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浅谈老菇场成功发菌的方法

时间 : 07-04 投稿人 : 芳雅花店 点击 :

1 老菇房栽培食用菌易失败的原因

浅谈老菇场成功发菌的方法 | 菌菇种植

1.1 灭茵消毒不彻底

种植过食用菌的菇棚再利用时,消毒灭菌不彻底。尤其是土壤处理不彻底,菇棚内的空气、土壤、设施带菌,造成了食用菌连作时病害的侵染源。

1.2 预防措施不够

前1年发生的轻微病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生病菌袋随处乱扔,病原菌积累越来越多,导致环境恶化,无法再进行食用菌生产。

1.3 害虫发生严重

大多数害虫往往携带大量病菌,一旦害虫随培养料进棚,即可形成病源,到处传播蔓延。

2 防治方法

2.1 老菇棚处理

2.1.1 严格栽培环境的消毒处理 清洁菇棚周围环境,粪堆、草堆、垃圾等应清理干净,将杂草一并清除,并喷洒500倍多菌灵类杀菌剂,彻底清洁环境。

2.1.2 棚内消毒 使用多甲溶液(多菌灵:甲醛:水=1:2:100),对棚内进行地毯式喷洒,墙体、墙角、立柱、通风孔等都应喷洒,不留任何死角。对于土棚。应把内墙面铲去3~5cm厚,再消毒。

2.1.3 晒棚 出菇结束后,揭掉遮阳物和棚膜,对可拆的竹木拆掉后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刷干净,利用太阳强光长时间暴晒竹木和棚(可雨淋),10~15d后启用。该项措施能够较彻底杀灭棚内病毒、病原菌。

2.1.4 更换架杆棚膜 对原发病害严重的菇棚,可拆除上层架杆、塑料膜等物。棚内堆以秸秆杂草,点燃焚烧,将草灰翻入土层中,重新架杆覆膜,再施以药物喷洒。效果很好。该法采用物理化学结合方式杀菌,相对要彻底一些。具体操作时应选择无风天气,并备有适当的灭火手段,菇棚集中区域应统一行动,此外靠近村庄、建筑物的菇棚不要采用该法,以免发生火险。

2.2 土壤处理

2.2.1 覆土材料的处理 对于必须采用覆土栽培的菇类(双胞蘑菇、鸡腿菇等)和采用覆土方式栽培的菇类(平菇、高温香菇、灵芝等),对覆土材料宜采用暴晒、药物闷堆的方法消毒灭菌。选择覆土材料后,在硬化地面暴晒翻动,使土粒在0.5cm以下,多为粉末状。1m3土壤用5%甲醛10kg,并掺入1%石灰粉、0.05%敌敌畏,边喷洒边搅拌,最后覆盖薄膜,闷堆24h(小时)后摊开等气味完全散失后,堆放待用。

2.1.2 老菇棚地表土的消毒 铲去老菇棚内10cm以上的地表土,更换新土,或对地表土采用覆土材料进行处理。

2.3 培养料处理

培养料处理包括培养料的暴晒、发酵[适当延长发酵时间,将培养料温度升高到50℃(培养料发酵,一般温度升至65~70℃才能杀死病菌和孢子),并保持8~10h,每天翻料打透气孔1次,保持水分适宜,绝不可干烧]、装袋播种(采用颗粒环播法,即袋头封面用中部环播法,使菌种尽量避开袋内中心高温,以缩短菌种的复苏时间)、熟料接种及培养发菌等环境的清洁杀菌。菌袋发菌完成进棚前,配制好3%石灰水溶液盛于大盆等容器,将菌袋逐一浸洗后再进棚:培养料进棚后,密闭菇棚所有门窗及通风口,先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洒菇房,然后每m3用甲醛10mL加高锰酸钾5g熏蒸48~72h,以达到彻底消毒杀虫的目的。

2.4 菇棚管理

自菌袋进棚或培养料进棚播种后,应创造食用菌生长的适宜条件,必要时喷施药物,以达到预防病害的目的。

2.4.1 调控温度 发菌温度采取先高后低的方式管理,即装袋后迅速提升料袋温度,使其达到35~38℃,袋内中心温度升到40℃,维持2d(天),翻袋透气,稍降5℃左右,再次升温保温在35℃左右,至菌种块产生抗体菌膜,逐渐降至室温。这样管理既能使料内嗜热放线菌迅速繁殖达到以菌治菌的目的,又可杀灭虫卵及部分杂菌。通过热刺激,复苏后的菌种吃料十分迅速。

2.4.2 通风排湿 由于棚内相对密闭,通风差,湿度大,易诱发病害。结合通风换气,菇棚内要经常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0%石灰水溶液。

2.4.3 避开化学污染气体 一些化学气味,如涂料、汽油、煤油、农药等气味对发菌十分不利。应尽量避开。做到既气流畅通。又小气候环境稳定。有经验的菇农可在室外发菌。

2.5 防治病害

建议将食用菌病害消灭在萌芽之中,争取“治早、治少”。食用菌病害初发之时,是防止病害大量繁殖形成危害的最佳时机。应对初发病害进行彻底处理。对菌袋立体栽培的,连同发病菌袋清理出棚,浸石灰水(或焚烧)后深埋处理。数量较大时。可撒拌石灰粉后堆闷,方法是建堆后。用稀泥巴封堆,使其自然发酵,产热杀死病菌后仍可继续使用。采用覆土栽培的,应扩大病区范围,连同培养料一控到底。清理出棚。

2.6 防治虫害

清理菇棚外部环境,可喷施4.5%氯氰菊酯1000倍液等高效低毒药剂控制菇蚊、蚤蝇、夜蛾及跳虫等虫源;菇棚门口撒施2m以上石灰过道,以防爬虫类进入;通风口、门口封挂防虫网,以防飞虫进入;发现螨虫后,采用菜籽饼(也可用棉饼、豆饼替代)等毒饵诱杀,在菌床上铺若干纱布,纱布上铺1层炒熟的菜籽饼粉,螨类闻到香味后便会聚集于纱布上取食,此时将纱布连同螨虫一起放入沸水中浸烫,效果较好。对菇蚊蝇类,可配制糖醋液诱杀,按高度白酒:糖:醋:水=1:2:3:4的比例配好后,另加3~4滴敌敌畏液盛于容器,成虫趋味飞人,即可被杀死。

相关文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怎么防食用菌菌种退化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怎么防食用菌菌种退化

    菌种退化会导致菌丝体生长缓慢,对环境、杂菌等的抵抗力变弱,子实体形成期提前或推后,出菇潮次不明显等现象。引起菌种退化的原因很多,其中菌种不纯和基因突变是主要原因,另外温度过高、不同菌株的混合栽培等都会引起菌种退化。 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有:保证菌种的纯培养,注意不要用被杂菌污染的菌种,不要近距离相连接...

    226 食用菌种植教学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猴头菇出现畸形的原因及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猴头菇出现畸形的原因及防治

    1 光秃无刺菇 菇体呈簇状分枝,个体肥大,表面皱缩粗糙,无刺毛,肉质松脆,略呈黄色或褐色,香味正常。 1.1 发生原因 主要是温度偏高,湿度偏低,常在25℃温度条件下子实体蒸发量过大,而湿度又没及时跟上,造成不长刺毛而形成光秃菇。 1.2预防措施 注意控温保湿。当气温超过25℃时,野外菇床...

    564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蘑菇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如何接种效果好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如何接种效果好

    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是蔬菜中的珍品,所以被誉为“山珍之王”,然而香菇接种是一种技术活,那么,香菇如何接种效果好呢?一、密接种:增加椴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就大,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菌丝浸透椴木。椴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靠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干湿交替的水分运动...

    434 菌类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技术

    1、换茬、轮作、切断病虫食源。对于发生过严重病害或虫害的栽培房,不应连续种植相同的品种,以防相同病虫爆发、难以控制。2、选用抗病性强、生活力强、高纯度菌种,引进优良菌种时选择适宜季节温度出菇的品种,这样才能消除或减少病虫害侵染的机会,安全发菌顺利出菇。3、保持制种场所环境清洁、干燥。提高菌种成品率的...

    2633 菌类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种植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小包装鲜菇加工程序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小包装鲜菇加工程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干净、小包装的鲜菇产品成为市场销售的一个发展趋势。现将其加工程序介绍如下:鲜菇一经采收,须整齐排放在小型容器内,并尽快送往低温车间进行整理。容器的长、宽、高分别为40厘米、8厘米、16厘米,其形状如周转箱,底部实板,四周预设直径2厘米~3厘米的圆孔,底下四角...

    276 食用菌种植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栗蘑采后如何管理?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栗蘑采后如何管理?

    栗蘑利用林下土地生产,不占用耕地,栽培效益高,在一些地区,如栗蘑采收高峰期遇7-8月,则采收期气温较高,再加上菇体本身含水量高,菇质脆易折断、易纵裂,易腐烂,常温下保鲜期只有1-2天。因鲜品上市量不均衡,产品保鲜期短,损耗率高,影响了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在此情况下,做好栗蘑采后管理工作就显得...

    2744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资讯 | 云南省广南县:全方位推广黑木耳生产标准化技术 科技赋能加快黑木耳产业发展
    食用菌资讯 | 云南省广南县:全方位推广黑木耳生产标准化技术 科技赋能加快黑木耳产业发展

    眼下,正值黑木耳菌棒生产的关键时期。在云南省广南县董堡乡穿龙山黑木耳种植基地菌棒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娴熟地操控着菌包机,装料、套袋、出菌包等各道工序有条不紊,确保今年7月底前完成“冬木耳”菌棒生产目标。种植黑木耳,关键在菌种,菌种好,黑木耳产量才高。该生产车间从省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设备,专攻黑...

    2854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教程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的主要育种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的主要育种方法

    食用菌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 (1)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胞群体,促使其中少数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其遗传变异,然后从群体中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 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为:菌株→制备孢子悬液(活菌计数)&ra...

    1583 木耳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天麻萌发菌菌种制作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天麻萌发菌菌种制作技术

    1.萌发菌的种类现已报道的天麻种子萌发菌均属口蘑科、小菇属的4种真菌,它们的名称是:一是紫萁小菇;二是兰花小菇;三是石斛小菇;四是开唇兰小菇。1999年,专家分离、培养出另一类天麻种子萌发的真菌,为多孔科的大白栓菌。此菌在较高温季节生产和应用要优于上述四种菌类。2.萌发菌的制作技术①采取紫萁小菇、石...

    2456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基地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以“六化”为目标提升食用菌产业效益 促农增收
    食用菌基地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以“六化”为目标提升食用菌产业效益 促农增收

    今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将以推进物资供应专业化、种植基地园区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加工企业集群化、市场营销体系化、菌袋回收多样化为工作目标,继续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经营效益。此举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牡丹江作为“全国食用菌产业第一大市”的优势,提升牡丹江市黑木耳、猴头菇等食用菌品种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促进...

    1019 食用菌相关资料 菌类文化
  •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酵母菌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酵母菌防治方法

    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一类没有丝状菌丝结构的子囊菌,在食用菌菌种生产及栽培过程中可污染培养基及培养料,导致培养料变质,抑制菌丝的生长。 症状 酵母菌污染时多从培养料中间开始,导致菌种袋内的培养料或菇床培养料发酵变质,且有酒酸气味散出,影响菌丝的生长发育。  病原 该病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

    2002 木耳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滑子菇采收与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滑子菇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滑子菇菌盖长到1.5-2厘米左右,未开伞时采收。未开伞的幼菇鲜嫩,品质好,采摘时,用手按菇根轻轻拔起,不要带下菌块,切根盐渍,开伞的可到平开伞开始采摘,不去根,自然晾干。采收后清除小死菇,残根和杂物。看菇长势,缺营养时,要用食用菌专用的药品。二、加工1、盐渍:A级:菌盖直径1.5-2厘米左右...

    788 蘑菇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菜谱 | 松茸枸杞母鸡汤
    食用菌菜谱 | 松茸枸杞母鸡汤

    材料:母鸡1只,松茸五片左右,香菇两个,枸杞适量,姜片,盐做法:1、母鸡去头、屁股、爪子和内脏,洗净备用。2、松茸最好提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先冲洗两遍,然后用清水泡,等第二天做的时候捞出洗干净,泡过松茸的水不要倒掉备用。3、烧开水,把母鸡焯一下,捞出。4、换汤锅加水,放入姜片,等水烧开后,放入母鸡,开...

    2469 食用菌日常食谱 食用菌保存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几种食用菌优劣菌种的简易鉴别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几种食用菌优劣菌种的简易鉴别方法

    1.平菇。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呈绵毛状,有爬壁现象的,为优良菌种。如用木屑培养的菌种,被分解的木屑呈淡黄色,并有少量原基出现的,为优良菌种。若菌丝稀疏或呈束状,棉籽壳培养基呈暗红色,木屑培养基发白,菌丝脱离瓶壁并萎缩,菌瓶基部有黄色积液,或培养料表面出现霉点的,均为劣质菌种。2.木耳。菌丝洁白、粗...

    1876 食用菌种植教学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白灵菇菌袋乱显蕾咋办?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白灵菇菌袋乱显蕾咋办?

    白灵菇菌袋接受低温刺激、进入出菇阶段后,应加强现蕾阶段的管理,否则会因管理不当造成白灵菇菌袋上下乱显蕾,浪费营养,影响菇品商品性及产量。根据大量养白灵菇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建议,仅供菇农参考:一、培养料装袋时,应尽量将料袋装紧,不要留有空隙;菌袋菌丝培养阶段,应保持暗光,温度恒定;菌丝发育成熟的菌袋尽...

    1447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