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优劣的鉴定方法

时间 : 05-28 投稿人 : 壹家花园 点击 :

1、培养观察鉴定

食用菌菌种优劣的鉴定方法 | 菌菇种植

对于分离、选育和引进的菌种,通过培养,观察菌丝体对干、湿度和温度等方面的适应特性。如将菌丝体置于偏干、偏湿和干湿相宜的条件下培养,若菌丝在前两种条件下能良好生长,而在干湿相宜的条件下生长最佳,则说明是好菌种。

2、外观直接观察鉴定

外观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富有弹性,则生命力强;如果菌种菌丝萎缩,干燥无色泽,或菌丝体自溶产生了多量红褐色液体,则生活力已变弱,不宜再用;木块菌种如仍保持硬实,则属于生活力强的菌种,如若木块变得软化松散,则已老化,不宜使用。

3、液体培养鉴定

配制2%糖水溶液,经常规灭菌消毒,挑取黄豆(4322,-11.00,-0.25%)粒大的菌块,放入100毫升上述溶液中,置于25——28℃温度下培养3——7天后,若液面出现气泡,产生“油皮”,发生浑浊现象,说明菌种本身有杂菌;如果苗块下沉,或迟迟才长出很薄的菌丝层,则说明菌种生活力弱;如若液面四周的菌丝生长快,且浓白呈棉絮状,则表明菌种生命力强。

4、锯木屑瓶栽鉴定和周期产量鉴定

瓶栽鉴定的做法与培育栽培的方法相似,把锯木屑培养料装得松一些,适当加大湿度,把需要鉴定的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中,做好记录,在26℃恒温下培养15天。然后使温度降至15——20℃,并给予较好的散射光条件,再培育半个月左右,在瓶壁和料面上就会出现子实体原基和少量子实体。若未发现杂菌和异常现象,再把菌种接在木段上,做周期产量鉴定。如果子实体生长旺盛,高产优质,具备优良品种特性,并且没有杂菌混生,说明菌种可靠,可保存并投入大面积生产。

实践证明,以上菌种质量的鉴定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可筛选出优良菌种。

相关文章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低糖平菇脯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低糖平菇脯加工技术

    1、选料与洗涤:选择形态完整、无病虫害的新鲜平菇,剔除杂质,切除菇脚,将丛生菇分成单朵,用清水洗涤备用。 2、烫漂:在夹层锅中加入清水(装水量为锅容量的2/3),在水中添加0.05~0.1%的柠檬酸。加热至水沸,加入平菇(菇量为烫漂液量的30%左右),轻轻搅拌,待菇体变软时捞出,立即投入冷水中冷却。...

    2221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药用菌菌种生产相关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药用菌菌种生产相关技术

    能否制做出合格菌种? 是评价食药用菌生产专业户是否“专业”的标准。更为重要的是自繁菌种可以大大降低买种的费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食药用菌菌种来源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采用组织或孢子分离技术自繁,二是从有关科研部门引种。一、菌种分离食药用菌菌种的分离有2种方法: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这些方法一般由科研单位...

    733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生料栽培平菇如何预防杂菌污染
    食用菌病虫害 | 生料栽培平菇如何预防杂菌污染

    (1)选择新鲜、干燥、贮存管理好的培养料。含病菌数量相对较少,适应于生料栽培,但贮存期限较长,受潮结块的培养料,含病菌数量会比较多,若未经杀菌处理,直接用于生料栽培,则极易造成杂菌污染。 (2)选择优质、抗性强的菌种。 (3)菌种发满菌立即使用,否则会因菌龄过长,形成很厚的老化菌皮或遇到低温导致种袋...

    2756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病害与病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无公害生产“四措施”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无公害生产“四措施”

    一、改善生态环境。栽培房棚要选择在近河流,空气流畅,四周宽阔,远离禽畜饲养场、酿造厂、生活区、医院至少3000米 以外;场地采取翻土、晒白、灌水等措施取代农药消毒;水源水质清净无污染,严禁污水喷菇、浸水。二、提倡生物防治。培养料配置可采用植物抑霉剂和植物农药,如中药材紫苏、木本油料植物菜籽饼等均可制...

    2550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菌柄的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菌柄的加工

    代料栽培香菇菌柄较长,加工时常需剪去部分菌柄。剪去部分约占子实体干重的1/4~1/3。生化分析结果表明,香菇菌柄中仅游离氨基酸含量略低于菌盖,其香菇多糖含量与菌盖相当,亚油酸含量略高于菌盖。因为香菇菌柄多为半纤维质到纤维质,干后质地粗硬,不宜直接食用,故目前多将剪下的菌柄抛弃。组成香菇菌柄的纤维素、...

    1163 蘑菇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东北大棚猴头袋栽应注意的问题
    食用菌病虫害 | 东北大棚猴头袋栽应注意的问题

    猴头是一种珍贵的菌类,具有较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用作菜肴,肉嫩、 味香、鲜美可口。 我经过几年的大棚栽培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以供栽培者参考。 一、场地选择 1、远离污染源 可以减少蚊蝇的侵扰,能有效地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靠近水源 猴头菌不能利用子实体表面的水分,完全靠空气湿度维持生长,而...

    2231 菌类病虫害防治 蘑菇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盐渍工艺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盐渍工艺

    1、预煮把5%~10%食盐水置于铝锅内煮沸,倒入金针菇,煮沸5~7分钟,捞出沥去水分。2、盐渍每100公斤菇加入25~30公斤食盐。先在缸底放一层盐,加一层菇,反复至缸满,再注入煮沸后冷却的饱和食盐水,使菇浸泡在食盐水中,再加入调整液,使溶液pH值达3.5左右,不足用柠檬酸调节。3、管理冬天7天翻缸...

    1729 食用菌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优质香菇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优质香菇加工技术

    1.晒干法 香菇采收前2天停止向菇体喷水,并选择晴朗天气。当花菇、厚菇生长至五七成熟(菌膜部分破裂)或冬菇、薄菇七八成熟(菌膜已破、菌盖沿未完全展开)时采收。采收后的鲜菇,按大小厚薄分级,以柄朝下摊放在晒筛上,筛上可衬垫遮阳网,以吸收更多热量,3~5个晴天即可晒干鲜菇。晒干时间越短,干菇质量越好。此...

    1495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知识 | 痛风能吃猴头菇吗?
    食用菌知识 | 痛风能吃猴头菇吗?

    痛风是由于自身代谢机制障碍导致代谢的尿酸无法排出,使尿酸积攒在体内。因此,痛风的关键治疗手段是改善自身的代谢机能,通过药物促进尿酸的排泄。新鲜的猴头菇含有的嘌呤为54mg/100g,属于低嘌呤食物,痛风患者是可以适量吃的,低嘌呤饮食的目的就是减少外源性尿酸的来源,促进尿酸的排泄,饮食上要做到:三低一...

    2591 食用菌菜谱 食用菌吃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小包装鲜菇加工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小包装鲜菇加工方法

    鲜菇一经采收,须整齐排放在小型容器内,并尽快送往低温车间进行整理。容器的长、宽、高分别为40厘米、8厘米、16厘米,其形状如周转箱,底部实板,四周预设直径2厘米~3厘米的圆孔,底下四角均有内缩插接角块,以便于码高多层。鲜菇采收时顺头排放,不使头尾相接,以免造成污染。低温车间内温度为1℃~3℃,可将普...

    727 食用菌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资讯 | 江西崇义县香菇长势喜人
    食用菌资讯 | 江西崇义县香菇长势喜人

    近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铅厂镇铅厂村食用菌产业种植基地,当地村民正忙着采摘长势良好的香菇。据了解,铅厂村食用菌产业种植基地占地10余亩,预计总产量10万斤左右,产值80余万元。土地闲置期间,还可以轮种其他品种的菌类。同时,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技术帮扶等方式,可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增收。为助...

    2259 食用菌种植项目 食用菌资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大球盖菇菌种制作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大球盖菇菌种制作

    大球盖菇菌种生产方法和蘑菇、草菇菌种生产方法基本相同,可用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获得纯菌种,新区主要靠引进母种或原种。适合大球盖菇母种生产的培养基如下:一、母种培养基1、麦芽糖酵母琼脂培养基(MYA)大豆蛋白胨(豆胨)1克、酵母2克、麦芽糖20克、琼脂20克,加水至1000毫升。2、马铃薯葡萄糖酵母...

    933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滑子蘑盐渍品的加工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滑子蘑盐渍品的加工方法

    原料的选择与分级选用无病虫害、色泽正常的鲜菇作原料。用利刀去掉老化硬根,保留嫩柄长1-3cm,除去杂质后进行分级。一级菇的菌盖直径为1-2cm,不开伞;二级菇的菌盖直径为2-3cm,半开伞;等外品为全开伞菇。烫漂烫漂液可用10%的食盐水。每50kg开水一次煮菇30kg,同一锅水一般可煮2--3次菇。...

    2105 食用菌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防治菇床鬼伞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防治菇床鬼伞

    所谓菇床就是双孢蘑菇、鸡腿菇、平菇、和草菇等菌类的栽培床。在它们的栽培床上出现鬼伞是菇类种植者所深恶痛绝的。今天小编为了为这些种植者铲除心头大患,获得清净,特将如何防治菇床鬼伞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供大家参考。 菇床鬼伞又称狗屎苔、野蘑菇等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它是双孢蘑菇、...

    2431 菌类病虫害图片 食用菌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上层爬菌丝阶段培养料面发黑退菌如何解决?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上层爬菌丝阶段培养料面发黑退菌如何解决?

    食用菌上层爬菌丝阶段培养料面发黑退菌如何解决?粗细土停止调水后3~4天,培养料面发黑退菌,蘑菇菌丝上爬无力。主要原因:一是培养料内菌丝未发好就过早覆土;二是覆土调水过急过重,使水流人培养料;三是覆土调水时遇高温,通风不良,且用水过重;四是虫、螨为害。解决方法:在发足发好培养料内的菌丝后再覆土;注意调...

    1757 菌类病虫害防治 菌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