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栽培——防平菇黄褐斑病

时间 : 06-01 投稿人 : 誉乐 点击 :

平菇细菌性黄褐斑病在生产中被俗称为黄菇病,该病近年来在北京地区平菇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发病快,蔓延迅速,从幼菇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病。据调查,严重发生时损失可达50%以上。

平菇栽培——防平菇黄褐斑病 | 菌菇种植

症状

平菇黄褐斑病是由假单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菇体发病时表面局部出现淡黄色斑点,湿度大时发病部位有黏湿感,并向组织内部渗透,致菇体腐烂,伴有黏稠分泌物,散发出恶臭气味,影响平菇外观,致使丧失食用价值。

发生规律

该病在京郊平菇生产中常发于3月-5月;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条件下发病重,常在大雾或沙尘暴天气后发展迅速;品种间发病程度有差异,通常黑色品种发病率高、严重;种植历史长的菇场,发病重,特别是多年种植同一品种,品种抗性水平下降,易发病;栽培管理中浇水不当,如多次浇淋使菇体表面和体内吸水处于饱和状态,促使细菌繁殖生长。此外,菇蚊蝇也是传播病菌的昆虫介体,可加重为害,当菇房内菇蚊蝇发生严重时,该病发生亦重。

防控要点

春季易出现雾朦、寡照、阴雨、沙尘天气,影响菇房内的正常通风,造成利于平菇细菌性黄褐斑病发生蔓延的闷湿环境。当前部分菇房已发病,因此提醒菇农注意防控。

合理喷水与通风:所用水源要清洁,要喷雾状水,同时与通风协调配合,既要避免菌盖积水及棚室闷湿,又要保持菇棚湿度适宜。

加强检查,及早发现并清除病菇,同时注意环境清洁,以延缓病害蔓延,减轻为害。

采用防虫网、黄板、诱虫灯等物理防控技术,阻隔、诱杀菇蚊蝇,减少传播介体。

相关文章

  • 食用菌知识 | 黑松露——世界三大珍馐之一
    食用菌知识 | 黑松露——世界三大珍馐之一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恶魔在人间种下了一颗种子,它无根、无茎、无叶,却依旧能在地里生长繁衍,它的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周围都是一片烧焦的痕迹。在欧洲人们把它称为恶魔的化身,“闪电的女儿”。这么黑暗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它就是被誉为“餐桌上的钻石”的黑松露。黑松露虽然外表凹凸不平,黑不溜秋,在洗干净前还浑身泥...

    1011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菜谱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白灵菇储运保鲜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白灵菇储运保鲜技术

    一、储藏特性与其他菇类相比,白灵菇属耐储藏品种。新鲜的白灵菇具有极强的呼吸作用,一旦离开培养基,采后2-3天内菇体水分大量散失,首先菌褶变褐,继而整个菇面发黄变褐,风味也随之劣变,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延长鲜菇运输与上市时间,解决其采后的保鲜问题,是白灵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影响白灵菇采后储藏保鲜的环...

    1435 食用菌种植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优劣的鉴定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优劣的鉴定方法

    1、培养观察鉴定对于分离、选育和引进的菌种,通过培养,观察菌丝体对干、湿度和温度等方面的适应特性。如将菌丝体置于偏干、偏湿和干湿相宜的条件下培养,若菌丝在前两种条件下能良好生长,而在干湿相宜的条件下生长最佳,则说明是好菌种。2、外观直接观察鉴定外观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富有弹性,则生命力强;如果菌种...

    2778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

    用液体菌种培养器生产一批菌种仅需3天,是使用固体菌种周期的1/10。每罐菌种成本为195元,可接17×33厘米的栽培袋4000袋-5000袋,成本仅为0.04元,是使用固体菌种的1/32。由于液体菌种具有流动性,因而接入的菌种可流散在不同的部位萌发生长。接种后6小时左右即可看到菌种萌发变...

    2955 蘑菇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液体菌种摇瓶振荡培养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液体菌种摇瓶振荡培养技术

    培养液配制好后,装入500mL容量的三角烧瓶中,每瓶装量为100mL,并加工0~15粒小玻璃珠,加棉塞后再包扎牛皮纸封口,在1.5kg/cm2压力下灭菌30分钟,取出冷却到30℃以下时,接入一块约2平方厘米的斜面菌种,于23℃~25℃下静置培养48小时,再置往复式摇床上振荡培养,振荡频率为80~10...

    1176 食用菌种植教学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银耳的采收与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银耳的采收与加工

    (1)采收的标准及加工方法当四朵银耳长到碰在一起时(约35天),就可取掉纸罩直接加水,并加温到26℃3天,空气相对湿度100%,待耳片全部展开,没有苞芯,耳瓣色白,半透明,稍有弹性,每朵2~3两重时,停止喷水一天,就可采收,采收时用锋利无锈小刀,沿耳根割下,去掉老耳根留下白色菌丝,将湿度调至80%~...

    2253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滑子菇发菌管理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滑子菇发菌管理

    ⑴菌丝萌发定植期管理北方滑子菇接种一般安排在2月中旬~3月中旬完成,此时日平均温度在-6℃~5℃左右,未达到菌丝生长所需的最低温度5℃以上,这时需人为提温,如在室外码盘发菌的,夜间应用玉米秸或稻草将菌垛周围围起。促进菌丝定植,并每隔三四天测料温一次,菌块温度高于12℃以上时,应将菌盘单盘上架摆放。⑵...

    971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如何用玉米粒制作食用菌菌种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如何用玉米粒制作食用菌菌种

    玉米粒因营养较丰富,用其制作的食用菌菌种具有菌丝萌发早、吃料快、抗衰老能力强、产量高等优点。现将制作技术介绍如下: 玉米粒浸泡和水煮 选无霉变、颗粒饱满的玉米粒,倒入沸水中 (用石灰粉将水的pH值调在8左右),勤搅拌,同时捞去漂浮的玉米粒,煮25~30分钟,煮至玉米粒无白心。 装袋(瓶)灭菌 在沥干...

    366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竞争性杂菌的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竞争性杂菌的防治方法

    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中心根据裴林试剂测定原理设计成还原糖全自动测定仪。 该测定仪测定的各种条件由机器控制,操作者只需用注射器将微量样品注入反应池(水杯)就可全自动完成测定过程,并显示和打印结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误差,提高测定的速度和准确度。各生产厂可直接应用,无需特殊...

    1298 食用菌药使用方法 蘑菇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蘑菇盐渍可增值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蘑菇盐渍可增值

    当鲜菇销售不及,或价格偏低,需要长期保存待售时,盐渍处理是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蘑菇盐渍无需投入较大的固定资金,一般200元左右即可,而且加工工艺较易掌握。1.材料:清洗缸、护色缸、杀青锅、冷却水缸、盐渍缸等器皿,食盐、柠檬酸等辅料。2.鲜菇整理:掌握标准为适时采收,剔杂切柄,筛选分级。3.清洗护色:...

    545 食用菌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鸡腿菇盐渍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鸡腿菇盐渍加工技术

    鸡腿菇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对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辅助疗效,为消费者所青睐。但鸡腿菇成熟快,易开伞自溶,采收后如不及时食用或加工,就会失去食用和经济价值。现将鸡腿菇最常用的盐渍加工工艺介绍如下:工艺流程:鲜菇修整→护色→漂洗→漂烫杀青→冷却→盐渍→包装→外运。1.修整。待鸡腿菇长至圆柱形或钟形,颜色...

    1638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速食银耳加工工艺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速食银耳加工工艺

    制作速食银耳,工艺简单,乡村小企业和个人均可生产。其制作过程是: 一、浸发。选用色白、朵形完整的优质银耳,放入清水中浸发3-4小时,待耳片充分散开后,挖去根蒂,剪成小朵。 二、硬化。将剪成小朵的银耳,放入饱和石灰水中,浸泡20分钟,捞起后,用清水漂洗干净,直至漂洗水液呈中性。 三、糖煮。将经过硬化的...

    1891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如何正确挑选食用菌菌种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如何正确挑选食用菌菌种

    (1)长速整齐:同一品种,使用相同的培养基,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长速和长相应基本相同。(2)长速正常:不同种、不同品种、不同培养基、不同生长条件长速不同,但对每一个品种,在固定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有其固定的长速。(3)色泽正常,上下一致:不同食用菌的菌种虽然色泽略有差异,但在天然木质纤维质的培养基...

    761 蘑菇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鸡腿菇的保存方法及营养价值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鸡腿菇的保存方法及营养价值

    鸡腿菇形如鸡腿,味似鸡肉,口感滑嫩,清香味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身,且色、香、味、形俱佳,炒食、炖食、煲汤均久煮不烂,故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鸡腿菇怎么保存才好吧!鸡腿菇的保存方法鸡腿菇一般放置于冷藏室中即可保存好几天,...

    2870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白灵菇的储藏与保鲜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白灵菇的储藏与保鲜

    储藏特性 与其他菇类相比,白灵菇属耐储藏品种。新鲜的白灵菇具有极强的呼吸作用,一旦离开培养基,采后2~3天内菇体水分大量散失,首先茵褶变褐,继而整个菇面发 黄变褐,风味也随之劣变,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延长鲜菇运输与上市时间,解决其采后的保鲜问题,是白灵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影响白灵菇采后储藏保鲜...

    1321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指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