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寒冷冬季菇农应警惕六大病害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裕鼎 点击 :

 针对今年发生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结合我们的生产实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广大菇农朋友参考。

寒冷冬季菇农应警惕六大病害 | 菌菇种植

褐腐病 病菇幼时受侵染,无法进行分化,后期则形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疙瘩头”,如菌盖极厚如拳,或菌柄菌盖难以区分等,且在表面着生一层“白毛”,温度在20℃以上时,4~5天病菇色泽变暗,继之腐败,渗出褐色、酱油状液汁,并腐烂、发臭;若棚温低于20℃,该过程变长,约需7天以上。子实体生长中期受侵染,则在菌盖表面出现褐色病斑,菌柄呈粗胖状,继之菇体变软,亦渗出暗褐色液滴。切开病菇其内部组织由原来的白色变为乌白色,菇体软腐后则变为乌褐色,并发出臭味。

褐腐病主要是病菌孢子通过空气及人体、工具等渠道传播。

防治措施:清理环境卫生,去年的染病老菇棚重新使用前可铲除一层墙皮,继之堆上秸秆点火焚烧,然后再重新扣棚,喷洒一遍多菌灵溶液,其用量为每100平方米菇棚使用50%的多菌灵纯粉1公斤,对水80公斤左右,均匀喷洒,闷棚2天以后即可启用。在温度低于13℃时,可抑制病菌危害。刮除料面0.2~0.3厘米厚,地毯式喷洒70~100倍的百病去无踪溶液,可有效抑制或杀死部分病原菌。作为预防性措施,可在菌袋进棚后或播种后,喷洒100~150倍百病去无踪溶液,出菇前再加强一次,发病初期可连续喷洒2次,效果很好。

褐斑病 早期发病时,可使蘑菇原基发生畸形,侵染幼菇时,可使菌柄或基部出现褐色条纹,菌盖上布有褐色斑点,病菇向一侧生长,切开病菇观察,其组织内部呈黄褐色、干燥、松散状,菇体不腐烂、无臭味。

该病初发时可能由于土壤中残存的和空气中飘浮的病原孢子萌发所致,而发病后的迅速蔓延则是通过人体、工具、虫类甚至喷水时溅水传播。

防治措施:菇棚的处理可参考褐腐病。双孢菇生产提倡二次发酵技术;对覆土材料应进行常规杀菌处理;菌袋进棚后或鸡腿菇、双孢菇覆土后,地毯式喷洒一遍150倍百病去无踪;发病初期,连续喷洒100倍百病去无踪2次以上;危害比较严重时清理所有病菇,停止用水,通风干燥,将病菇焚烧,继之清理料面并涂刷50倍百病去无踪;对所有可能带菌的工具、材料等均使用600倍多菌灵溶液洗刷。

软腐病 又称霜霉病等,发病后,菇床上被病菌灰白色菌丝覆盖后,变为暗灰绿色或暗褐色,食用菌菌丝缺乏氧气和受病菌分泌物侵染而失去活力,此后很难出菇,病害严重危害前发生的子实体则先从基部发病,并向上伸延至菌盖,菌盖初期出现淡褐色大小不一的水渍状病斑,继之即被病菌所覆盖、死亡,继尔腐烂,手触即倒。

软腐病的病原菌通过覆土材料、水、虫类及人体和空气流动而传播。

防治措施:菇棚处理可参考前述。加强菇棚通风条件的改善,以尽量降低菌畦或菌墙的表面湿度,尤其在人工喷水后,更需及时通风;将基料pH值调至7左右,对耐碱品种则可调至9左右;发病初期,可见菇床表面有病菌菌丝时,可喷施100倍百病去无踪;病害发生较重时,可在病区撒施少量石灰粉覆盖;大面积发生危害时,可将病菇摘除并清理料面及覆土材料,喷洒100倍百病去无踪后,更换新处理过的覆土材料,然后再喷施150倍百病去无踪溶液,用以预防病害的发生。

锈斑病 危害症状是在菌盖表面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铁锈色病斑,病斑边缘整齐,其中间凹陷,斑点干缩后,菌盖裂开,形成不对称的子实体,菌柄上较少染病,菌褶上基本没有感染。

锈斑病为细菌性病害,各种原辅材料、覆土材料、水中均有其病菌潜伏,在15℃以上、空气湿度大于85%时病菌即极为活跃,通过人体、空气流动、虫类潜入、工具携带等渠道传播,尤其在湿度大、通风不良时,更易诱发该病。

防治措施:菇棚启用前应彻底进行消毒处理;采用发酵料栽培时,基料应腐熟均匀;发菌及出菇期间坚持喷洒百病去无踪以达预防目的;初期发病,喷洒150倍蘑菇杀病灵溶液即可;发病较重时,可清除病菇,清理料面,对制70倍左右蘑菇杀病灵溶液连续喷洒2次以上;日常管理时,应保持空气湿度在85%左右,勿过高,并坚持合理通风,尤其在喷水后,应使菌盖表面水分在1小时内蒸发掉,否则,停留时间过长易诱发该病。

黄斑病 染病初期菌盖上有小斑点状浅黄色斑,随着子实体的生长而扩大范围及传染其它子实体,继之色泽变深,并扩大到整个菌盖,染病后期菇体分泌出黄褐色水珠,病株停止生长,继尔萎缩、死亡。

该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尤其当温度稳定在20℃以上、湿度95%以上而且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此病;在基料及菇棚内用水不洁时,该病的发病率也很高。

防治措施:加强通风,使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降至0.5%以下;降低棚湿,尤其在需保温的季节或时间段里,控制空气湿度在85%左右;发病初期,喷洒70倍蘑菇杀病灵或黄菇一喷灵溶液2次,即可有效抑制;发病中期以后,应摘除病菇,结合清理料面并打扫卫生后,对制50~70倍蘑菇杀病灵溶液连续喷洒2~4次。但应注意,喷药后封棚1~2小时,然后加强通风,降低棚温。

着色病 幼菇菌盖由灰褐、黑褐色变为局部或全部黄色、焦黄色或瓦蓝色,使子实体生长受抑,长速明显减缓,长成畸形菇或菌盖皱缩上翘,严重影响商品质量。

防治措施:该病发生原因是低温季节使用煤炉升温时,棚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子实体吸入该类气体后形成短期中毒症状,但菌盖(尤其边缘)变色;质量不好的塑料棚膜中的一些化学物质,被冷凝水析出后滴落在子实体上,亦可发生该类病害,往往以使菌盖变为黄焦色居多;覆土材料中的某些药残成分、喷雾器中的药物残留、外界某些有害气体的侵入等,也可导致该问题的发生。菇农应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找出致病原因,“对症下药”解决即可,不可盲目用药。

相关文章

  • 食用菌资讯 | 云南昌宁县:野生食用菌陆续上市 实现增收
    食用菌资讯 | 云南昌宁县:野生食用菌陆续上市 实现增收

    近段时期,随着气温升高,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时不时会看到有野生菌“冒出”,吸引了许多人纷纷去农贸市场抢一份鲜,只为赶上这一年一度的菌子盛宴。在被昌宁人称为“红房子”的城北农贸市场,来自四方山村售卖各种野生菌的人排成了一条长街,大白菌、见手青、羊肝菌等各种野生菌被分门别类地整齐摆放在摊位...

    2836 菌类报道 食用菌新闻
  • 食用菌知识 | 元蘑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食用菌知识 | 元蘑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元蘑,别名冬蘑、黄蘑 ,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9-12cm,扁半球形至平展,半圆形或肾形,黄绿色,粘,有短绒毛,边缘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稍密,白色带淡黄色,近延生。菌柄侧生,很短或近乎没有。秋季生于桦树等阔叶树腐木上,呈覆瓦状丛生。分布在我国河北、黑龙江、吉林、山西、广西、陕西、四川、云南、西藏...

    2674 食用菌吃法 食用菌食用技术
  • 食用菌病虫害 | 地栽香菇褐腐病的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地栽香菇褐腐病的防治

    香菇褐腐病又称疣孢霉病、白腐病、水泡病、死芽子病。该病多发生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地栽香菇是在野外大田地采用半熟料(100℃灭菌2小时)菇粮兼作的立体栽培模式,栽培过程中与土壤接触的机会较多,近年来地栽香菇发生此病呈上升趋势,轻者减产,重者绝收,给菇农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失。现将该病的防治方法...

    1902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黑木耳菌种鉴别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黑木耳菌种鉴别技术

    1.菌丝洁白,像细羊毛状,毛短整齐,浓密,粗壮有力,齐头并进地延伸直至瓶底,生长 均匀,上下一致,挖出来成块,不松散。2.菌丝长满瓶后,在菌体表面一般会分泌出褐色水珠。以后在瓶壁四周和表面出现浅黄色透明胶质耳芽。3.菌种柱与瓶壁紧贴,瓶内壁附有少量白色水珠的为新鲜菌种。若瓶底有浅黄色积水,菌柱离壁干...

    2833 木耳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白灵菇的保鲜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白灵菇的保鲜方法

    白灵菇菇体肥大洁局,营养丰富,口感特佳,市场价位高,是目前很具发展前途的珍稀菌类。白灵菇采后3~6天,菇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散失,菌褶变褐,风味变劣,商品价值大大下降。故延长产品的保鲜时间,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适宜条件 白灵菇贮藏的最适温度为-0.5~0.5℃。温度过高会加快色变或衰老...

    609 木耳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虫害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虫害防治技术

    1.尽量采用发酵或熟料栽培,控制培养基地内虫口,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双孢菇的栽培床要采用发酵料。拌料时加入0.5%食盐、3%石灰、5%~8%草木灰等有较好的驱虫和预防效果。 2.菌袋或培养料入棚前,要进行空棚消毒:用0.3%的敌敌畏+0.1%敌杀死喷薰;或磷化铝10克/立方米熏蒸,封闭菇房(棚),棚温...

    1031 食用菌 食用菌病害与病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蜜环菌的培养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蜜环菌的培养方法

    将5cm左右粗的阔叶树柴棒锯成长30cm左右,砍上鱼磷口,用纯蜜环菌或无杂菌的旧菌棒培养新菌棒,方法是:铺一层5cm厚的湿沙,排放一层柴棒,将纯蜜环菌种的小枝条放在鱼磷口旁,盖上一层细沙,再排一层柴棒、菌种,一般三至五层;如果没有纯蜜环菌种,可用种过天麻的旧菌棒来培菌,对旧菌棒要求无腐烂、无杂菌,在...

    823 木耳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草菇菇螨的几种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草菇菇螨的几种方法

    菇螨也称菌虱、菌蜘蛛、螨虫,为害多种食用菌。螨类取食菌丝,使菌丝萎缩,甚至消失,造成栽培失败。常见的螨类有蒲螨、粉螨。由于菇螨虫体小,肉眼不易看清,集中成团时呈粉状。培养料、老菇房、菌种等是螨类的重要传染源。其防治方法主要有:1、熏蒸 将棉球蘸是敌敌畏,放在床架底料面上,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床面,使用药...

    1038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的采收及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的采收及加工

    (1)采收时间。采菇最好在晴天进行,因为晴天采的菇水分少,颜色好;雨天采的菇水分大,难以干燥,且烘烤颜色容易变黑,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室内用袋料栽培的,采摘前菌块上最好不要直接喷水。(2)采收方法。冬季气温低,香菇生长缓慢,采下的菇肉肥厚、香气浓。春、秋季节在较高气温下长的菇,个大、肉薄、菇柄长。香菇...

    432 食用菌种植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的退化问题与解决措施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的退化问题与解决措施

    生产上常见一些本来优良的品种,用不了几代就出现抗性、产量、品质等优良性状退化的现象。那么怎么最大限度地减缓或解决食用菌菌种的退化问题呢?食用菌菌种退化是由于菌丝体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而造成的。表现为菌种突然或逐渐丧失原有的生活力、丰产性能或部分子实体的形态改变。菌丝体生长缓慢,在培养基上出现浓密的白...

    2059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草菇死菇的新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草菇死菇的新技术

    一、草菇死菇原因1、菇房通风与保湿不协调。草菇是好气性真菌,需大量水分,通风过多易缺水死亡。通风不足易造成二氧化碳过多而缺氧死亡。2、菇房温度骤变。南方栽培草菇大部分用泡沫菇房,对恒温恒湿起重要作用。但若受台风袭击时没能及时关闭门窗,或遭冻害时没有及时加温,或遇持续高温时没能及早通风降温,或喷洒在地...

    1226 食用菌杀虫药有哪些 菌类
  • 食用菌资讯 | 江苏宿迁市菇农种植富硒平菇 走上“致富路”
    食用菌资讯 | 江苏宿迁市菇农种植富硒平菇 走上“致富路”

    近期,走进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肖桥村的食用菌种植大棚, 一堆堆菌棒整齐排列,菌棒上长着肉厚鲜嫩的富硒平菇,在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准备烘干。该基地负责人张长权表示,2008年开始尝试种植食用菌,开始培育高附加的富硒平菇,目前种植大棚5个,占地面积10亩,年产量达20万斤。目前富硒平菇不作为鲜菇上市...

    206 菌类资料 食用菌指南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利用发酵菌种植蘑菇有何特点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利用发酵菌种植蘑菇有何特点

    利用发酵菌种植蘑菇有何特点 利用发酵助剂制作食用菌培养料,具有发酵快,发酵彻底,既能高温发酵,又能低温发酵,大大缩短常规发酵制作时间,减小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等特点外;还有“广普性”(几乎可发酵一切需发酵的有机物料)发酵和“适应性强”(对环境条件要求较宽松)等特点。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宝贝...

    1594 蘑菇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防治食用菌绿霉?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防治食用菌绿霉?

    绿霉病害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大敌,在原料不新鲜、原料处理不当、灭菌不彻底、接种不严格、发菌环境不清洁等情况下,尤其加上酸性、高温、高湿的环境,易大量发生。其孢子在空中传播快,繁衍迅猛,预防不力或防治不及时,就会产生恶劣后果。1.选用未经雨淋、不发霉的新鲜原料及辅料,原料处理及发酵场所要干净卫生。2.熟料...

    1540 菌类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黑头病的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黑头病的防治方法

    1.病原菌:黑头病又叫细菌性褐斑病,是一种假单孢杆菌,属于裂殖菌门、裂殖菌纲。病菌呈杆状,形成白色菌落,革兰染色呈阴性反应。 2.病害症状:细菌性褐斑病是引起金针菇褐腐的细菌性病害,对生产影响很大。病菌一般只侵染子实体的表面组织,不深入菌肉。子实体被侵染初期,菌盖表面出现小的黄色或苍褐色变色区,以后...

    2580 食用菌杀虫药有哪些 食用菌种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