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蘑菇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食品,由于其味道鲜美,是大众餐桌上常见的食品。在东北,从初夏到深秋都能看到蘑菇的身影,一般在夏秋季是蘑菇茂盛生长期,蘑菇因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夏季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野生蘑菇迅速生长,很多人喜欢吃野生蘑菇,但由于不能有效鉴别野生蘑菇有毒与无毒,从而导致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频频发生。
近年来,哈尔滨多个区域已发生多起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较多,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工作非常重要。
野生蘑菇中毒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有的中毒引起神经性中毒、横纹肌溶解,最终导致血尿或蛋白尿。有些中毒还可以引起溶血、急性肝损伤、急性肾衰竭,危害较大,且严重者可致死。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小贴士:
1、不采摘: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2、不购买: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
3、不食用: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加强管理,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不采购、加工、烹饪来源不明的、可能有毒有害的野生蘑菇。
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很快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和腹痛、视力模糊等表现,怀疑是毒蘑菇中毒的,必须马上就医,不能拖延,否则就可能会错失最佳治疗期,引起昏迷乃至死亡。