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病害
菇棚消杀:可参考药物闷棚的用药方法进行,或者提高药物浓度。出菇期间根据病害杂菌基数和温度状况,每3-7天喷施一次百病傻400倍液。
覆土栽培模式:一旦发现病害发生,立即停止喷水,强化通风,降低湿度,清理病区,并喷洒300倍左右百病傻溶液,或直赛百09等药物覆盖,菌畦栽培可去掉感病覆土,填充新土。
立体栽培模式:发现病害后应立即将发病菌袋包括子实体清理出菇棚,在棚内喷施300倍百病傻等药物,并加强通风;对感病菌袋喷洒200倍赛百09药物,后将之进行发酵处理;或将之与污染料相混合共同发酵,重新利用。
处理原则:无论清理出的感病覆土还是感病基料,绝对不可随丢乱弃、不管不问,以防形成新病源。
注意要点:任何药物都不能直接对子实体施用。
生理性病害
菜花菇、珊瑚菇、喇叭菇:多为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所致。采掉病菇后,加强通风即可。
瘤盖菇:环境温度低至菌株出菇温度范围下限。采掉病菇后,提高棚温即可。
鸡腿菇:多为通风不良、湿度过高。采掉病菇后,加强通风即可。
蓝边菇:为一氧化碳浓度中毒。采掉病菇后,加强通风即可。
虫害
农业措施:生产场所远离虫源地,如养殖场、垃圾场、粪肥场等。破坏掉原有虫源地,设立隔离带。
物理措施:清理环境卫生,切断外界害虫进入生产区通道;清理菇棚以及场区卫生,使生产厂区内没有害虫赖以生存物质条件;对厂区内仓库、厕所等进行封闭和无害化处理;对菌种制作与储存、菌袋培养、出菇等场所封装防虫网,以防虫类进入。
化学措施:辛硫磷杀灭地下害虫,灌水、拌料均可。根据环境状况(害虫基数)和生产季节,灌水时按250-500克/200平方米使用,拌料时按250克左右/1000千克干料用量;或用毒辛喷洒地表,较之辛硫磷,可减少用量30%左右;或用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稀释1000倍左右喷洒,仅作预防性用药时,可降低至1200-1500倍;也可用阿维菌素拌料,预防螨类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