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菌性,防止引种失误。栽培前必须先弄清菌种特性,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依次安排接种季节,推算好预定的接种时间。
二、了解菌丝的成熟特性,防止盲目脱袋。脱袋过早、菌丝未达到生理成熟时,变异菇就多。判断菌丝是否生理成熟应掌握“一个菌龄、三条标准”,“一个菌龄”就是从接种之日起60天左右,“三条标准”就是袋内瘤状突起的泡状菌丝占整个袋面的2/3局部出现棕褐色、手握菌袋有松软弹性感。
三、掌握转色规律,防止温度失控。转色期间要注意气温变化,开始的3天温度要控制在25℃以内,菇床土的盖膜不必揭开通风。在正常情况下,12天转色结束,3天后出现第一潮菇。转色时的温度不能低于12℃,也不能高于25℃。出菇的最佳温度为15℃。
四、掌握变温原理,防止温差刺激不够。白天用薄膜罩住菇床,晚上12时以后揭开薄膜1个小时,使日夜温差在10℃以上。
五、及时、适量浸水,防止水湿过早过低。菌筒含水量低于40%时出菇难、小菇多,一般在菌筒的重量比原来下降30%时进行浸水,以吸水后达到制袋时重量的95%为宜。若吸水过饱容易造成菌丝呼吸困难,影响正常长菇。
六、催菇方法要适当,防止偏干偏湿。每采完一批菇后必须揭膜通风6~7天,使菌丝吸收到充足的氧气,以恢复生长能力,然后转入喷水保湿,干湿交替,促下一潮菇蕾发生。
七、适时采收,防止过熟。在菇盖有卷边、菇柄适中时采收,每天采菇一次,到春季产菇高峰期有时可每天采菇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