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菌棒烧菌烂棒的原因及防治

时间 : 06-21 投稿人 : 达城园艺 点击 :

菌落特征:

菌棒烧菌烂棒的原因及防治 | 菌菇种植

白色棉絮状,孢子囊桔红色球状,像猴头菇一样,孢子四处乱飞,属中高温性杂菌,链孢霉是香菇中的恶性杂菌,它和木霉、青霉菌不同,本身不分泌毒素,但生活力强,生长极迅速,并有极强传播能力。一旦孢子囊发生,不易防治,对生产威胁很大。特别在高温高湿条件下(25-30℃),孢子在6小时内萌发成菌丝,48小时内菌丝可长满瓶(袋),60小时后在瓶(袋,裂口) 处产生大量桔红色孢子囊。香菇发菌初期若培养料被链孢霉侵染,则香菇菌丝无法定植和生长。此杂菌一般在低温条件下(20℃以下)不发生。

防治措施:

1.发菌期尽可能避开梅雨季节或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地面撒石灰防潮。

2.培养料配制时,加入0.05%多菌灵或霉锈净有抑制链孢霉生长作用。

3.若瓶(袋)内、瓶口(袋口)发现有生长极快的白色棉絮状菌丝或白色分生孢子球应及时捡出,远离发菌场地并埋入土中。不能让其发展到桔红色球囊,发展成桔红色球囊将无法控制。同时,对杂菌发生场地喷洒0.20%多菌灵溶液,若已形成桔红色孢子囊,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布覆盖,并在上面及四周撒石灰粉,防止扩散。对局部浸染,可用5%可湿性托布津或500倍福尔马林液注入(包括周围),以控制其扩展。

4.发现有白色棉絮状,发病属于初期 ,可以用柴油喷滴链孢霉,可以有效的控制其扩散。但要注意此方法只能控制,不能根治。

5.采用套袋法可以防止链孢霉的扩散及传染。

总之,链孢霉防止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很难控制,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相关文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菌种出现菌丝徒长现象原因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菌种出现菌丝徒长现象原因

    食用菌制种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菌丝徒长现象,具体表现为培养料表面生长过旺,形成一层粗壮菌束网并且在培养料表面形成菌被。菌种出现菌丝徒长与培养料的营养。菌种的特性和环境条件有光。 (1)培养料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是指培养料中含氮量偏高。食用菌菌种制种时经常会用到麸皮、米糠、蛋白胨、酵母膏、尿素、生长素等...

    1069 食用菌种植教学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白灵菇培养料如何配?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白灵菇培养料如何配?

    白灵菇培养料的配置:培养料中的营养成分应该以有机营养为主、无机营养为辅,这有助于增强白灵菇的出菇后劲。有机营养成分一般以麸皮、玉米面、米糠等为主,一般占20%~30%,加入量不可过大。如有机营养含量过大,弊病之一是污染率大大提高,弊病之二是影响培养料的透气性,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延迟出菇。无机营养一般...

    2370 食用菌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种植过程中的发菌管理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种植过程中的发菌管理

    (1)要控制温度,早春晚秋和冬季温度低,可南北两行并列为一排,每排间留50厘米走道,可堆5~15层,其他季节要单行排列,层数宜少。温度高也可井字形堆叠3~5层。 (2)控制适宜菌丝生长温度。在室内或室外畦栽与棚栽都要控制适宜温度,培养室温或畦温为20℃~23℃适宜,且宜低不宜高,料温控制22℃~25...

    2207 菌类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加工蜜饯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加工蜜饯方法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除鲜食,加工成干品,或盐渍、罐藏外,还可以深加工开发利用,制成各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蜜饯、调味品、糖果、酒类等,这对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的经济效益大有裨益。下面介绍几种食用菌加工成蜜饯的方法。一、小白平菇蜜饯1、配方:鲜品小白平菇80公斤,白砂糖45公斤、柠檬酸0.15公斤。...

    2410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资讯 | 云南宜良县:推出“包山捡菌”运营模式
    食用菌资讯 | 云南宜良县:推出“包山捡菌”运营模式

    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狗街镇小哨社区,山上有林子,林中有菌子。夏季的雨水唤醒了野生菌,为了更好地发挥野生菌的经济价值,各大野生菌产地推出了“包山捡菌”的运营模式,而小哨社区就是该模式的首创之地。村民对山林的“懂得”无论是时间固定的包山养菌,还是赶时节的上山捡菌,与菌子打交道的村民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对身...

    2406 菌类资料 食用菌动态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依据金针菇遗传变异的种性,不断选育优良菌种(株)——从国外引进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依据金针菇遗传变异的种性,不断选育优良菌种(株)——从国外引进

    目前国内栽培金针菇的3个品系中,乳白色品系大多是从日本引进,经驯化筛选培育而成的。乳白色品系在栽培上的特点:出菇温度较低,一般都在 15℃以下,而以5~8℃最适;出菇较晚,都在菌丝长到袋 (瓶)底才出菇;产量集中在第一潮菇,产量比金黄色品系低,但菇体质地鲜嫩柔软,外观色泽极佳,多鲜销香港、澳门特别行...

    2364 菌类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菌种生产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菌种生产方法

    ①培养基配制的操作程序 培养基配方(PDA)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KH2PO4)2克,硫酸镁(MgSO4)0.5克,维生素B1 10毫克(一片),水1000毫升。 ②分装试管  ③做棉塞  ④灭菌  ⑤摆放斜面试管(冷却) ⑥接种  ⑦培养(25℃±...

    2898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病虫害 | 温室培育平菇常见病症和处理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温室培育平菇常见病症和处理方法

    平菇是食用菌产品中最受欢迎的一类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生长速度快易于栽培。平菇栽培一般都是在八到九月份出菇,是众多养菇商家的热门产品。今天成都好农福菌业讲解,温室中培养平菇常见的病状有哪些。如果平菇出现了瘤盖菇症的话,则菇体的生长便会逐渐的变慢,同时有可能导致菌盖僵缩,并且停止发育生长。面对这种情...

    1851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病害与病因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姬松茸干品的加工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姬松茸干品的加工方法

    姬松茸即巴西蘑菇,是一种有神奇药用功效的食用菌,我国现有10多个省、市栽种,干品主要出口日本。去年,宜昌市姬松茸产区果、菌套种3.3万平方米,因部分面积未适时采摘、加工,减收150万余元。如何控管和挖掘这种菌类干制品的最大经济潜能,得从适时采摘、干制和科学的加工优质品上下功夫。为此,宜昌市三峡菌协专...

    1290 木耳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病虫害 | 黄菇病的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黄菇病的防治技术

    黄菇病的特征:黄菇病主要通过土壤、水源、虫害、空气、病菇传播的一种假单孢杆细菌.该细菌无论低温、高温季节都适应繁殖生长,由其是舂、夏季节.发病初期局部呈微黄,菇体生长缓慢,僵化直至菇体整株被感染,成菇菌褶扭曲,萎缩干巴,属典型的干腐病.另一种发病初期局部出现淡黄色斑点,发病部位有粘湿感,菇体腐烂,并...

    613 菌类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菌种优劣鉴别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菌种优劣鉴别

    平菇菌种的质量是影响产量的关键。优良的平菇菌种,菌丝粗壮抗病,能广泛适应多种代用栽培料,出菇早,菇形好,产量高。在选购菌种时,不但应选择菌丝生长快、抗逆性强、出菇早、产量高、香味浓的品种,还应了解该菌种对温度、营养、氧气、湿度、酸碱度等条件的要求,以作为栽培管理时的参考。此外,不同的栽培季节应使用不...

    1260 蘑菇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北虫草子实体组织分离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北虫草子实体组织分离技术

    北虫草,和冬虫夏草同属不同种,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价值。随着冬虫夏草数量日趋减少,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北虫草具有极广的市场前景。但是北虫草菌种在保藏一段时间后,菌种会失去活力,衰老退化,造成产量下降,甚至绝产。大规模生产遗传性状稳定是关键。对北虫草子实体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试验,以期分离出和原...

    1107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茯苓菌种的培育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茯苓菌种的培育

    茯苓菌种又叫“引子”。有菌丝引、肉引和木引三种。其中,菌丝引被广泛使用。 ① 菌丝引(菌种引)是以土豆、白糖、琼脂培养基人工分离墙头的斜面菌种,接入栽培种瓶内培养,在25℃培养半个月至一个月,当菌丝布满全瓶时即可。 ②木引。用肉引接种的木段,再繁殖大量菌种的方法。较菌引节约鲜...

    1710 木耳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菌种生产技术要点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菌种生产技术要点

    香菇菌种生产有不少关键问题需要注意,请广大菇农在生产菌种时注意以下几点:1、菌种培养室要选在通风、干燥、无直射光线的清洁场地。 2、利用空调调节温度的培养室,不可以住人,温度控制在22 —— 24摄氏度,并定期通风换气。3、采用菌种瓶和菌种袋生产菌种相结合,以保证菌种成活率和...

    226 食用菌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防治双孢菇褐腐病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防治双孢菇褐腐病

    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湿泡病、水疱病等,病菇幼时受浸,该病是由一种叫做疣孢霉的病菌引起。后期,其形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疙瘩头”或畸形菇,且在表面生一层“白毛”。即其病原菌菌丝体温度在20℃以上时,短短4-5天的时间,病菇色泽变暗,继以腐败,渗出褐色的液汁,并腐烂、发臭。若棚温低于20度时,该过程变长,约需...

    1363 菌类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