊肚菌出菇正旺,每天可采收300公斤左右,能连采10天。据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统计,今年,长沙羊肚菌栽培种植面积达到1144.33亩。“三年前,长沙开始规模化栽培种植羊肚菌,通过三年的模索和探索,目前,规模化栽培种植技术、生产模式、市场销...

    637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报道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利用香菇柄制作香菇松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利用香菇柄制作香菇松加工技术

    香菇柄还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及许多生理活性物质,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据统计,菇柄占香菇年产量的比例约为30%,本文为读者朋友推介一种利用香菇柄加工香菇松的方法。(一)配料:香菇柄干品100公斤,优质白色酱油5公斤,绵白糖5公斤,花生油5公斤,生姜5公斤,茴香0.8公斤,葱6公斤,精盐1.5公斤,黄酒1....

    2157 木耳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草菇不能放冰箱冷藏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草菇不能放冰箱冷藏

    草菇是高温食用菌,新鲜草菇在12℃以下储存,会发生表面出水的冷害现象。若储存温度在15℃以上,又因呼吸作用强,急速消耗体质,菇体很快软化并产生异味,因此草菇采收后极难储存。其最适的储存温度为12℃~15℃,但也只能存放2~3天。所以,草菇不能冷冻,最好是吃多少买多少。 另外,可以用淡盐水的保存方法...

    2733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菌墙栽培防病五要点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菌墙栽培防病五要点

    填土的消毒处理 平菇菌墙栽培时,填土一定要取清洁土,并在使用前作消毒处理。填土应预备两种:一是供封边用的,要选黏性较大的土,以防菌墙漏水;二是供内部填充的,要选肥沃的菜园土。无论哪一种土,都要在地表面10厘米以下挖取,并在阳光下晒3~4天,然后加入1%的石灰、0.1%的多菌灵拌匀消毒,作内部填充的营...

    635 菌类病虫害图片 食用菌
  • 食用菌资讯 | 贵州铜仁市敖寨乡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迎来丰收
    食用菌资讯 | 贵州铜仁市敖寨乡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迎来丰收

    近日,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迎来丰收期,工人们忙着采收,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2021年,在敖寨乡党委政府大力引进下,梵天菌业公司的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落户敖寨乡中华山村。农场按照“龙头企业生态智慧农场村集体经济农户”四位一体发展方式,带动敖寨乡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带来了更多前沿技术和先进经...

    1149 食用菌种植项目 菌类文化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哪些方法可防止双孢菇菌种退化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哪些方法可防止双孢菇菌种退化

    防止菌种退化,可以提高产量,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减少农药用量,是生产有机双孢菇的基础。1.培养菌种的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8度,培养好的菌种在常温下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半个月。2.切实掌握好培养基出菌的时间和温度,防止破坏营养成分,酸碱度要适宜。3.要经常更换培养基,如麦秸或稻草、鸡粪、棉籽壳、麦麸等培...

    1118 木耳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绿霉菌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绿霉菌

    绿霉菌又叫绿色木霉菌,是为害平菇最严重的病原菌之一,在平菇不同的生产阶段都遭受其危害,一旦发病,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成为制约平菇生产发展的重要障碍。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现将其综合防治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一、搞好菇房消毒。对菇房及四周要进行彻底消毒,消除各种杂物。用石灰或黄泥抹墙缝。用10%的新鲜石灰...

    398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蘑菇
  • 彭兆旺:率先突破室外木屑袋栽香菇技术 引领群众通过种菇实现脱贫
    彭兆旺:率先突破室外木屑袋栽香菇技术 引领群众通过种菇实现脱贫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福建古田县大甲乡(现为大甲镇)菇农彭兆旺成功研发室外木屑栽培香菇技术,在全国掀起一股持续至今的香菇生产浪潮。近40年过去了,当香菇成为我国年产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并助力万千农户摆脱贫困时,这位甘做技术扶贫“孺子牛”的食用菌乡土专家仍在为心爱的事业贡献余热。1948年,彭兆旺出生于大甲...

    2523 菌类报道 食用菌报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