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鸡腿菇子实体常见病害及防治

时间 : 07-09 投稿人 : 渝顺 点击 :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Cuprinuscomatusc(Mull:Fr)Gray),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食药兼用菌。因其原料来源广,栽培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并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倍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各种病害的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对鸡腿菇子实体常见的真菌性、细菌性和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加以总结如下:

鸡腿菇子实体常见病害及防治 | 菌菇种植

1、真菌性病害

1.1总状炭角菌病(Xyiaria forca fr) 又名鸡爪菇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寄生性杂菌,可造成鸡腿菇减产甚至绝收。

病状及病因:病害子实体主要出现在鸡腿菇脱袋覆土后的地畦或菌床上,初期为浅棕褐色,内部白色,呈鸡爪或枝珊瑚状分枝。成熟后为棕褐色或灰黑色,表面有许多黑色突起似桑椹状的子囊壳,可形成大量子囊孢子粉,借助通风或喷水等途径传播。受害子实体长3-8cm,粗0.3-0.5cm,顶端尖细,色较浅,干后韧性强不易折断。据笔者试验,总状炭角菌纯菌丝在PDA培养基上为白色棉絮状,在25-28℃条件下培养,长满18*180mm常用试管斜面需要28天左右,而鸡腿菇菌丝10天左右即可长满。在污染鸡腿菇时其菌丝表现粗壮呈树根状成束生长,用手拉有韧性。地畦或菌床内温度在25℃以上生长蔓延极其迅速5-7天可使整个地畦或菌床大面积污染,而后鸡腿菇子实体不再形成,个别已经形成的菇蕾也会萎缩死亡,菌床内部逐渐变黑软腐,鸡腿菇菌丝消失。

防治方法:①覆土要用干净无杂质的肥田土,加入3%的石灰粉后搅拌均匀,再用65%的多菌灵1:500-800倍液调至适宜的含水量。也可用4%-5%的甲醛液调节至适宜的含水量后用塑料薄膜盖严后堆闷24-36小时,摊开晾至无药味后使用;②.发现病原物子实体后,马上用混合油浇灌其子实体及土内菌丝,使其萎缩后摘除烧掉。忌用手直接去拔。以免传播:③在自然温度偏高的季节出菇时,最好采用不脱袋直接向袋口覆土出菇,可避免袋温升高和相互传染;④适时栽培,严格控制菌床温度在25℃以下,高温高湿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蔓延。

1.2疣孢霉病 又名湿泡病,褐腐病,水泡病,白腐病。是一种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的子实体病害。

病原: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 Magn)属半知菌纲、从梗孢目、从梗孢科、双孢亚科、疣孢霉属。该菌常先在轮制形孢字梗上产生薄壁分生孢子,其后产生侧生孢子(厚垣孢子)。

症状及病因:鸡腿菇在现蕾期感染此病,常在幼小的菇蕾上形成白色绒毛状菌丝团,使菇蕾不能正常发育,从而造成菇柄肿大,菌盖尖小的畸形菌蕾堆,初为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并有黄褐色水珠渗出而腐烂;子实体生长后期受侵染时,在菌盖或菌柄基部出现黄褐色至灰黑色病斑并深入菌肉组织,在病斑表面长出灰白色霉状物,即病原物的菌丝及分生孢子,最终使整个菇体变为黄褐色并渗出褐色汁液而腐烂。该病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浅表层,靠孢子通过覆土、昆虫、气流等途径传播。据观察,菇棚内温度在17-32℃之间,湿度在90%-95%,通气性差的条件下极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出菇场所最好选择没有种过鸡腿菇的大棚或菇房。使用前搞好环境卫生,用50%的多菌灵800倍药液或1:200-300倍的克霉灵药液对大棚或菇房进行消毒处理覆盖用土选择没有栽培过食用菌的地块取地表10厘米以下的深层土用70℃蒸汽消毒2h左右或用Ⅱ型克霉灵1:600倍液拌土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③装钉窗纱或防虫网,定期喷洒专用杀虫剂,防止菇蚊等带菌传播;④改善菇房环境条件,出菇期内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5℃左右,湿度80%-85%,定时通风换气,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⑤一旦发病,加强通风,及时将病菇摘除并集中处理对发病区用Ⅱ型克霉灵1:300倍,50%的多菌灵1:5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800倍液,65%的代森锌1:500倍液喷施,均有较好的效果。

1.3 轮枝霉病 又名褐斑病、干腐病、黑头病、干泡病,除为害鸡腿菇外,对平菇、双孢菇、草菇等均有危害。

病原:真菌轮枝霉(Verticillum fungicola Preuss)属半知菌纲、从梗孢目、从梗孢科,分生孢子为单细胞,分生孢子梗轮生。

症状及病因:该病多在鸡腿菇子实体发育期侵染菌盖。常在菌盖顶端出现黑色斑块。在环境湿度偏低条件下因鸡腿菇的生长发育会使病斑龟裂成不规则的斑块。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白色霉状物形成,为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及孢子。该病不会造成子实体发生腐烂及散发出臭味,基本上不影响其正常发育,只是造成商品质量的下降。该病原物生长在土壤及有机物上,通过覆土及喷水传播。直接向菇体喷水,菇房内温度在15-25℃,湿度在90%-95%,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极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子实体生长期间,覆土层已偏干不粘手为宜,若出菇环境湿度过大,可加强通风换气;②出菇期间严禁向菇体直接喷水增湿或向畦床浇水。③药物防治参照疣孢霉防治部分。

2 、细菌性病害

2.1荧光假单胞杆菌病(Pseudomonas sp) 又名细菌性腐烂病。主要为害鸡腿菇子实体。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症状及病因:该病侵染部位多以鸡腿菇菌盖开始,在菇体上形成淡黄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扩展使整个菇体变成淡黄色水渍状腐烂,触摸有粘湿感,散发出难闻的臭味。严重时腐烂的菇体上长满菌蛆,病菇周围直径5CM左右的覆土表面亦为粘湿状。若此时出菇畦内料温度在18℃以上,湿度在90%-95%病害传播极为迅速。3-5d可使大部分菇染病腐烂,病菇完全丧失食用价值。该病原菌存在于土壤和不清洁的水中,借助喷水、虫害、和空气传播。

防治方法:①最好采用两场制栽培,即在固定菇棚内发菌,在简易菇棚内出菇,每栽培一次更换一次场地;②用固定大棚栽培时,要在夏季不用时拆去草帘和棚膜进行自然曝晒,并在下批栽培时更换覆土;③通风孔和棚门要覆盖防虫网或双层窗纱,并定期施药杀虫;④适当降低覆土层中的含水量,对环境湿度控制在90%以下。特别是在湿度高时禁止向菇体直接喷水,同时防止大棚凝结水或漏雨滴到菇体;⑤出菇湿度大时可将草木灰和石灰粉按1:1混合后撒在覆土层表面,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⑥化学防治:一旦发病,应将病菇摘除病清理出菇房,向病区喷撒克霉灵或漂白粉1:600倍药液;或用100国际单位农用链霉素或5%石灰水上清液,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2 假单胞杆菌病(Pseudomonas agarici) 又名黑腐病

症状及病因:染病初期在鸡腿菇菌盖上出现褐色至黑褐色斑块,随子实体生长斑块扩大并深入菌肉,逐渐使整个菇盖全部腐烂仅残留菌柄。该病原菌分较广,可通过土壤、水、空气、培养料、害虫等传播子实体从染病到死亡只需2-3d。特别在高温季节或反季节栽培中,遇到环境湿度大、温度偏高和通风不良时,极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参照荧光假单胞杆菌病防治方法。

3、生理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是由于出菇期间温度、湿度、通风等管理不善而引起的生长发育不良,当环境适合时鸡腿菇又能正常生长。这类病害虽然不具有传染性,但发生也十分普遍,对鸡腿菇生产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生产上应当切实加以防范。

3.1死菇蕾

症状及病因:鸡腿菇子实体大量形成后,不再继续生长发育,而逐渐变黄萎缩死亡。该病病因有多种:①出菇棚内相对湿度及覆土含水量过低或通风量过大,风直接吹到菇蕾上使其失水;②覆土出菇时铺料太厚或摆袋过密,覆土后随着菌丝生长和菇蕾形成,畦床内料温逐渐上升至25℃以上;③覆土偏薄,出菇太密,菇蕾形成不同步,使营养供应不均衡;④菇棚内温度偏高或偏低(高于25℃或低于10℃)⑤湿度过大、通风不良、CO2浓度过高;⑥采菇不慎或防虫用药不当均易造成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①认真调节覆土含水量。在子实体形成发育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并缓慢通风,以免吹干菇体;②脱袋覆土出菇一般料后在15cm左右袋行间距应在3-5cm之间,以免料温升高;③覆土厚薄要均匀,一般控制在3-5cm;④合理安排生产季节,严格控制出菇棚内温度于12-20℃,湿度85%-90%,并定时通风换气⑤谨慎操作,合理用药。

3.2.早开伞病

症状及病因:菇蕾形成后不能进一步发育成菌柄粗壮、菌盖紧密的商品菇,而是形成菌盖薄小且松动开伞的次品菇,严重影响鸡腿菇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这一病害的原因有:培养料营养过于贫乏或铺料太薄;出菇过密加上温度偏高:菇棚内相对湿度偏低或覆土层偏干等均易出现早开伞。

防治方法:①培养料要营养丰富,配比合理,铺料厚度不能低于10cm;②通过摆放菌袋的疏密来控制出菇密度;遇自然温度偏高时,可采取加厚草帘等覆盖物,夜晚通风,向人行道浇水等措施来降低温度;③畦床铺料覆土后,可覆盖薄膜保湿或向覆土适当喷水保湿。

参考文献:

刘克均,食用菌病虫螨害防治指南 [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1999,24-63

张维瑞,新编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0,66-87

王波,鲜灵、鸡腿菇周年栽培技术[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43-149

王志军,鸡腿菇常见病害及防治[J]食用菌2001,23(4)36-37

编辑:黑子

相关文章

  • 食用菌病虫害 | 双孢蘑菇“橄榄绿霉”综防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 | 双孢蘑菇“橄榄绿霉”综防措施

    一、症状及原因。该病一般在播种后1-2周内发生,发生该病后菇房内有一股浓浓的霉味,初始在培养料表面和料内形成白色菌丝,气生菌丝直竖于料面上,长达5厘米左右。尔后,料内橄榄绿霉菌丝转变为橄榄绿色或褐色大小如油菜籽般子囊果,着生在培养料上。子囊果棉软而无硬度,表面凹凸不平,其症状区别于鱼籽菌。该病发生处...

    2845 菌类病虫害图片 食用菌
  •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菌丝萎缩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菌丝萎缩防治

    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严重影响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发生起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高温烧菌 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发酵后料温未巩固下降等起因,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 防治方法 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巩固在25℃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

    565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盐渍滑子菇加工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盐渍滑子菇加工方法

    1.原料选择与分级:选用无病虫害、色泽正常的鲜菇。用利刀去掉老化硬根,保留嫩柄长1~3厘米,除去杂质后分级。一级菇的菌盖直径为1~2厘米,不开伞;二级菇的菌盖直径为2~3厘米,半开伞;等外品为全开伞菇。 2.烫漂:烫漂液可用10%食盐水。每50千克开水一次煮菇30千克,同一锅水可煮2~3次菇。每次保...

    786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虫害预防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虫害预防措施

    一、保护菇场清洁:菇房在栽培前要彻底清扫干净,并用800倍的敌百虫或敌敌畏溶液均匀喷一遍,室外植菇,要清除栽培场地周围的杂草。 二、防止成虫入室:室内栽培的食用菌,要将门、窗、通风孔等用60米的细纱网钉上。 三、诱杀成虫:菇蝇、菇蚊等成虫具有趋光性,利用这一特性置黑光灯或日光灯诱捕药杀。在灯周围挂上...

    2158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药品牌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双孢菇饼干的加工工艺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双孢菇饼干的加工工艺

    双孢菇是一种草腐菌,属于中低温性菇类。双孢菇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等营养物质,其中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和降血糖等功效。我国双孢菇的加工主要是初级加工,多以鲜菇售卖为主,科技含量较低,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不利于双孢菇资源的有效利用。双孢菇饼干的开发不仅丰富了...

    1424 木耳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栽培十种方法能增产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栽培十种方法能增产

    一、温差刺激法在平菇子实体形成发育阶段,每天给予7至12℃的温差刺激,可促使提早出菇和子实体发育整齐。具体方法是:白天盖好薄膜保温,于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风降温,使温差加大;并结合高湿管理诱导出菇。二、高湿刺激法先将菌床(或菌块)敞开干燥1—2天,然后每天喷水2—3次,连喷2—3天,让菌块慢慢...

    2588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病虫害 | 凤尾菇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凤尾菇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凤尾菇为真菌,肉肥味美。凤尾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凤尾菇含有生理活性物质,能够诱发干扰素的合成,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凤尾菇的菌丝体对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培养基的pH在6.0~9.0的范围内均能很好地生长。pH低于5.5时,菌丝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如再遇到...

    2502 菌类病虫害图片 食用菌种植教程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风味食品的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风味食品的加工技术

    猴头菇软糖 1.配料 猴头菇干品5千克,白砂糖30千克,80波美度的葡萄糖浆61千克,食用色素3.2克,柠檬酸适量,琼脂4千克,水40千克左右。 2.制法 将猴头菇放入沸水中浸泡数分钟后捞起,用温水反复洗挤3次,除去苦味,然后倒入水中炖煮1小时,用纱布压榨过滤,取其汁。琼脂剪成2?3厘米长的小段...

    273 木耳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二氧化碳低氧杀虫法储存香菇新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二氧化碳低氧杀虫法储存香菇新技术

    采用二氧化碳(CO2)低氧杀虫法,能使香菇储存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不生虫,不生蕾,不变质,保证一年四季供应市场。一、用聚乙烯薄膜制作一个能容密封的罩子,大小自定,一般可容5-10吨为宜。罩子呈长方形,顶端留个检查口。堆放时将成件香菇袋口解开,堆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成堆分3层,底层为防潮剂,中层存放香菇...

    2638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羊肚菌的菌种培养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羊肚菌的菌种培养

    制种注意事项羊肚菌的菌种性能与其它食用菌不同,菌种分离方法和育种手段及栽培管理技术与其它食用菌也有很大差异。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退化、变异、生霉。这对栽培羊肚菌带来很大困难。对此,首先要控制菌种传代,无论母种、原种、栽培种,若违反技术要求,多传一代就会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或不长子实体。母种只能经过原种栽培...

    1981 蘑菇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很浅,是怎么回事?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很浅,是怎么回事?

    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通过调整管理措施来改善。对此,菇农应及时纠正日常管理,首先在外界气温保持在4℃以上时,菇棚的通风口在夜间保持通风状态即可,以免子实体缺乏氧气供应,引起畸形;白天大棚的保温被不要大幅度拉起,在阳光照射到菇棚...

    2422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病害与病因
  •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无头病”的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无头病”的防治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丝,完全不像正常生长的子实体...

    1515 木耳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 食用菌资讯 |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食用菌项目入选河南省创新引导计划
    食用菌资讯 |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食用菌项目入选河南省创新引导计划

    河南省2022年度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公布。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平菇-毛木耳周年集约化生产示范与推广项目”成功入选,将获得专项资金70万元支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重点围绕农业科技园区和困难地区优势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示范推广与成果转化,支撑县(市)主导产业发展,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为...

    1396 菌类资料 食用菌新闻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菌种塑料袋栽培的制作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菌种塑料袋栽培的制作

    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塑料袋的菌种制作方法在压块栽培生产种的制作中已作介绍。近几年来代料香菇生产在我国北方发展迅速,因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北方地区大多采用大袋栽培。大袋栽培因同样以塑料袋为容器进行菌种生产,故其操作注意事项及技术要点是一样的,但在一些具体操作上有所不同。 大袋栽培采用低压高密...

    2152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液体菌种的制作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液体菌种的制作

    一、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1.溶氧量液体菌种生产中最关键的是培养液中氧的溶解量,因为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液体(水)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温度有关,同时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渗透压有很大的关系。2.空气过滤技术的关键就是保证进入的空气无菌度高,因此必须选...

    1957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指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