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 : 08-02 投稿人 : 汇和园艺 点击 :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食用菌在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下,也同样适合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生长繁殖,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如不重视生态环境的控制,在前期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杂菌和各种虫害便会大量发生,加上食用菌本身的特点,其病虫害也逐渐蔓延,对食用菌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病原物、杂菌、和害虫以及螨类都能在食用菌组织中和培养料中生长发育,防治极为困难。因此,在栽培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防治工作方针,合理配以生物物理方法,以化学防治为补救措施,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势互补,在防治上以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为基础,从整个菇类的栽培布局出发,选择一些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综合利用,组成一个较完整的有机的防治系统,以达到降低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把其危害损失压低在经济允许的指标以下,以促进食用菌健壮生长

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 菌菇种植

【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

绪论

食用菌自古以来被誉为"山珍",如今被世界各国人民誉为“绿色食品”、“保健食品”而受到青睐。食用菌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食品之一,这将为我省食用菌产品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而我省食用菌的产业基础好,产量、产值、出口创汇均居全国首位,且栽培种类齐全,自然条件优越,可以周年生产,栽培技术在全国领先,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份额。加入WTO后,食用菌产品的出口环境将得到改善,食用菌生产将成为一种十分有利于我省经济发展的产业。我省食用菌生产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稳定发展大宗食用菌生产,大力开发珍稀菌类、药用菌类;狠抓基地建设,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培植品牌产品,加大食用菌深加工和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食用菌属大型真菌类,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同样适合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生长繁殖,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如不重视生态环境的控制,在前期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杂菌和各种虫害便会大量发生,加上食用菌本身的特点,其病虫害也逐渐蔓延,对食用菌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病原物、杂菌、和害虫以及螨类都能在食用菌组织中和培养料中生长发育,防治极为困难。食用菌一旦发生病虫害,往往比较难处理,而且损失已经造成。因此,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更强调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并尽量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避免对食用菌产生药害和造成污染。所以,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即在保证食用菌产品无农药残留的前提下,通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方法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一整套技术。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思路:从食用菌—病虫害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根据食用菌不同生育期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合理调整食用菌—病原物、害虫—天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充分发挥物理控制因素的作用和使用生物防治技术,不用或少用化学合成农药,从而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孳生的环境条件,并减少食用菌产品中的农药污染。如利用食用菌与病原菌、虫害以及环境条件、天敌的相互关系等,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措施;通过食用菌病虫害预测预报,采用各种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进行预防,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包括化学药剂的使用剂量、使用方法、使用次数、休药期等);使用高效低毒化学或生物药剂,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迅速发展,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也日趋严重。因此在栽培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防治工作方针,合理配以生物物理方法,以化学防治为补救措施,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势互补,在防治上以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为基础,从整个菇类的栽培布局出发,选择一些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综合利用,组成一个较完整的有机的防治系统,以达到降低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把其危害损失压低在经济允许的指标以下,以促进食用菌健壮生长,高产优质对各种食用菌的优质高产,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食用菌病虫害定义

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引起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虫。病害有两类,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

2、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与为害性

由于食用菌从培养基的配制到菇体的形成都是在充满营养的基质内和适温的环境中完成的。而这些营养丰富的基质和环境条件也成为多种害虫生活和杂菌生长的优良场所。据统计为害食用菌的害虫有10多种。其中为害严重的种类有6种,即:菇蚊、蚤蝇、螨虫、跳虫、线虫、瘿蚊等种类。这些害虫既是腐生生活又是寄生生活。它们能在食用菌的培养基内取食培养基。随着菌丝的繁殖和菇体的形成,害虫又取食菌丝和菇体,成为食用菌的终身害虫。菇体被害后,引起斑点、孔洞、缺刻、畸形、变色等症状。这些害虫个体微小,体色较深、不善活动、隐蔽性强,在培养料中不易观察到,但一旦暴发,药剂难以及时控制,对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在病害方面,侵染食用菌培养料和菌丝及菇体的病源性杂菌的种类繁多,其中疣孢霉菌、轮枝霉菌、胡桃肉状菌、斑点病菌、病毒是侵染食用菌菌丝和菇体的重要致病菌。它们致使菇体僵化、畸形、褐斑、腐烂等症状出现。如何有效地防止和控制食用菌病虫害的为害程度、确保产量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安全性,是当今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重要技术举措。

3、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食用菌的病虫害也逐渐蔓延,对食用菌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病原物、杂菌、和害虫以及螨类都能在食用菌组织中和培养料中生长发育,防治极为困难。如果采用药剂防治,许多药剂还有残毒,所以,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3.1危害表现

培养料污染杂菌后,表现有灰色、黑色、绿色、青色和白色的霉层。有许多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及线虫等,能使菌丝体萎缩、死亡,子实体出现斑点、变色、变黏、发臭、霉烂、畸形、萎缩或猝倒等症状,使食用菌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于绝产。害虫,如菇蚊、甲虫等以及螨类,能在培养料中取食菌丝体或使菌丝体萎缩死亡,或直接啃食子实体,使子实体枯萎死亡。

3.2、控制食用菌生产污染的措施

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绿色”食品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的生态环境”,要求在生产上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近年来,生产、销售和食用无污染的优质食品——“绿色食品”已逐渐成为世界潮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食品资源的开发要注意“天然、营养、保健”的原则,以上两组织的法规委员会(CAC)所颁布实施的食品质量全面监控条例(HACCP)、生产单位环境操作规程(GMP)和生产单位的产品操作规程(ISO-9000系列)的核心内容是所有食品的生产从品种选育到栽培、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的产业链全过程要求遵循无害化原则,在人为受控条件下进行。随着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扩大,各国都在强化自己的贸易地位,制定完善的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食用菌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随着食用菌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要求食用菌产品从品种、原材料、水质、栽培加工环境、生产、加工全过程都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并要求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规格化。

3.3、食用菌生产污染的预防措施

3.3.1、菌种厂应远离仓库、饲养场、装料间、灭菌锅和接种间,建筑设计要合理,灭好菌的菌种袋或菌种瓶要能直接进入接种间,以减少污染的机会。接种室、培养室要经常打扫,进行消毒,要定期检查,发现有污染的菌种立即处理,不可乱丢。出厂的菌种要保证没有污染,不带病虫。栽培场引进菌种要注意防止带人病虫害。

3.3.2、搞好栽培室和栽培场地的卫生。栽培场地要远离仓库、饲养场、垃圾场。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杂菌和害虫的隐藏、孳生场所,减少人为传播的机会,并尽量减少闲杂人员进入栽培室。栽培室的门窗和通风洞口要装纱网,在防空洞、地道、山洞栽培食用菌,出人口要有一段距离保持黑暗,随手关灯,以防止害虫飞入,传播菌源。

露地栽培时要清除栽培场的残株及附近的枯枝落叶、烂草及砖石瓦块。清理环境后,必要时场地还要进行杀虫,为防白蚁要挖诱蚁坑或环形沟。

栽培室在栽培食用菌前要清扫干净,架子、墙壁、地面要彻底消毒、杀虫。要特别注意砖缝、架子缝等处容易藏匿害虫的地方,对发病严重的老栽培室要进行熏蒸消毒,方法是每立方米容积用80毫升福尔马林和40克高锰酸钾混合液进行熏蒸。熏蒸时要密闭栽培室,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24小时再将菌袋送入。也可用硫磺熏,用量为每立方米5克,密闭48小时,再过2天后进料。

3.3.3、注意原料、菌袋、工具的卫生。麸皮、糠秸、稻草、棉籽壳等易发霉变质的原料,要妥善保管好,并严防有毒物质、原料混入培养料。废料、料块、老菌袋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并须经过高温堆肥处理后再用。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隔开存放,绝不可混放,以免老菌袋的病虫转移到新的菌袋上。裁培工具也要分开使用,并做到严格灭菌和消毒,以预防接种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

3.3.4、把好菌种质量关。对刚分离的菌种,要

相关文章

  • 食用菌病虫害 | 胡桃肉状菌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胡桃肉状菌防治技术

    胡桃肉状菌生活在土壤中,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泛。胡桃肉状菌是食用菌重要病害,大面积发生时,常导致菌丝发满袋后不出菇,严重时可能绝收。发病症状侵染菌种时,在未长满的菌种瓶中出现浓密的白色菌丝,菌丝较短,有许多小白点,不形成菌被,易被误认为是菌丝徒长或发生菌丝变异。拔掉棉塞,会闻到一种漂白粉味道。胡桃肉状菌...

    2243 木耳 菌类病虫害图片
  • 食用菌病虫害 | 是什么导致香菇菌棒“烂棒”?
    食用菌病虫害 | 是什么导致香菇菌棒“烂棒”?

    香菇栽培过程中从菌丝培养到出菇期间发生的一种腐烂病称之为菌棒“烂棒”。症状通常为自表层以斑块大小局部出现,然后逐渐蔓延并深入整条菌棒,受害部位初期表现为菌丝逐渐消失,并附有粘液状黑色分泌物或其它霉层,随着受害程度的加剧,培养料发黑变软腐烂,受害后期菇木因腐烂和水溶物增多而松瘫...

    998 木耳 食用菌药使用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的保鲜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的保鲜

    香菇保鲜方法很多,有速冻、冷藏、化学、气调、微波等方法。 (1)脱水冷藏保鲜香菇采收前10小时停止喷水,七八成熟时采收,精选去杂,切除柄基,根据客户要求标准分级,然后将香菇菌褶朝下摆放在席上或竹帘上,置于阳光下晾晒,秋、春季节晾晒约3~4小时,夏季阳光强晾晒1~1.5小时。晒后的香菇脱水率为25%~...

    2449 蘑菇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丛枝病的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丛枝病的防治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其菌盖停滞在原基发育时的幼小形态,其直径约为1~2毫米。整丛菇体呈胡须状,单个菇体短而尖细,无菌盖,中下部稍粗一些,形似针头。子实体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几乎无产量。 其发病的病因:这是由于菇场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湿...

    2669 菌类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猴头菇汽水的简易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猴头菇汽水的简易加工

    原料配方:干猴头菇50克,柠檬酸16克,小苏打11克,水1500毫升,白糖适量。制作方法:①将猴头菇加入沸水中,煮片刻捞起,漂洗几次,除去苦味。②锅内加水1000毫升,烧沸后加入猴头菇煮至烂;捞出用四层纱布过滤两次,再加水 600毫升煮沸;加白糖溶解,离火冷却。③将冷却的猴头菇水加入柠檬酸、小苏打,...

    2321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的贮藏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的贮藏加工

    排湿:香菇刚采摘后含水量较高,如包装贮运,须进行排湿处理。1、晾晒。将菇盖倾斜向上均匀排列在晒帘上,秋、冬菇晾晒3-6个小时,春菇晾晒6-7个小时,夏菇晾晒1-2个小时。2、用热风。将菇盖向下均匀摊在晒帘上,置于热风回转的窑内,在40摄氏度的环境中排湿。 贮存:将水分达标的鲜香菇先装入筐中,然后移入...

    1122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为什么长出无头菇?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为什么长出无头菇?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丝,完全不像正常生长的子实体...

    228 食用菌杀虫药有哪些 食用菌种植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草菇的贮存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草菇的贮存方法

    1、草菇是高温食用菌,新鲜草菇不允许直接放入冰箱保存,否则会自溶变成水;2、鲜草菇在14~16℃可保存1天4天;3、淡盐水保存法:首先,把新鲜草菇削根洗净后待用(可根据需要草菇是否要切开),再在锅里倒入自来水,待锅里的水烧开后放入准备好的草菇,放入一点盐,待水沸腾2~3分钟即可,撩起降温(可以用凉开...

    375 菌类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盐渍加工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盐渍加工方法

    (1)原料整理  采收的金针菇及时进行整理和盐渍加工。首先,去掉杂质,剔除发育不良菇体;然后,用绳或橡皮筋捆扎成束,每束重约100克。 (2)杀青 在杀青锅内装水,加大火力烧开,然后投入金针菇,按菇:水为l:2比例放入金针菇。加大火力烧开煮沸,水开后几分钟捞出,迅速进行冷却。 (3)冷却漂洗 将杀青...

    2422 菌类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脯的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脯的加工

    一、选料 选未开伞,菌盖直径小于2.5厘米,柄长15厘米左右,色泽浅黄,无病虫、斑点的新鲜金针菇作原料。 二、杀青 将选好的金针菇剪去菇根,抖净培养料及其他杂质,投入浓度为0.8%的柠檬酸沸水中,杀青5~7分钟后捞出,立即用流动清水冷却至室温。 三、修整 为保证金针菇脯大小一致,外形整齐美观,杀青后...

    1711 食用菌种植教学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1.褐腐病又称水泡病、湿泡病等。主要危害蘑菇、草菇、平菇等。该病是由一种名叫疣孢霉的病菌引起的。主要特点为:疣孢霉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子实体受到轻度感染时,菌柄肿大成泡状畸形,故叫湿泡病。但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不同,病症也不同。子实体未分化时被感染。则有一种如硬皮马勃状的不规...

    2580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金针菇母种常用培养基配方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金针菇母种常用培养基配方

    (1)马铃薯(去皮)蔗糖培养基(PSA): 马铃薯(去皮)200-250g 琼脂20g 白糖20g 水1000ml pH6.5(以下同) (2)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将(1)号培养基中的白糖改为葡萄糖即可。 (3)马铃薯蔗糖加富培养基:该培养基用于产生粉孢子多的金针菇菌株。 马铃薯 20...

    2067 食用菌种植教学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菜谱 | 日式炒乌龙面
    食用菌菜谱 | 日式炒乌龙面

    材料:乌龙面1包,虾子5尾,中卷1只,葱 3支,鱼板1条,山药100克,鲑鱼卵20克,洋葱半个,鸿喜菇适量,味霖少许做法:1、中卷切条、虾子去壳留头尾、洋葱切丝、葱切段、山药磨成泥备用。2、起一滚水锅,放入乌龙面汆烫至熟捞起备用。3、起锅热油,加入中卷条、虾子炒熟后盛盘备用。4、原锅,倒入少许水搅拌...

    609 食用菌吃法 食用菌食用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草菇菌种优劣鉴定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草菇菌种优劣鉴定方法

    草菇菌种具体鉴定方法为: 一、用来栽培的菌种,菌龄在30天左右,菌丝粗壮浓白,菌丝上有浅褐色的厚垣孢子,拔掉棉塞后能闻到草菇的香味。这种菌种属优质菌种,播种后吃料快,长势旺。如果厚垣孢子很少,说明菌丝尚幼嫩,可让其继续生长一周再用。 二、菌种菌龄超过40天后,气生菌丝过度密集,开始出现菌被,表面呈现...

    2361 菌类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香菇三种常见袋料杂菌的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 | 香菇三种常见袋料杂菌的防治措施

    一、木霉木霉又称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木霉靠孢子传播,常借助气流、水滴、昆虫、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衣服等为媒介,侵入培养基内。一旦条件适宜就萌发繁殖为害。当生产环境不清洁,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严格,且处于高温高湿条件时,就给木霉侵染造成良机,尤其是多年的菇场和老...

    849 菌类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种植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