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环境
温度、湿度、光照、氧气构成了食用菌生长环境,其中引起退化的最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因为温度对生物代谢的影响最大,当菌种处于极度不适的温度环境中,菌种的遗传特性就会发生改变,丧失了应该具有的优良生产性状。
因此,母种培养、保藏、运输时,遭受高温、低温(比如零下)都极易引起菌种退化。
2、培养基
培养基的营养构成、pH值、培养基过于丰富或贫瘠都可能导致菌种退化。关于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现有理论和教科书远远滞后于实际生产,所谓贫瘠与丰富培养基交替等理论,都是套用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概念,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并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3、转代次数
采用不正确的菌种制作和培养转代,容易引起菌种退化,转代的次数越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 的可能性就越大。
4、粉孢子、节孢子和分生孢子
对于在母种菌丝阶段,能够产生粉孢子、节孢子和分生孢子的品种,容易出现菌种退化,粉孢子等在条件适宜的时候会萌发出菌丝,这些菌丝是不具有结实能力的,或者说结实能力很差。继续转代后,和正常的菌丝互相混合在一起,整体从菌丝的外观有可能没有任何的表现,但是最后会影响到最终的产量和质量。
5、菌种保藏
菌种保藏的方法不当,保藏的时间过长,保藏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会导致菌种退化,特别是在保藏期间,斜面母种出现子实体,子实体虽然不会长得很大,但是只要有菌盖形成,就可能有孢子弹射到斜面上,条件合适就会萌发出菌丝,形成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混在一起的情况,造成菌种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