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时间 : 07-19 投稿人 : 爱恋小屋园艺 点击 :

食用菌细菌性斑点病,又称细菌性褐斑病,主要危害蘑菇和平菇。

食用菌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 菌菇种植

主要症状:该病局限于菌盖上,菌盖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渐渐变成黄褐色并扩大成小斑,不规则,凹斑内有粘稠的菌液,当病斑干后,菌盖往往开裂。覆土和栽培料是其主要的初侵染源,蘑菇菇蕾穿过覆土时,菌盖就可能受感染,若出菇期浇水不当,将菌床上的细菌溅到菌盖上,也能引起初次侵染。

防治方法:该病应以生态防治为主,出菇期创造菌床外干内湿的环境,这样有利于刺激出菇,既保证了出菇期的湿度需要,又抑制了该病的发生,应尽量在早晚浇水,以避免热空气进入菇房,造成菌盖凝水,喷水雾滴要细,喷水后,立即通风30~60分钟,使菇表面尽快干燥,侵染则较难发生。避免中午气温高时浇水和通风,对已发病的菇房,要尽早摘除病菇,注意操作时不要造成人为的传播。摘除病菇后,菇房要适当减少喷水次数和喷水量,直至不再出现病菇时,才进行正常的水分管理。另外,用600倍的次氯酸钠喷洒发病菇床效果较好。(本文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 食用菌病虫害 | 预防草菇菌丝萎缩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预防草菇菌丝萎缩方法

    草菇在其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菌丝萎缩的现象,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因此,在栽培时要提前做好准备,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选用优质菌种 草菇菌种以菌龄15~20天,菌丝分布均匀、生长旺盛整齐、灰白有光泽为好。菌龄超过1个月的不宜使用。 搞好环境卫生 栽培场地要远离禽舍;材料要干净无霉变,用前暴晒2~...

    2740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 食用菌病虫害 | 针对食用菌“吐黄水”,如何综合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针对食用菌“吐黄水”,如何综合防治?

    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的“吐黄水”菌种适温栽培后发菌不理想,出菇晚,产量低。...

    404 食用菌种植 菌类病虫害防治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牛肝菌采后处理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牛肝菌采后处理方法

    选菇 野外采摘的牛肝菌有时会混有杂菌、杂物,加工前要仔细精选,将不同种类的牛肝菌进行分类,分别加工,以保证加工产品的纯正。 摊晾 雨天或阴天采摘的菇本含水量高,要在通风干燥处摊晾l—5小时,以降低菇体水分。采后不能及时加工的牛肝菌也应在通风处滩晾。 去杂 用不锈钢刀片削去菌柄基部的泥土、...

    1616 食用菌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黑木耳母种培养基配制后的接种与培养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黑木耳母种培养基配制后的接种与培养

    1.固体菌种生产:固体菌种是菌丝体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中而形成的固体形态菌种。 试管母种(1级种) 菌种通常被分为3级。1级种也叫母种或试管种,可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获得母种。2级种也叫原种,是利用母种的菌丝体接入木屑培养基中所产生的菌种。3级种也叫栽培种,是利用原种再扩繁一次所产生的菌种,它直接用...

    1795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资讯 | “软黄金”桑黄产业如何走出乱象?上海食用菌科研团队牵头起草《千岛湖宣言》
    食用菌资讯 | “软黄金”桑黄产业如何走出乱象?上海食用菌科研团队牵头起草《千岛湖宣言》

    近两年,各地掀起一股桑黄热。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成功,这味古老而又颇具传奇色彩的药用菌,成为百姓餐桌“座上宾”,甚至被许多网络媒体冠以“黄金产业”受到市场追捧。日前,由上海市农科院主笔起草的《我国桑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桑黄产业发展千岛湖宣言》在线发表于《菌物学报》,为我国桑黄产业的科学发展提...

    313 菌类资料 食用菌资讯
  • 食用菌病虫害 | 巧治食用菌虫害八法
    食用菌病虫害 | 巧治食用菌虫害八法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虫害(菇蚊、菇瘿、跳虫、螨类、线虫类等)的防治是让菇农头痛的事。现向菇农朋友介绍几种巧治食用菌虫害的方法,供菇农们参考。 1.尽量采用发酵或熟料栽培,控制培养基地内虫口;双孢菇的栽培床要采用发酵料。拌料时加入0.5%食盐、3%石灰、50%~8%草木灰等,有较好的驱虫和预防效果。2.菌...

    2098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药品牌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羊肚菌母种的组织分离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羊肚菌母种的组织分离技术

    组织分离是一种用子实体的某一部分来分离菌种的方法。因为组织分离法操作简便,不易带入杂菌,容易获得纯菌种。后代不易发生遗传重组等变异,能保持原菌株的优良特性。因此组织分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离手段。组织分离的方法1. 选择无污染并菇形健壮的蘑菇幼菇(6分成熟),采摘后及时放入灭过菌的纸袋中带回接种室,...

    2585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冷棚菌筒式香菇栽培技术2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冷棚菌筒式香菇栽培技术2

    五、转色管理培养40天左右,当料内全部布满菌丝,香味较浓,且有少量吐水和产生瘤状物时,进入转色管理。先将筒外面的塑料松动,可以用消毒的玉米秆将塑料与料面隔离开,让菌丝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合的条件下给予一定的散射光,促进转色。具体做法:将塑料松动后盖严7—10天不用动,防止失水,让表面气生菌丝在湿度适宜...

    1327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育种 | 羊肚菌母种的组织分离技术
    食用菌育种 | 羊肚菌母种的组织分离技术

    组织分离是一种用子实体的某一部分来分离菌种的方法。因为组织分离法操作简便,不易带入杂菌,容易获得纯菌种。后代不易发生遗传重组等变异,能保持原菌株的优良特性。因此组织分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离手段。组织分离的方法1. 选择无污染并菇形健壮的蘑菇幼菇(6分成熟),采摘后及时放入灭过菌的纸袋中带回接种室,...

    1726 食用菌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猴头菇石蜡保藏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猴头菇石蜡保藏法

    将液体石腊倒入三角瓶(不超过容器三分之一),塞上棉塞,高压灭菌2—3次后置于40℃烘干箱中数小时或在阳光下曝晒,除去水分,使石腊由浑浊变透明。用无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取上述液腊,注入待藏菌种斜面,注入高度以高出斜面尖端一厘米为宜。然后塞上棉塞蜡封,包扎后直立保藏在清洁、凉爽、干燥处,一般可保...

    787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造成食用菌杂菌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食用菌病虫害 | 造成食用菌杂菌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食用菌栽培习惯上属于农业,农业生产比较粗放,人们常常把植物栽培习惯带到食用菌生产里来,这种习惯对食用菌生产非常不利。植物对大部分微生物有天然抵抗力,而食用菌对多数杂菌没有抵抗力。自然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惊人。细菌繁殖一代的平均时间不到20分钟,在温度、湿度、营养满足的情况...

    970 菌类 菌类病虫害图片
  • 食用菌病虫害 | 春季气温回升,平菇菌棒长螨虫怎么治?
    食用菌病虫害 | 春季气温回升,平菇菌棒长螨虫怎么治?

    随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平菇大棚内各种害虫也逐渐增多。要想获得高产,防治螨害极为重要。螨虫一旦发生,会加速菇体腐败,恶化食用菌生态环境,直接影响菇农收益。那么平菇菌棒长螨虫应怎么办呢?前期预防平菇菌棒发生长螨虫的情况一般是前期环境处理不到位所致。①清理菇房周围的卫生,远离杂物和废料,避免杂菌的污染,减少...

    2140 食用菌药使用方法 食用菌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买香菇菌种要坚持六个正确做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买香菇菌种要坚持六个正确做法

    菌种是种植香菇的首道关口,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种植成败和效益高低。管理不好,带来的损失可能是局部的。但菌种不好带来的损失,却有可能是毁灭性的。这些年来,虽然香菇价格不错,大多数人赚了钱,但每年总有一些人颗粒无收,或者是连本钱都不够,其中最普遍的原因就是菌种惹的祸。作为菇农,购买菌种应坚持六点正确做法:一...

    1218 木耳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资讯 | 陕西商南县种植黑木耳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食用菌资讯 | 陕西商南县种植黑木耳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近日,走进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十里坪镇黑沟村的木耳种植基地,一袋袋木耳菌袋整齐的摆放在田间,小小的木耳从菌袋中冒出来,长势喜人,丰收在即,村民们将在这几日完成秋季地栽木耳的采摘工作。据了解,黑沟村木耳基地,今年购买了30万袋灭菌木耳菌袋,种植吊袋木耳20万袋、地栽木耳10万袋,预计收入140万元。从开...

    2570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动态
  • 食用菌资讯 | 外媒报道:一种由灵芝制成的饮料是抗癌的有效药物
    食用菌资讯 | 外媒报道:一种由灵芝制成的饮料是抗癌的有效药物

    近期,英国版的《每日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由灵芝制成的热饮可以杀死癌细胞并保护人们免受危险疾病的侵害。据报道,预防癌症的适当饮食应该包括灵芝,可以作为饮料食用。在一项有 4000 多名患者参与的科学研究之后,这种灵芝饮料的独特特性变得众所周知。实验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能够战胜乳腺癌,其中 60% 的...

    2082 菌类报道 菌类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