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预防

时间 : 06-18 投稿人 : 臣秦 点击 :

工厂化袋栽金针菇因在相对封闭的库房内进行周年化连续生产,为木霉、细菌性褐斑病及螨虫的大规模发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一旦发生就会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研究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对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预防 | 菌菇种植

1 木霉

1.1 菌源分布与为害症状

木霉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常见于土壤中,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群落,从植物根围、叶围、种子及球茎表面,植物残体及腐朽木材上都可以分离到。[1]袋栽金针菇工厂里的木霉孢子主要分布在培

养室和走道的地面及空气中,极易感染菌袋。孢子在金针菇菌袋上经2-3天萌发成菌丝,发菌速度快于金针菇。木霉菌丝初期呈稀疏白色,后期在培养基表面或破袋处显绿色、蓝绿色,与金针菇菌丝争夺营养和空间,抑制金针菇菌丝生长,严重时,可长满整个料面,使金针菇菌丝无法生长。

1.2 发生节点与预防措施

(1) 玉米芯。全国范围内的工厂化袋栽金针菇多以玉米芯为主要培养料。玉米芯质地较硬,各家玉米芯供应商粉碎的玉米芯颗粒大小各不相同,颗粒大的玉米芯难以预湿透彻。而预湿不透彻,灭菌过程中蒸汽就无法完全穿透干物质。发菌时,木霉孢子就会从未预湿透的玉米芯颗粒上萌发,3-10天后便能在培养料表面形成绿色褐斑。由于玉米芯用量很大,稍不注意就被大量污染。预防措施是在拌料前一天傍晚预湿玉米芯,第二天早上使用。这种处理方法在冬、春、秋季效果很好,但是在夏天由于气温很高,玉米芯很容易发热、发酸,所以必须在夜里气温较低的时候预湿。预湿时添加2%石灰。

(2) 菌种与接种。菌种是整个工厂化袋栽金针菇企业的生命线,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成

败。[2]一袋菌种污染就是几十袋栽培袋的污染,且污染室内环境。菌种制作过程中操作本身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监督制种人员及时认真地查种、挑种。接种室的空气及接种操作不管是用气雾消毒还是空气净化器,都要保证空气里的霉菌指数符合无菌操作要求,最好的预防措施是用培养皿定期测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棉花塞。棉花塞在重复利用过程中,不断有湿热的空气通过,这些空气都是带有少量营养的,如果不及时晒干,“水+营养”就给木霉创造了一个生存的环境,木霉孢子会沿着湿棉花塞生长,直至进入到栽培袋内。每个栽培袋都需要棉花塞,如果不注意,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江苏盐城有一家企业曾出现栽培袋污染率高达80%,经笔者指导帮助才得以解决。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晒干棉花塞并保证棉花塞重复利用次数不超过5次是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4) 栽培袋破裂。木霉孢子很容易从破裂处侵入萌发,要减少破袋首先要选择好栽培袋,一般情况下栽培袋的厚度在0.04-0.05毫米(4-5丝),要选择质量稳定有资质的栽培袋供应厂家。木屑过筛也是防止破袋的重要环节。除此之外,做好培养室的卫生也十分重要,卫生条件好的培养室即使有破袋,也不会受感染。

2 细菌性褐斑病

2.1 菌源分布与为害症状

俗称金针菇黑头病,病斑褐色,病原为假单孢杆菌。[3]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存在于空气、培养料

或与子实体接触的材料中。病斑可发生在菌盖和菌柄上,但多数发生在菌盖上。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

发展连成一片,严重时,使整个菌柄变黑褐色,质软,不能直立,有粘液,最后整朵菇变黑褐色,有轻微的臭味,以至腐烂,对生产影响很大。发病的子实体包装后极不耐储存,在2-4℃低温情况下也会在1-2天内开始发黄发臭。

2.2 发生节点与预防措施

(1) 灭菌。灭菌锅的型号、容积、放置数量不同,灭菌效果有差异。未设置适宜灭菌程序就不能

彻底杀灭培养料中所有的微生物。除了要注意设计好正常的灭菌程序外,还须根据季节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夏季,环境气温高,料容易发酸,加速微生物增殖,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对金针菇菌丝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影响蔓延速度。冬、春季气温低,细菌增殖缓慢,基本上不需要依靠添加石灰来减缓培养基酸化。灭菌过程中的排气可使酸化的代谢产物逐出;如果预热时间不够,就容易使代谢产物留在袋内。因此,控制灭菌前微生物自繁数量是夏季生产的重点。

(2) 冷却。冷却过程中,冷却室内空气会回流到袋内以维持内外压力平衡,这种回流倒吸过程也

容易将细菌带入袋内,压力差越大细菌进去的概率就越大。解决的办法是对冷却室的空气经常进行消

毒,并尽量减少空气的流动。

(3) 套袋。细菌性褐斑病由套袋引起的几率很大,套袋不干净,细菌就会在与套袋接触的区域繁殖并形成褐斑。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最好使用新袋套袋;如果使用旧袋,则必须用2%的漂白粉清洗并晒干。笔者在金针菇袋栽企业帮忙解决的褐斑病问题中发现大部分都是由套袋引起的。

(4) 出菇房卫生。细菌性褐斑病一般在金针菇生长的幼菇期、中菇期和采收期发生。出菇房相对密闭,且湿度大,适合细菌生长。空间长时间不通风换气,细菌增殖超过子实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就很

容易爆发大面积的褐斑病。定期空库,彻底用药物消毒是解决此问题的好方法。

3 螨虫

3.1 虫源分布与为害症状

金针菇上的螨虫主要是粉螨。粉螨属小型节肢动物,是一大类主要以植物或动物的有机残屑为食的植食、菌食和腐食性螨类,是房舍和储藏物螨类中的重要类群。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多孳生于储粮、干果等储藏物中。[4]金针菇上的螨虫多孳生在棉籽壳、玉米芯、麸皮这些原材料上,厂区周围草丛、木屑堆场也大量存在。通过人为走动带到菌种室和培养室。在菌袋上群集生活,主食菌丝,制种、发菌时均可受害,引起培养料菌丝衰退,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导致培养料变黑腐烂;霉菌孢子也会被带进栽培袋内造成交叉感染。大量发生时,菌袋犹如撒上了一层土黄色粉末,几天内就能食尽栽培袋上的全部菌丝。螨虫如在早期未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足以导致生产上的毁灭性损失。

3.2 发生节点与预防措施

螨虫在棉籽壳、麸皮、厂区周围草丛和木屑堆场上大量存在,控制螨虫使之不向菌种室和培养室传播,是每个金针菇袋栽企业必须做好的工作。具体做法:在原材料仓库和厂房冷库四周设置防螨水沟,因为螨虫很难越过水沟;时刻注意保持厂区卫生,厂区内的培养料和菇体要清扫干净,培养室和出菇室门口要有缓冲区;培养室通风口需封装防虫网,培养室门内外经常撒石灰,以防螨虫进入,要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频率,保持菌种室卫生,阻止螨虫二次传播;菌种带螨是引起螨虫大爆发的重要原因,必须重视预防。

发现螨虫的房间应尽早隔离,并及时用杀螨剂处理,用加热的方法把库房温度加热到50℃,是一项彻底杀灭措施,力求采用。

相关文章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发菌期间的杂菌及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发菌期间的杂菌及防治措施

    一、发菌期间的杂菌及防治措施 1、木霉:俗称绿霉、绿霉菌等,这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并且发生的温度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地区曾发生毁灭性污染,木霉就是主要杂菌之一。 防治措施:(1)制种或熟料栽培...

    2304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药使用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几种食用菌的盐渍和糖渍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几种食用菌的盐渍和糖渍

    高盐处理法用盐量大,适于高温季节,产品贮存期长。方法是用盐量占菇重50%,先在缸底撒2~3厘米厚的食盐,倒人预煮过的菇,摊平厚6~7厘米,再一层盐一层菇至缸满为度,最上一层用盐封顶,加盖纱布和竹片制成的直径略小于缸口的井式隔离层,上面用石块等重物加压,并注人冷却饱和盐水和防腐、护色液,淹没菇体。低盐...

    2923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鸡腿菇栽培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鸡腿菇栽培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头潮菇太密转潮困难头潮菇多,个体小,甚至成丛的菇蕾将覆土掀起,造成大批小菇因脱离料面而死,难出二潮菇。这是因为菌棒过密或菌棒太长,料层过厚所致。解决方法:将菌棒间距拉大2-3厘米,菌棒间隙用土填实,菌棒太长的要把菌棒切成两段立放出菇或菌棒卧放出菇。不在床面上出菇主要原因:覆土厚度不当,床土干而散,四...

    1053 食用菌药使用方法 蘑菇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畸形菇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畸形菇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畸形菇是平菇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完全丧失商品价值。这种病害主要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少数是由菌种退化、变异、病毒感染所致。具体介绍如下:球形或烧瓶形:平菇菌柄呈球形或烧瓶形,表面不平或扭曲成波浪状,菌盖不能形成,只有很小的一点或有明显的冰凌状条纹。这是病毒浸染所致,...

    712 食用菌杀虫药有哪些 蘑菇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保持食用菌菌种活力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保持食用菌菌种活力方法

    1、保证菌种的纯培养,注意不要用被杂菌污染的菌种,不要近距离相连接培养。2、严格控制菌种传代次数,减少机械损伤,保证菌种活力。3、适当低温保存菌种,低温型菌种如蘑菇、香菇等,在4℃有利于保存菌丝体的活力,高温型菌种如草菇在16℃有利于保存菌丝体的活力。4、避免在单一或同一培养基中多次传代;菌种不宜过...

    1996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香菇段木栽培的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香菇段木栽培的病虫害防治

    寄生在菇木上的杂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木霉、裂褶菌、桦褶孔菌、鳞皮扇菌等。在害虫方面有害鲜菇的蛞蝓、蜗牛、马陆等,有害菇木的天牛幼虫、小蠹虫和白蚁等。 在防治上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菇场在菇木的科学管理,创造一个有利香菇生长,而不利杂菌、害虫发生的环境。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则及时...

    1571 木耳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发菌期的管理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发菌期的管理

    在装袋码垛完成后,就开始进行闭光发菌,正常条件下发菌的时间大约在30天左右。在发菌期的温度要求在24-28摄氏度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65%。在发菌期,如果温度低,就要把草苫揭开增加温度。但由于发菌期要闭光,所以要用布把菌袋都盖上。如果温度超过30摄氏度,就要及时通风,降低温度。发菌期间要保证有足够的...

    2456 蘑菇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栽培——防平菇黄褐斑病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栽培——防平菇黄褐斑病

    平菇细菌性黄褐斑病在生产中被俗称为黄菇病,该病近年来在北京地区平菇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发病快,蔓延迅速,从幼菇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病。据调查,严重发生时损失可达50%以上。症状平菇黄褐斑病是由假单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菇体发病时表面局部出现淡黄色斑点,湿度大时发病部位有...

    2258 食用菌杀虫药有哪些 蘑菇
  •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防治双孢菇黄斑病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防治双孢菇黄斑病

    染病初期菌盖上有小斑点状浅黄色病区,随着子实体的生长而扩大范围及传染其它子实体,继之色泽变深,并扩大范围到整个菌盖,染病后期菇体分泌出黄褐色水珠,病株停止生长,继而萎缩、死亡。黄斑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病害,为细菌性病原菌;该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尤其当温度稳定在20℃以上、湿度95%以上,而且二氧化...

    273 食用菌药使用方法 蘑菇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面酱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面酱加工技术

    1.配方 干香菇柄5公斤,面粉100公斤,食盐3.5公斤,五香粉300克,柠檬酸300克,糖精100克,防腐剂100克,水适量。2.操作要点(l)制曲环。将面粉加水拌匀,做成面饼置瓶中常压蒸2小时,再冷却到30℃时按0.1%-0.2%的比例接入酱种曲。然后塞以棉花,在0.6-10公斤/厘米压力下(或...

    1650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菌种的优劣鉴别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菌种的优劣鉴别

    不同的栽培季节应使用不同温型的品种,若品种温型与栽培季节不符,将严重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导致绝收。在选购菌种时,不但应选择菌丝生长快、抗逆性强、出菇早、产量高、香味浓的品种,还应了解该菌种对温度、营养、氧气、湿度、酸碱度等条件的要求,以作为栽培管理时的参考。平菇的菌种质量是影响其产量的关键。优...

    1675 食用菌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出菇鉴定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出菇鉴定方法

    一般大多数食用菌栽培户每年都是从不同的菌种出售单位购买母种、原种进行扩繁,以满足生产用种的需求,这样做不但比较方便,同时成本较低。在购得菌种出售单位的一代母种或二级原种后,无论是你是生产自用,还是制种销售给他人,为确保万无一失,取得高产、稳产,请切实做好菌种出菇鉴定等工作。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

    1168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双孢蘑菇片的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双孢蘑菇片的加工

    生产脱水蘑菇片的原料,可以用优质菇,也可以用次品菇。鲜菇经漂洗护色后,纵切成2.5~3.0毫米厚的薄片,摊放在烤筛上,不要重叠。开始烘烤时,温度控制在30~40℃,然后每小时升温2~3℃,使温度提高到50~60℃,慢慢干燥。干燥时,温度不能急剧变化,要缓慢地使其干燥。干燥的切片菇以边角不卷起、指甲掐...

    1600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巧解猴头菇发红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巧解猴头菇发红

    猴头菇发红,不管是鲜菇还是干菇,其商品性均下降1至2个等级。引起猴头菇发红是温度过低和光线过强造成的。其子实体生长适温是20摄氏度,若低于15摄氏度,子实体就开始发红,温度越低,颜色越深。解救方法有以下两种。一、加强菇房的保温工作,在气温急剧下降时,及时保温,在气温过低时,可在菇房内烧木炭升温。 二...

    1941 木耳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防治双孢菇着色病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防治双孢菇着色病

    幼菇菌盖由灰或灰褐色变为局部或全部黄色、焦黄色或瓦蓝色,使子实体生长受抑,长速明显减缓,随着继续发育呈畸形态势树状,或者菌盖皱缩上翘,严重影响商品质量。该病发生原因:低温季节使用煤炉升温时,棚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子实体吸入该类气体后形成短期中毒症状,但菌盖(尤其边缘)变蓝后不易改变。质量不...

    316 食用菌药使用方法 食用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